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绒毛膜是妊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组织,属于胎盘滋养细胞。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宫外孕)后。
患者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假孕症状等,癌细胞还可能转移至肺部、阴道、脑等其他部位。
治疗原则为采用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治愈率可高达 90% 及以上。
绒毛膜癌主要经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阴道、脑、肝、肾。
绝大多数绒癌与妊娠有关,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不会,绒毛膜癌与遗传因素基本没有关系。
以上检查怀疑绒毛膜癌时,病理学检查可以证实。人流后常规会把刮宫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也可以及早发现绒毛膜癌。
病理是诊断绒毛膜癌的金标准,故人流术后组织常规要送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绒毛膜癌,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绒毛膜癌表现为镜检找不到正常绒毛结构,可见增生的滋养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伴有大片出血与坏死。
血清 hCG 是绒毛膜分泌的激素,它的异常变化,常常可以警示绒毛膜癌。hCG < 3.1 U/L 为正常值。它随着不同的妊娠方式有不同的下降规律:
若超过时间后仍有 hCG 高于正常值的生育年龄妇女,需要注意是否发生绒毛膜癌。
妇产科。
治疗原则为采用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MTX)、放线菌素 D(Act-D)、5 氟尿嘧啶(5-FU)、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依托泊苷(VP-16)等。
以骨髓抑制造血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
其次为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肝功能损害也常见,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脱发,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hCG 连续 3 次阴性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化疗需持续到症状、体征消失,hCG 每周测定一次,连续 3 次阴性后,再巩固 2~3 个疗程,随访 5 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病变在子宫内、化疗无效者可选择切除子宫。年轻未育者尽可能不切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必须切除子宫时,仍主张尽量保留卵巢。
绒毛膜癌对放疗也敏感。但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于肝、脑转移和肺部耐药病灶的治疗。
20 世纪 60 年代前绒毛膜癌死亡率极高,现采用化学治疗及 hCG 监测技术的应用后,多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率可高达 90% 及以上。
虽然绒毛膜癌化疗后的治愈率较其它的恶性肿瘤高,但是并不能自愈,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痊愈出院后应严密随访,观察有无复发。第 1 年内每月回院复诊 1 次,1 年后每 3 个月复诊 1 次,持续至 3 年,再每年 1 次至 5 年,此后每 2 年 1 次。
可以,一般于化疗停止后 ≥ 12 个月方可准备再次怀孕。在此之前需要严格避孕,避孕建议使用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避孕,不建议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免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或造成穿孔。
在化疗随访期间应做好避孕工作,加强营养,适当休息。绒毛膜癌随访结束后无其他特殊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绒毛膜癌与妊娠有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所以有以上情况时,应去正规医院就诊,遵照医嘱定期复查,比如监测 hCG 水平,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
只要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绒毛膜癌还是很有可能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