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2月25日
我们通常所说的卵巢癌即指发生于卵巢(包括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和深层的卵巢间质)的恶性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之一。
卵巢癌患者除了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也可能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但无论如何,请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假如你的家人朋友患了卵巢癌,也请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她们积极接受治疗。
通常所说的卵巢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系膜囊肿、输卵管卵巢炎症相关囊肿(或脓肿)等,只需及时治疗即可。
而卵巢癌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2012 年全球新增卵巢癌患者约 23.87 万人,卵巢癌所致死亡约为 15.19 万人。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增确诊卵巢癌病例约 41516 例。
晚期卵巢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35% 左右,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部分特殊病理类型的卵巢癌好发于年轻女性,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生育能力等。
按病理类型将卵巢癌可分为数十种,临床最常见的为上皮性卵巢癌,占所有病例的 85%~90%。其中又以浆液性癌、粘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囊腺癌为多见最多,其预后非常差,五年生存率仅为 35% 左右。
卵巢癌肿块较大时可挤压周围脏器出现各种症状。
压迫膀胱时:可出现排尿困难或不畅等。
压迫直肠时:可有便秘或大便不畅等。
合并腹水时:一旦合并腹水或转移,则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等。
伴胸水时:腹水量多向上挤压横膈或伴有胸水时,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慌等。
若为颗粒细胞瘤、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或其他恶性肿瘤严重破坏双侧卵巢组织时,可出现月经紊乱。
卵巢癌的常见转移途径有 4 种方式:
直接蔓延:直接转移至输卵管、子宫、膀胱、直肠浆膜面等邻近组织器官。
淋巴转移:通过淋巴循环转移至全身。
血行转移: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肺、骨、肝等器官。
种植转移:肿瘤细胞从瘤组织表面脱落种植在全盆、腹腔脏器或组织表面,造成种植性转移。
肿瘤体积较大者有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目前卵巢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卵巢癌其发病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的升高、生育的推迟、慢性盆腔疾病史及环境的恶劣等有关。
绝大部分卵巢癌为散发性,但约 5~10% 患者为遗传性卵巢癌,与 BRCA 基因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卵巢癌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年龄越高,发病越多。最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40~60 岁),20 岁以下发病较少。
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
卵巢上皮癌 40 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 50 岁左右,到 70 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见于 20 岁以前的年轻女性。
卵巢位置较深,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待肿瘤体积增大、腹部扪及肿块或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不适时才被发现。
被确诊为卵巢癌时,任何人都会感到难以接受。此刻家人朋友一定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与陪伴,和他们一起应对,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尽快投入到治疗当中。
最佳选择是妇产科(妇科肿瘤科),也有可能确诊后直接于肿瘤科就诊。
怀疑为卵巢疾病时,应行盆腔彩超、CT 或 MRI 了解卵巢部位是否可见肿块,同时结合病史、肿瘤标志物升高情况来判断其良恶性。
但卵巢癌的确诊仍需病理结果来决定,病理结果能够提供肿瘤的良恶性、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详细信息,指导后续治疗。
卵巢瘤样病变、输卵管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积液、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核性腹膜炎、生殖道以外的腹膜后肿瘤、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疾病,症状可能和卵巢癌相似。
需要通过体检、B 超、CT 等等检查手段甚至手术中取出对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分类(活检)明确诊断,对于治疗和了解疾病的恶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都是有帮助的。
妇科、妇产科或肿瘤科。
以手术为主,早期患者可进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则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卵巢恶性肿瘤对化疗较敏感,即使广泛转移也能取得一定疗效。
术后应用可预防复发。可使术时无法切净的肿瘤缩小至消失。
对于广泛转移手术无法进行者,化疗可使肿瘤缩小,为手术创造条件。
化疗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法。化疗方式包括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两种,目前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是静脉化疗。
不适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各期卵巢癌病人。
术前化疗。
术后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以及手术未能切净的肿瘤、术后复发的病人。
年老体衰或严重恶病质者;
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有感染发热及有出血倾向者;
骨髓再生障碍者。
腹腔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腹腔内的癌细胞并进而杀伤癌细胞的给药方式。
腹腔化疗用于早期病人的治疗或控制胸腹水,或消灭较小的残存肿瘤,腹膜转移种植。
由于腹腔化疗有药物浓度高、肿瘤与药物直接接触、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腹腔内在剂量化疗已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临床广泛采用的即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顺铂、卡铂、草酸铂、奥沙利铂等,与紫杉醇联合使用效果确定,80% 的初治卵巢癌对此方案敏感。
