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直肌肌腱炎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股直肌肌腱炎是什么病?

股直肌肌腱炎是一种以胯骨前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运动损伤。

这种运动损伤不太常见。股直肌位于大腿前侧,是除内收肌、髂腰肌以外导致髋关节前侧疼痛的肌肉肌腱病理之一。

症状

股直肌肌腱炎的症状是什么?

症状表现为慢性胯骨前侧疼痛和不适,疼痛有时会向大腿内侧放射,随着运动而加剧,尤其在跳跃和冲刺跑后会加重,早晨有僵硬感。

急性股直肌钙化性肌腱炎(非常罕见)的病例中,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丧失,影响上楼、踢腿等生活运动能力。

病因

股直肌肌腱炎的病因是什么?

股直肌肌腱炎的病因是肌腱的过度使用和微损伤。一些体育运动中包含了过多的髋关节过伸伴膝关节屈曲动作(如踢球),或需要不断的股四头肌离心收缩(如跳跃落地缓冲),给股直肌近端的肌腱起点处施加了承受不了的负荷,肌腱从最初的反应发展到肌腱炎甚至肌腱退变。

损伤史(复发率约为 17%)、大腿肌肉相对力量差以及下肢灵活性差都是股直肌肌腱炎的潜在风险因素。

股直肌肌腱炎好发于哪些人群?

好发于运动员,常见的运动项目包括足球、橄榄球、短跑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都需要髋关节大范围活动和下肢肌肉反复离心收缩。

诊断

股直肌肌腱炎如何自我判断?

股直肌肌腱炎需要结合患者典型症状和体格检查,并且排除内收肌肌腱炎,髂腰肌肌腱炎,耻骨病变,髋关节关节内病理,可作出诊断。患者可以通过股直肌收缩抗阻试验和股直肌肌腱压痛试验初步判断,明确诊断需要医生判断。

股直肌收缩抗阻试验: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患侧下肢做主动直抬腿动作,引发熟悉的胯骨前侧疼痛则表示股直肌收缩抗阻试验阳性。

股直肌肌腱压痛试验:患者屈髋屈膝坐在治疗床上,髂前上棘处(胯骨前最突出骨头所在位置)按压肌腱,如果引发患者熟悉的疼痛,则股直肌肌腱压痛试验阳性。

股直肌肌腱炎可以做哪些影像学检查?

股直肌肌腱炎临床易误诊,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超声和 MRI 检查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肌腱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

超声检查由于其无创、快速、可动态成像,不但是一种非常好的诊断方法,而且也可用于随访期间评估治疗效果。X 线检查在诊断股直肌肌腱病方面作用有限。

治疗

股直肌肌腱炎可以自愈么?

不可以自愈。

病情较轻的患者不加干预日常生活中也不会疼痛,但是一旦参与高强度运动,就又会出现疼痛的情况;

病情较重的患者,肌腱反复愈合失败,会增加近端股直肌肌腱钙化和撕脱的风险,而这种病变是不可逆的,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股直肌肌腱炎患者应该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股直肌肌腱炎看什么科?

运动康复中心和医院康复科。

股直肌肌腱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股直肌肌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注射治疗即可恢复,手术比较少见。

如果患者是高水平运动员,对髋关节的运动能力有较高要求,经过严格医学监控下进行 3~6 个月保守治疗失败,或已经发展为疼痛性钙化性肌腱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股直肌肌腱炎的注射治疗是什么?

股直肌肌腱炎的注射治疗以封闭针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透明质酸、富血小板血浆(PRP)和间充质干细胞(MSC),其中 PRP 可以刺激肌腱愈合,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这种以生长因子或干细胞为基础的注射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保守疗法。

股直肌肌腱炎可以吃药治疗么?

可以吃药。

口服和局部涂抹非甾体抗炎药都能有效缓解急性期疼痛,短期疗效好( 7~14 天内)。

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慢性肌腱病有效,并且长期服药会增加胃肠道、心血管和肾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股直肌肌腱炎治疗方案应该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包括药物,手法,训练,理疗等。

股直肌肌腱炎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股直肌肌腱炎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或调整活动、手法治疗、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

  • 休息或调整活动:当疼痛明显且影响日常生活或训练时,应该避免踢球类似的引发疼痛的动作,运动员可以进行水下体能训练,水的浮力减少负重引起的疼痛,防止体能下降。
  • 手法治疗:治疗师可使用肌筋膜释放技术来降低股四头肌张力,改善其延展性。当患者表现髋关节活动度受限,也可以受益于治疗师的关节松动技术。泡沫轴及振动泡沫轴滚动放松也有利于缓解肌筋膜紧张。临床也常使用横向摩擦技术来治疗肌腱病。
  • 物理因子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可用于治疗钙化性股直肌肌腱病,有利于钙化灶消失和功能恢复。
    冲击波是一种声波,通过机械效应来促进组织损伤修复重建,适用于肌腱病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 1 周,3~5 次 1 个疗程,配合运动疗法效果更佳,康复医学科或运动医学诊所可以进行冲击波治疗。
  • 运动疗法:牵拉结合离心力量训练对肌腱病有良好的效果。离心收缩是落地制动的主要工作形式,如果下肢肌肉离心力量弱,会导致肌腱、软骨等组织承受过大压力,损伤风险上升。因此预防和治疗都需要加强股四头肌离心力量(训练方法在后面会有提及)。

股直肌肌腱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什么?

