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撕脱性骨折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成因
评估
训练
生活
预防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骨盆撕脱性骨折是什么病?

骨盆撕脱性骨折是一类特殊的骨折,该病多为运动损伤,指骨盆肌肉强烈收缩时导致的与肌腱相连的骨性突起一部分或者全部骨质分离。

骨盆撕脱性骨折常见么?

骨盆撕脱性骨折相对少见,大多数病例出现在体育活动中,占所有骨盆骨折的 4%,仅占年轻运动员骨折的 1.4%,发生率较低,容易误诊为肌肉、肌腱撕裂或肌腱炎 [1]

骨盆撕脱性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骨盆撕脱性骨折包括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撕脱骨折和坐骨结节撕脱骨折。

  • 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撕脱骨折:由于二者位置相近,因此患者症状相似,均可导致患侧髋关节前区及腹股沟疼痛、压痛、肿胀,几天后出现青紫瘀斑,严重移位可致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大腿外侧感觉障碍,检查可触及骨折块异常活动及有骨擦感,屈髋伸膝疼痛;
  • 坐骨结节撕脱骨折:伤后臀部突然疼痛以及近端大腿根肿痛,无法行走,坐比站痛,伸膝、屈髋动作受限。检查可触及骨折块异常活动及有骨擦感,抗阻力屈曲膝关节时,坐骨结节(大腿根)处疼痛加重。
成因

骨盆撕脱性骨折是如何发生的?

骨盆撕脱性骨折主要有以下风险因素 [2]

  • 年龄:青少年容易发生撕脱性骨折,骨盆各部位骨突的骨化中心出现在青春期,这个时期骨骺对于肌肉应力的抵抗能力薄弱,易于发生撕脱性骨折;
  • 高强度运动:短跑、跳远、跨栏等高强度运动需要大腿肌肉猛烈收缩,暴发性牵引力作用于骨突时容易引起撕脱性骨折;
  •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不充分会导致运动中肌肉柔韧性性较差,关节不够灵活,易导致损伤;
  • 专项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技术动作不熟练。

骨盆撕脱性骨折好发于哪些人群?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运动员(发病平均年龄 14.4 岁,且男性多见 [3]),常见运动项目为短跑、跨栏、跳远、足球、篮球等高强度剧烈运动。

由于青少年骨骼脆弱,当肌肉强烈发力时,导致肌肉连带着这些骨性突起与骨盆分离,发生撕脱性骨折。

评估

骨盆撕脱性骨折如何诊断?

大龄儿童或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尤其在冲刺时突然出现骨盆部位剧烈疼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是会发现患者髋部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即使患者可以独立跛行或不跛行行走,仍要考虑有骨盆撕脱骨折的可能 [4]

骨盆撕脱性骨折需要拍片子么?

需要。

骨盆正、斜位 X 线片可明确诊断,骨盆 CT 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及程度,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

训练

骨盆撕脱性骨折看什么科?

  • 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骨科;
  • 运动医学诊所或康复中心。

骨盆撕脱性骨折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取决于撕脱程度、患者年龄以及患者运动的要求。

  • 对于年龄小、骨块移位 ≤ 2 cm 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绝大多数撕脱性骨折均可保守成功,愈合后对功能基本无影响,且可免除手术之苦,但卧床治疗时间长,功能锻炼晚,可能影响外观。
  • 骨块移位 > 2 cm,保守治疗易发生骨不连和再次撕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因此移位距离 > 2 cm 的患者应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竞技运动员和碎片脱位较大患者的首选方案,时机一般选择在伤后 5~7 天进行。

image

骨盆撕脱性骨折可以冰敷么?

可以。

受伤后即刻应该迅速冰敷,受伤后两到三天只要感到疼痛就可以冰敷,冰可以减轻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具体冰敷方法为: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冰袋(塑料袋)置于患处,在冰和皮肤之间放一块薄布,防止冻伤造成皮肤损伤。每次冰敷 15~20 分钟,每 2 小时冰敷一次,每天冰敷 4~5 次。

骨盆撕脱性骨折需要打石膏么?

