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赤霉病麦就是小麦赤霉病,别称红头瘴、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对小麦的损害程度尤其严重,是我国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小麦的主要病害。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包括禾谷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小麦赤霉病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下降,更重要的是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可以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 [1]。
赤霉病麦中毒是我国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通常是指食用被镰刀菌感染的麦类、玉米等谷物后引起的中毒。其中主要是禾谷镰刀菌感染 [2]。
潜伏期一般为 10~30 分钟,也可长至 2~4 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缩、嗜睡、流涎、乏力,少数病人有发烧、畏寒等。
个别重病例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波动,四肢酸软,步态不稳,形似醉酒,所以赤霉病变中毒也被称为「醉谷病」。
赤霉病变中毒的症状一般在一天左右自行消失,缓慢者持续一周左右,预后良好。所以一般病人无需治疗而自愈,对呕吐严重的患者应补液 [4]。
赤霉病麦中毒一般发生在麦收后,也有因误食库存的赤霉病麦而引起的。
赤霉病麦含有的毒素镰刀菌毒素包括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及致畸作用,部分有较弱的致癌性。这类毒素性急、毒性强,可致人与动物呕吐。一般的烹调方法不能将它们破坏而去毒,摄入量越多,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
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中毒物的实验室检查确诊,中毒物的实验室诊断包括:
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生病的小麦穗会出现褪绿发黄的情况。气候潮湿时,感染了病毒的小麦小穗的基部会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会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不能。
赤霉病麦毒素对热稳定,一般烹调加热不能将其破坏,所以食用后还是会中毒。
预防赤霉病麦中毒的关键在于防止麦类、玉米等谷物受到真菌的污染和产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