股直肌肌腱炎急性期如何治疗?

股直肌肌腱炎的康复可划分为急性炎症期,功能重塑期,重返运动期。

急性炎症期:急性炎症期的目标是缓解疼痛,该阶段的特点是腹股沟处红肿热痛明显,难以耐受行走。

急性炎症期患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 休息或调整活动;
  • 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于疼痛处涂抹扶他林;
  • 冷疗:每 2 小时冰敷疼痛位置 15~20 分钟;
  • 冰敷方法: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冰袋(塑料袋)置于患处,每次冰敷 15~20 分钟,每 2 小时冰敷一次,每天冰敷 4~5 次。
  • 肌肉训练:无痛范围内温和收缩股四头肌,防止肌肉萎缩;
  • 贴扎:使用肌内效贴辅助缓解疼痛。
    贴扎方法:先剪取大腿长度(从胯骨前的骨突到膝盖的距离)的贴布,患者坐位,将一端固定于胯骨骨突,不拉长贴布的情况下,将另一端贴在膝盖处,最后抚平贴布即可。

股直肌肌腱炎功能重塑期如何治疗?

当患者患处温度下降,肿胀减少,患者可以无痛完成走路、上下楼等日常活动时,可以进入这功能重塑期这一康复阶段。功能重塑期的目标是增加肌腱强度,让髋关节获得正常的活动范围,并且通过训练使患侧肌肉变强壮,逐渐重返基础运动。

功能重塑期患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1. 物理因子治疗:冲击波、治疗性超声波、低强度激光均可用于肌腱病的治疗,有促进代谢、加速愈合、缓解疼痛的作用。
  2. 活动度训练:髋关节活动度受限是导致肌腱炎的原因,也是肌腱炎的结果。可以通过拉伸大腿前侧肌肉、自我松动髋关节来达到增加活动度的目的。可以进行的灵活度训练动作如下:
    • 动作名称:股直肌牵拉
      训练目的:改善股直肌柔韧性。
      动作要点:股直肌静态牵拉。
    • 动作名称:90-90 灵活性训练
      训练目的:改善髋关节灵活性。
      动作要点:90-90 髋关节灵活性训练。
  3. 力量训练:疼痛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之一,长期经受腹股沟疼痛的患者可能存在周围肌力下降,应根据评估结果,加强相关肌肉离心力量,如臀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只有肌肉练结实了,才能和肌腱一起协作发挥缓冲和发力的作用。可进行的力量训练如下:
    • 动作名称:保加利亚单腿蹲
      训练目的:改善下肢离心力量和单腿稳定性。
      动作要点:保加利亚单腿蹲。
    • 动作名称:器械抗阻伸髋
      训练目的:改善髋关节后伸离心力量。
      动作要点:抗阻伸髋。
  4. 跑步训练:肌腱炎患者的跑步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个阶段患者容易因为疼痛缓解就突然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跑的太多、跑的太快,从而导致疼痛反复,感到沮丧。患者应该先从跑步机上快走,过渡到小跑小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速度和坡度,每周增加的跑量不超过上周总量的 10% 。

股直肌肌腱炎重返运动期如何治疗?

当患者可以无痛抗阻收缩股直肌,力量达到对侧 85% 以上,并且能完成慢跑、轻踢等动作,就可以进入重返运动期这一康复阶段。重返运动期的目标是可以正常训练和比赛,当下肢各项运动能力达到对侧 90% 以上,认为可以重返运动。

这个阶段应重点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如跳箱训练),灵敏协调训练(如绳梯训练)。

  • 跳箱训练动作要点:跳箱训练
  • 绳梯训练动作要点:绳梯训练

image

生活

股直肌肌腱炎患者可以自己放松紧张的股直肌么?

患者可以使用泡沫轴来协助自己放松股直肌。

预防

股直肌肌腱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 保持健康体重,如果 BMI 大于 24 可考虑减重或增强下肢力量,以减少肌腱压力;
  2. 纠正髋关节灵活性不足,如果髋关节活动范围小会过度牵拉股直肌肌腱,容易引起微损伤;
  3. 定期进行下肢离心力量训练,让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参与缓冲,避免造成单个关节负载过大;
  4. 科学训练,避免突然增加训练量或改变训练方式。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彭阳,陈光兴,杨鹏飞,张颖,古凌川,陈昊,杨柳。髋关节镜诊治慢性疼痛性股直肌钙化性肌腱炎 [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2.
[2] Aprato A., D’Amelio A., Bistolfi A., Sabatini L., Massè A. (2017) Hip Tendinopathies. In: Canata G., d'Hooghe P., Hunt K. (eds) Muscle and Tendon Injuri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3] Lee, C. H., Oh, M. K., & Yoo, J. I. (2019).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calcific tendinopathy of the rectus femoris tendon: A case report.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7(22), 3772–3777.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