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血小板减少,不管是否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相关症状。
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中,血小板低于 100 × 109/L 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关系?
血小板减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表现,血小板减少除了发生于血小板减少症之外,还可见于其他很多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小板减少症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关系?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当已明确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各种免疫因素引起的时候,血小板减少症可以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前使用的名词,2007 年 ITP 国际工作组将其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仍保留 ITP 的英文缩写。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抗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别于由具体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英文缩写都是 ITP,但通常所说的 ITP 是指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哪些类型?

血小板减少症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指明确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成分,或机体原有的正常成分数量异常),这里的免疫性因素并不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明确的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等。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各种出血,出血可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
  • 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表面瘀点瘀斑(紫癜)、牙龈出血、口腔黏膜血泡;
  •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血便或黑便;
  • 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或血液凝固后堵塞尿道出现尿潴留;
  • 颅内出血:表现为头痛或呕吐,神志改变,甚至昏迷。

  • 出血可以是没有原因的自发性出血,也可以是外力因素(如外伤、磕碰、便秘、剧烈运动等)作用后出血。
    此外,如果是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还会有一些原发疾病的表现,比如贫血、水肿、乏力等。
    血小板减少症为什么会导致出血?
    血小板的作用主要是止血和参与凝血过程,并参与修补破损的血管,而且是机体止血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当血小板减少时,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都会受损,所以容易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危险性大么?
    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出血的部位,当血小板低于 30 × 109/L 时,机体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如果出血部位出现在心腔、颅内、气管是可以威胁生命的。

    血小板减少症由哪些常见原因引起?

  • 血小板破坏过多
    • 最常见的为免疫性因素,使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如感染(感冒、腹泻、幽门螺旋菌等)、药物(肝素、阿司匹林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素,均可引起机体产生破坏血小板的异常抗体。
    • 除免疫性因素破坏血小板外,某些药物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如瑞斯托霉素、硫酸鱼精蛋白等。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等疾病,也可破坏血小板。
    • 脾功能亢进,也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
  • 血小板生成减少:先天遗传因素(极少见)、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均可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 血小板丢失过多:如出血、血液透析等,均可造成血小板丢失过多。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
  • 合并高血压时出血风险加大。
  • 血小板减少同时合并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时,出血风险更大。
  • 外科手术、感染、外伤、便秘、情绪激动,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 在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会加大出血风险。

  • 查看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63岁,发现血小板减少4-5年,血小板保持在35左右,患者长期觉得疲劳,睡眠不足
    就医及用药情况:一开始就诊于浙医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予口服维血宁颗粒治疗,服药之后疲劳感有所缓解,无血常规检查,在之后3年左右的时间内均保持这种治疗方式。2023年8月6日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7,予海曲泊帕联合强的松口服治疗后好转。同年9月26日,出现腹痛,伴红色血便,予海曲泊帕、甲泼尼龙等升血小板,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做过腰穿,提示正常,做过风湿相关检查,提示正常。2023年10月16日在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予地塞米松、海曲泊帕、促血小板生产素等升血小板治疗,无明显好转,要求配合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明显上升,出院后继续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每周复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则减少一粒进药量,最终由口服8颗减至2颗。2023年12月29,血小板30,激素+抗感染输液后恢复,2024年1月12,血小板16,治疗恢复,1月27血小板38,治疗恢复,2月7日血小板34,治疗后恢复。
    需要解答的问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10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发现左乳恶性肿瘤4月余,第4次化疗后,发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下降但铁蛋白上升,血小板持续性下降,手脚出现疑似紫癜样改变。
    就医及用药情况:目前使用药物为白介素-11

    需要解答的问题:血小板减少是化疗药物的使用,还是发生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去血液科看一下?

    61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
    今天偶尔发现的,大腿内侧,昨天泡的药浴没觉得痒,水温有点热,按压血点不会消失,不知道是不是紫癜,麻烦医生帮我看下,我哺乳期,孩子三个月,孕前检查应该没有问题,我7月份抽血血小板是149,9月份是129,比之前低了,会持续偏低吗,

    79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