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骨盆撕脱性骨折是一类特殊的骨折,该病多为运动损伤,指骨盆肌肉强烈收缩时导致的与肌腱相连的骨性突起一部分或者全部骨质分离。
骨盆撕脱性骨折相对少见,大多数病例出现在体育活动中,占所有骨盆骨折的 4%,仅占年轻运动员骨折的 1.4%,发生率较低,容易误诊为肌肉、肌腱撕裂或肌腱炎 [1]。
骨盆撕脱性骨折包括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撕脱骨折和坐骨结节撕脱骨折。
骨盆撕脱性骨折主要有以下风险因素 [2] :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运动员(发病平均年龄 14.4 岁,且男性多见 [3]),常见运动项目为短跑、跨栏、跳远、足球、篮球等高强度剧烈运动。
由于青少年骨骼脆弱,当肌肉强烈发力时,导致肌肉连带着这些骨性突起与骨盆分离,发生撕脱性骨折。
大龄儿童或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尤其在冲刺时突然出现骨盆部位剧烈疼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是会发现患者髋部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即使患者可以独立跛行或不跛行行走,仍要考虑有骨盆撕脱骨折的可能 [4]。
需要。
骨盆正、斜位 X 线片可明确诊断,骨盆 CT 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及程度,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式取决于撕脱程度、患者年龄以及患者运动的要求。
可以。
受伤后即刻应该迅速冰敷,受伤后两到三天只要感到疼痛就可以冰敷,冰可以减轻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具体冰敷方法为: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冰袋(塑料袋)置于患处,在冰和皮肤之间放一块薄布,防止冻伤造成皮肤损伤。每次冰敷 15~20 分钟,每 2 小时冰敷一次,每天冰敷 4~5 次。
分情况。
具体情况遵医嘱,一般情况下骨片移位小于 1 cm 不需要打石膏,骨片移位距离 1~2 cm 需要打石膏 [5]。
需要。
在骨折未达愈合必须限制负重,患者需要使用腋拐辅助行走,如果提前负重或负重太多,可能造成骨折端移位,骨折不愈合,患者应严格遵从负重医嘱,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逐渐从双拐不负重 - 双拐部分负重 - 单拐部分负重 - 弃拐循序渐进,初期扶拐行走时间约为 5~10 min,早中晚各 1 次,随后酌情延长行走时间和增加行走次数。以下为步行功能训练:
一般伤后 5~6 周时可以脱拐正常行走。
根据医嘱,一般需要禁止负重 3~4 周,为保证骨折愈合,这期间患腿不能撑地负重,需要借助轮椅或双拐辅助步行。
拆除石膏或允许负重后,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负重行走,一般在 5~6 周后完全负重正常行走 [5]。
康复训练对于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非常重要,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在伤后 3~4 周时开始较为积极地训练,逐渐恢复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患侧下肢力量 [6],患者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的康复训练推荐如下,每个人受伤情况不同,最好在康复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
恢复活动范围的训练包括,骨折恢复后也可以作为日常训练来改善肌肉柔韧性:
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包括:
腋拐可以限制负重、辅助行走,但是如果高度调整不当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腋托压迫神经使其受损。患者站立位,双上肢放松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 20~25 度,在此体位调节腋拐的腋托和把手高度。高度调整方法如下:
石膏不能沾水,洗澡时可以使用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将石膏尽量远离淋浴区域,如果有水进入,迅速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出现以下情况,患者需要去医院调整:脚趾肿胀刺痛麻木,皮肤颜色发白发紫,石膏松动脱落;石膏下皮肤出现溃疡。
打石膏期间,没有被固定的部位需要加强活动,患侧脚趾应保持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需要卧床休息。
患者一旦确诊为骨盆撕脱性骨折,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由于骨盆承担着负重的作用,因此任何包含负重的动作(走路、跑跳)都会影响损伤愈合。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青少年运动是要认真掌握动作要领,及时纠正不正确运动姿势。
加强下肢肌肉柔韧性(训练方法见骨盆撕脱性骨折如何康复训练)和离心力量训练,可以减少发生撕脱性骨折的几率。这里介绍一些可以改善下肢动作模式以及离心力量的训练;
运动前应切实做好热身活动,除了跑步、自行车这些传统的心肺准备,还应该包括动态牵拉、肌肉激活以及专项相关的动作准备,这里介绍一些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髋关节和核心稳定性的热身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