不同的化疗方案用药不同,所引发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但化疗期间大部分病人易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疲乏等。
铂类药物易导致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紫杉醇易导致神经毒性(如全身酸痛、四肢麻木等)。
阿霉素易出现心脏毒性(常见为心悸、心律失常等,个别患者会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该类反应在化疗过程中很难预防。
但病人平时应注意增强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将机体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会随疗程的结束而慢慢减轻甚至消失。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针对卵巢癌的放疗通常是全腹、全盆外照射,但目前常用于复发、难治性卵巢癌患者,疗效不确定。
与卵巢癌细胞相比,正常组织对高剂量射线的耐受性更差。因此,在放疗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放疗的不良反应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类:
急性并发症包括放射性皮肤红斑、干性皮炎、湿性皮炎、放射性溃疡、放射性肠炎等。
放疗相关的晚期并发症则有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放射性脊髓病、放射性骨坏死等。
靶向治疗,因其靶向精准、针对肿瘤细胞、不作用于正常组织的特点而被称为「生物导弹」。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药物,该药物可以该致癌位点为靶标发挥其作用并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在卵巢癌中研究较多的有两种: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PARP-1 抑制剂:对携带 BRCA1/2 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有一定效果。但相关靶向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更详实的数据会在未来几年中陆续披露。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如抗体、免疫细胞等)治疗卵巢癌的方法,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目前较成熟的技术包扩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等。虽然当下其临床应用尚需更多研究来支持,但相信该种疗法有着广阔的前景。
卵巢癌术后一般应定期化疗,完成治疗计划。
化疗结束后还应定期随访。具体随访计划由主治医师制定,医生会根据随访情况调整治疗:
肿瘤指标的监测对于卵巢癌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预后预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不同类型的卵巢癌使用不同的肿瘤指标,例如:
卵巢的预防性切除可有效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但应严格把握其手术指征(符合手术的条件):
一般先有卵巢肿瘤,然后受孕。妊娠期的高性激素分泌水平可刺激卵巢肿瘤的生长,恶性肿瘤者相对罕见(约占 2%~5%)。
临床症状与肿瘤体积相关:肿瘤体积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肿瘤体积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引起腹胀、纳差等,自腹部可触及肿块;巨大肿瘤可将妊娠子宫挤至一侧,出现胎儿、胎心位置异常等等,严重者导致流产、早产。
若卵巢肿瘤为良性且增长较慢,可待妊娠结束后再行治疗。
若虽为良性但肿瘤体积迅速增长,出现以上严重并发症,则需及时手术治疗,同时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若确诊为卵巢癌,则宜尽早按临床诊治指南进行治疗。
不宜吃生冷食物:生冷的食物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不宜吃油腻食物:油腻食物可导致患者腹胀、厌食、水肿等;
不宜吃辛辣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易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物积聚,严重者还可造成胃炎、胃溃疡,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
不宜吃粗糙食物:有腹水的卵巢癌患者经常合并腹腔血管变化-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静脉曲张等,易被粗糙食物损伤,导致大出血等。
心理指导:卵巢癌患者普遍担心肿瘤复发、转移等,多表现为恐惧、焦虑,对后续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家人应对其进行开导和鼓励,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信心,调动患者积极的情绪。
休养与活动:患者宜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可参加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加食欲及改善精神状态,亦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身体感到不疲劳为宜。
性生活指导:卵巢癌术后 3 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即可过性生活。年轻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性生活,不仅对保持家庭、夫妻关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患者自身长远康复和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临床上常综合采用妇科彩超、血 CA-125、HE4 检测来进行早期筛查,但灵敏度、特异度均不理想,亟待寻找精确的早诊标志物。
卵巢癌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对于有高危因素者(比如亲属中有卵巢癌病史、未生育、绝经年龄晚等),可以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
遵医嘱口服短效避孕药可以保护卵巢功能、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小于 40 岁的高危女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预防卵巢癌。
对于妇科 B 超、CT 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发现附件包块者,应定期随诊,必要时手术治疗,尽早明确病因。
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卵巢肿瘤的重要方法,因为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卵巢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此外,对于有基因突变者(最常见的是 BRCA1 基因突变,可伴有乳腺癌病史),可以预防性切除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