分情况。

具体情况遵医嘱,一般情况下骨片移位小于 1 cm 不需要打石膏,骨片移位距离 1~2 cm 需要打石膏 [5]

骨盆撕脱性骨折需要拄拐走路么?

需要。

在骨折未达愈合必须限制负重,患者需要使用腋拐辅助行走,如果提前负重或负重太多,可能造成骨折端移位,骨折不愈合,患者应严格遵从负重医嘱,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逐渐从双拐不负重 - 双拐部分负重 - 单拐部分负重 - 弃拐循序渐进,初期扶拐行走时间约为 5~10 min,早中晚各 1 次,随后酌情延长行走时间和增加行走次数。以下为步行功能训练:

  1. 患侧不负重的双拐步行训练
  2. 患侧部分负重的双拐步行训练
  3. 患侧部分负重的单拐步行训练

骨盆撕脱性骨折多久可以正常走路?

一般伤后 5~6 周时可以脱拐正常行走。

根据医嘱,一般需要禁止负重 3~4 周,为保证骨折愈合,这期间患腿不能撑地负重,需要借助轮椅或双拐辅助步行。

拆除石膏或允许负重后,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负重行走,一般在 5~6 周后完全负重正常行走 [5]

骨盆撕脱性骨折如何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非常重要,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在伤后 3~4 周时开始较为积极地训练,逐渐恢复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患侧下肢力量 [6],患者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的康复训练推荐如下,每个人受伤情况不同,最好在康复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

恢复活动范围的训练包括,骨折恢复后也可以作为日常训练来改善肌肉柔韧性:

  • 髂腰肌牵拉
  • 股四头肌牵拉
  • 腘绳肌牵拉
  • 内收肌牵拉
  • 阔筋膜张肌牵拉
  • 臀大肌牵拉

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包括:

  • 臀桥
  • 蚌式
  • 坐位伸膝
  • 俯卧勾腿
  • 下蹲
  • 螃蟹步
生活

骨盆撕脱性骨折如何调节腋拐?

腋拐可以限制负重、辅助行走,但是如果高度调整不当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腋托压迫神经使其受损。患者站立位,双上肢放松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 20~25 度,在此体位调节腋拐的腋托和把手高度。高度调整方法如下:

  • 腋托:腋拐下拐杖头放于足前方 15 厘米,侧方 15 厘米处,腋托于腋窝间保留 2~3 横指(约 5 厘米);
  • 把手:高度与桡骨茎突(大概在手腕处)同高。

骨盆撕脱性骨折打石膏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石膏不能沾水,洗澡时可以使用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将石膏尽量远离淋浴区域,如果有水进入,迅速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出现以下情况,患者需要去医院调整:脚趾肿胀刺痛麻木,皮肤颜色发白发紫,石膏松动脱落;石膏下皮肤出现溃疡。

打石膏期间,没有被固定的部位需要加强活动,患侧脚趾应保持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盆撕脱性骨折需要卧床休息吗?

需要卧床休息。

患者一旦确诊为骨盆撕脱性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由于骨盆承担着负重的作用,因此任何包含负重的动作(走路、跑跳)都会影响损伤愈合。

预防

撕脱性骨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青少年运动是要认真掌握动作要领,及时纠正不正确运动姿势。

加强下肢肌肉柔韧性(训练方法见骨盆撕脱性骨折如何康复训练)和离心力量训练,可以减少发生撕脱性骨折的几率。这里介绍一些可以改善下肢动作模式以及离心力量的训练;

  • 单腿弓步蹲
  • 单腿下蹲
  • 北欧前倒

运动前应切实做好热身活动,除了跑步、自行车这些传统的心肺准备,还应该包括动态牵拉、肌肉激活以及专项相关的动作准备,这里介绍一些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髋关节和核心稳定性的热身训练:

  • 伟大拉伸
  • 侧弓步
  • 怪物行走
预防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