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锁骨横架于胸廓上方,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和支撑装置,呈扁平「S」形,因为细长,位置表浅,周围组织薄弱,上肢或肩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骨折。
常见。
锁骨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
无移位骨折和青枝骨折(形容儿童的骨折像植物的青嫩枝条,常常会见到折而不断的现象。)一般不严重,治疗方法也比较简单;
粉碎性骨折比较严重,骨折残端如果向下移位,有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可能;
开放性骨折比较严重,骨折片向上移位,穿破皮肤,可能设计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
锁骨骨折后患者肩部、上臂不能活动,就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比如梳头、洗脸、提物等活动;
若骨折严重,损伤神经和血管,可能会引起头晕目眩、头痛、手麻,或造成肺损伤影响呼吸。
锁骨中段骨折:锁骨骨折为锁骨中 1/3 骨折:此型最为多见,约占锁骨骨折的 80%,有典型的骨折位移和畸形。
锁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为锁骨内(近) 1/3 骨折:最少见,骨折多无明显移位。
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骨折为锁骨外(远) 1/3 骨折:为较大暴力所引起,根据具体损伤位置不同,可能会出现移位。
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康的手托住患侧。医生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摩擦音及锁骨的异常活动。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
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
间接暴力,最常见。如跌倒时,手掌、肘或肩部着地,传导暴力冲击锁骨发生骨折,多为横断型或斜形骨折,其部位多见于中外 1/3 处。直接暴力,比如从前方或上方作用于锁骨,发生横断型或粉碎性骨折。幼儿多为青枝骨折。
需要。
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的一类骨折。)发生时应该及时拨打 120 求助,现场请专业人士进行应急处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在场,要尽量避免患者移动,避免二次损伤。
急诊科,骨科,运动康复科。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没有移位的骨折类型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采用八字绷带固定或肩肘吊带悬吊患肢,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对症止痛治疗。保守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X 线评估骨折有无出现移位和骨折愈合的情况。
手术治疗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存在明显移位的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有穿透皮肤风险的骨折,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同样需要定期复查 X 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锁骨骨折治疗也需要关注康复锻炼,骨折内固定后应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有 0.9~4% 的患者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轻度到中度的疼痛。不过这种概率很低,不必过度担心。一旦发现要请医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治疗。
由于长时间固定不活动,就会引起关节的僵硬,肌肉的萎缩。
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进一步导致了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自理能力。
骨折急性炎症期一般维持在 1 周左右,该阶段首先就要卧床休息、冰敷来减轻炎症反应。
可进行腕关节的活动:
手术结束后的固定期间,在尽量不运动锁骨及其周围的前提下,以刺激手臂肌肉为主进行康复训练,以防止手臂肌肉废用性萎缩。
手术结束后
术后一周
术后两周
术后两周左右固定解除,之后增加一些肩关节主动训练,以恢复肩关节的主动活动。
在无外力辅助的前提下,患者可以主动地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外旋等动作。在此阶段内,肩关节的被动练习也不能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练习需要循序渐进,切记不能用力过猛,另外,训练过后的冰敷仍然是有必要的。
术后 3~6 周
逐渐增加肩关节主动运动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肌肉训练。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和肩胛骨活动度训练。
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运动员或非运动员)、伤情、手术情况等不同,康复计划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康复方案应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 8~10 周骨折可完全愈合,具体恢复情况需要通过 X - 光检查确定。
注意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医师指导下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肩部肌肉力量训练;
多食用新鲜果蔬,注意补钙,适当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