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血症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王国蓉

王国蓉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3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低磷血症是什么病?

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是指血磷水平低于 0.8 mmol/L(相当于 2.5 mg/dL) 的疾病状态。

如果血磷低于 0.32 mmol/L(相当于 1 mg/dL),则为重度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可由磷摄入过少、磷排出过多、或血液中的磷进入细胞内导致。可能会引起易激动、神志障碍、肌肉无力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去除病因、补磷治疗后可好转。

低磷血症常见吗?

低磷血症并不少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重度低磷血症比较少见。

症状

低磷血症有什么表现?

轻中度的低磷血症可以没有不适症状。重度的低磷血症可有不适症状,表现为:

  • 神经症状:易激动、神志障碍,更加严重者会出现木僵、昏迷。
  • 肌肉症状:肌肉无力、肌肉酸痛。
  • 血液系统症状:抵抗力低下、易出血。
  • 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低磷血症会引起哪些其他疾病?

严重的低磷血症可导致代谢性脑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肠梗阻、横纹肌溶解等。此外,长期低磷血症可能导致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会有后遗症吗?

长期低磷血症可能导致佝偻病和骨软化症,引起关节肿胀、驼背、鸡胸、O 型腿、骨痛、跛行、肌无力、心肺功能受损、甚至丧失活动能力。

病因

低磷血症的原因有哪些?

有三大原因可以引起低磷血症:

  • 血液中的磷进入细胞内: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患者、酗酒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即「骨饥饿综合征」)。
  • 磷摄入不足或肠吸收减少:常见于磷酸盐摄入不足合并慢性腹泻 / 脂肪泻的患者、维生素 D 缺乏者、单纯给予母乳喂养的早产儿。
  • 尿磷排泄增加: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X 连锁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患者、范可尼综合征患者。

此外,重度烧伤、移植术后、快速大量输液、使用利尿剂、静脉补铁等也会导致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会遗传吗?

极少一部分低磷血症会遗传,如 X 连锁低磷血症性佝偻病。

低磷血症会传染吗?

不会。

诊断

低磷血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低磷血症只要检查一下血磷水平就可以确诊,血磷 < 0.8 mmol/L 即为低磷血症。

但仅仅确诊低磷血症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找出低磷的原因,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列检查:

  • 抽血:检查电解质、渗透压、血糖、血酮体、维生素 D、甲状旁腺素、肾功能、肌酸激酶、血气分析等。
  • 留尿:检查尿蛋白、尿酮体、24 小时尿磷 / 钙等。
  • 影像学检查:包括骨骼 X 线片、甲状旁腺 B 超等。
治疗

低磷血症一般去看哪个科?

内分泌科、普通内科。

低磷血症怎么治疗?

  • 去除病因:找到低磷血症的病因,对因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好低磷血症。有些低磷血症患者在去除病因后,无需其他治疗,血磷就能自行恢复正常。
  • 补磷:
  • 轻度低磷血症(血磷 0.64~0.8 mmol/L):通过调整饮食增加磷酸盐的摄入,如多吃奶类、鱼类、果核类食物。
  • 中重度低磷血症(血磷 < 0.64 mmol/L):除了调整饮食,还可以服用药物来补磷,如磷酸钾、磷酸钠等。症状明显且血磷 < 0.32 mmol/L 的患者可以静脉注射磷酸钠溶液治疗。

低磷血症的治疗药物有什么常见副作用?

治疗低磷血症的药物主要是各种磷酸盐,如磷酸钠、磷酸钾。口服磷酸盐一般很少出现副作用,但静脉注射磷酸盐可能会出现多种副作用,包括低钙血症、肾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为了避免静脉注射磷酸盐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医生会每 6 小时抽血检测一次血磷,当血磷浓度达到 0.48 mmol/L 时,立即改为口服磷酸盐治疗。

低磷血症需要住院吗?住院期间注意什么?

症状明显且血磷 < 0.32 mmol/L 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通过静脉补磷。

住院期间需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并在补磷过程中配合频繁抽血。

image

生活

低磷血症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少饮酒或不饮酒。
  • 多吃富含磷酸盐的食物,如奶和奶制品、鱼类、虾皮、瓜子、松子、芝麻、杏仁等。

低磷血症会不会影响生育?

低磷血症会影响生育,因为胎儿所需的磷均由母亲供给。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快纠正低磷血症,康复后再怀孕。

低磷血症会不会影响日常活动,如运动、高原旅行等?

短期的低磷血症,经过治疗后可很快康复,不影响日常活动。长期低磷血症引发佝偻病、骨软化症,会影响运动能力;如有心肺功能受损,也不适合高原旅行。

预防

低磷血症可以预防吗?

  • 注意膳食的丰富、均衡。
  • 不要酗酒。
  • 有慢性腹泻、脂肪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 D 缺乏症等疾病时,要积极治疗。
  • 早产儿除了母乳喂养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各种必需的营养素。
  •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