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是什么?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是由贝类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1],因这种食物中毒的特点是神经麻痹。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贝类食物中毒之一,多发生于沿海地区,在我国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时有发生。

症状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患者多表现为四肢麻木、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呼吸短促、呕吐等症状。

早期表现为唇、舌、手指出现麻木感,进而出现指尖、脚趾麻木,随后麻木发展到手臂、腿部和颈部,病人四肢肌肉麻痹,站不稳,随意运动困难。同时还会伴有说话困难、流涎、头痛、口渴和呕吐等症状,最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危重病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1,2]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后多久会出现症状?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当人体摄入含毒素的贝类食物后,毒素会迅速释放,仅数分钟至 20 分钟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有报道显示,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患者最短潜伏期为 10 分钟,最长为 24 小时,平均潜伏期为 3 小时 [3]

症状轻重和出现时间长短主要与所食用的贝类食物的毒化程度、食用者的个体敏感性、烹调食用方法有关。一般来说,儿童较成人更敏感;沿海居民较内地居民耐受性高;空腹或连菜汤一起食用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更高。

病因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是因为人类食用了携带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食物引起的。

贝体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由海洋甲藻产生 [4],这些藻类本身能够产生的毒素含量极低,不会直接引起人类中毒。但当贝类食入有毒的藻类后,其所含有的有毒物质会进入贝体内,呈结合状态,当人类食用了携带毒素的贝类后,毒素可迅速从贝肉中释放出来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麻痹性贝类毒素有什么特点?

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毒性大、种类多、性质稳定的特点。

毒性大: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能导致人体神经系统传输受阻,是目前危害最大、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海洋生物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是眼镜蛇毒性的 80 倍,毒力与神经毒气沙林相同,对人的经口致死量为 0.5~1.0 mg [1]

种类多:麻痹性贝类毒素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组成,中毒症状均以神经麻痹为主。主要有氨基甲酸酯类毒素、脱氨甲酰基类毒素、脱氧脱氨甲酰基类毒素、N - 磺酰 - 氨甲酰基类毒素四大类。其中毒性最高的是氨基甲酸酯类毒素,脱氨甲酰基类毒素次之 [5]

性质稳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对酸、热稳定,一般的食品加工方法很难将其破坏。研究显示,麻痹性贝类毒素经 116℃ 加热仍可保存毒素的 50% [6]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在哪个季节多见?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在夏秋季沿海地区多见,高发季在 5~10 月份。

这段时间易发生赤潮(赤潮是指大量藻类繁殖使水产生微黄色或微红色的变色)[1],赤潮中含有大量的甲藻类生物,被贝类食用后导致带毒。且该段时间贝类也容易捕获。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可由哪些食物导致?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常由双壳贝类,如贻贝、蛤蛎、牡蛎和扇贝引起,他们以过滤的方式来进食,易导致毒素在其体内积聚。另外织纹螺(又称荔枝螺)也可导致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诊断

麻痹性贝类中毒应该如何诊断?

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诊断 [3]

  1. 有食用贻贝、蛤蛎、牡蛎、扇贝、织纹螺等食物史。
  2. 出现唇、舌、四肢麻木等症状之一,伴有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或体征。
  3. 参考 GB 5009.21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对病例剩余食物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若检出,即可确诊。
治疗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应该挂什么科?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病情发展迅速,一般需赴急诊科就诊。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如何治疗?

目前对贝类中毒尚无有效解毒剂,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泄的方法,及时去除毒素,同时展开对症治疗 [1,7]

对症急救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特别是呼吸功能。
  2. 随时做好实施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准备。
  3. 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呼吸兴奋剂。

image

生活

安全食用贝类食物的方法是什么?

买回的贝类不宜马上食用,食用前需要将贝类清洗漂养,去除内脏。可将贝类放在清水中放养 1~3 周排出毒素。贝类食物的毒素一般蓄积在其内脏的特定部位,烹调前需将其彻底清洗,除去所有暗色部位肌肉,仅留下白色肌肉,可有效将贝肉内毒素达到安全限量 [6]

食用时采取水煮捞肉去汤的方法,可使摄入的毒素降至最小。白灼贝类虽然能保持味道鲜美,但时间短,难以去除毒素。

预防

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如何预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

  1. 建立监测网,及时预警:沿海地区应定期对贝类做抽样监测,并且在赤潮高发季节对贝类做重点抽检,发现危险信号及时开展检查和巡查工作,下架并销毁赤潮周边海域贝壳类产品,严禁制售受污染的贝壳类海产品。
  2. 作为消费者,尽量购买正规渠道的海产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发现不适,及时就医:食用贝类后发现口舌和四肢麻痹、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孙长颢, 凌文华, 黄国伟, 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312.
[2] 吴蕙岭,章荣华,宋燕华,蔡德雷,孟真,严峻.两起疑似织纹螺中毒事件的实验室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455-3456.
[3] 陈锦钟,洪舒萍,蔡茂荣,陈莉,张添林.一起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04):445-448.
[4] 汪宇. 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来源解析及其形成机制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0.
[5] 岳立达,雷苏文.贝类毒素食物中毒研究综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37(05):689-691.
[6] 王仲礼.贝类食物的中毒及预防[J].肉品卫生,1997(09):15-16.
[7] 陈秀凤,史晓琴,王婷婷,徐华美,章雪莲.织纹螺中毒的急救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6):1207-1208.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