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内收肌肌腱炎是一种运动损伤,是导致大腿内侧腹股沟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主要症状是单侧大腿根内侧疼痛,通常伴有疼痛放射到大腿内侧或腹部,甚至蔓延到屁股周围区域。疼痛随活动的增加而增加,严重时即使静止不动、打喷嚏、排便都会引起疼痛,早晨会感到单侧或双侧的大腿内侧僵硬。
内收肌肌腱炎可能会导致疼痛,姿势异常,步态异常,关节活动度受限,肌肉不均衡等情况。
内收肌肌腱炎通常与过度使用和微损伤有关,也就是说参与了大量需要重复加速,减速,变向的运动,导致内收肌承受过多负荷,产生微损伤,当肌腱的自我修复速度赶不上损伤速度时,从而导致内收肌肌腱发炎和退变。
内收肌肌腱炎在运动员中很常见,尤其是需要重复加速、减速、变向、铲球、踢球以及躯干旋转的运动,如足球、曲棍球、橄榄球、手球、冰球和长跑。
内收肌肌腱炎好发于男性运动员,尤其是足球运动员,占足球运动损伤的 5~16% 。
有关。
急性内收肌肌腱拉伤可能会导致内收肌肌腱炎,当康复不完全或重返运动过早,导致内收肌肌肉 - 肌腱结合处反复拉伤长时间不能痊愈,从而发展为慢性肌腱病。
内收肌肌腱炎在诊断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典型症状和体格检查,并且排除髂腰肌肌腱炎,耻骨病变,髋关节关节内病理,作出诊断。
疼痛起始于单侧或两侧的大腿根内侧,沿着大腿内侧向下放射。
患者可通过内收肌收缩抗阻试验和内收肌压痛试验初步判断,明确诊断需要医生判断。
可以做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 光片检查。
内收肌肌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恢复。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或调整活动,手法治疗,运动疗法,其中运动疗法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也是成功康复的关键。
患者可以首选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保守治疗。如果在医生和康复师的严格医学监督下,康复治疗至少 3~6 个月后依然没有好转,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当处于急性期疼痛比较严重时,可以休息 3~5 天;如果患者是运动员,不需要完全停训,可以在队医、康复师或体能师的指导下进行水下训练,水的浮力减轻重力的影响,来帮助运动员完成无痛范围内的身体训练,防止体能下降。
研究显示,内收肌肌腱炎与内收肌紧张和腹肌薄弱有关,对于紧张肌肉,治疗师可使用肌筋膜释放技术来降低内收肌张力,改善其延展性。
患者也可以使用泡沫轴来协助自己放松内收肌。
动作链接:A.12 内收肌泡沫轴放松
训练核心目的:内收肌肌腱炎患者常表现内收肌紧张,臀肌无力,核心不稳,通过牵拉训练和肌力增强训练可改善肌肉不均衡。
研究显示,进行为期 8~12 周的康复训练,通过后文将提及的几种训练动作,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内收肌肌腱炎。
内收肌肌腱炎的康复可划分为急性炎症期,功能重塑期,重返运动期,康复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内收肌逐渐承受更大负荷,为之后参加高强度训练做准备。
急性炎症期:
急性炎症期指的是大腿根疼痛、红肿严重的时期,一般持续 3~7 天,目标是减轻疼痛和炎症,这个阶段患者应该休息或调整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每 2 小时冰敷疼痛位置 15~20 分钟,无痛范围内温和地牵拉和收缩内收肌,防止因为疼痛和制动产生肌肉抑制。可以考虑进行以下动作:
功能重塑期:
功能重塑期指的是急性期过后通过康复训练恢复髋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阶段,功能重塑期一般持续 2~3 个月。当患者对康复训练没有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无痛跑跳,认为患者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可以进行的训练动作如下:
重返运动期:
重返运动期的目标是无痛的快速跑跳,重返专项训练,该阶段包括内收肌的离心力量训练,可应用滑轨或者滑垫来辅助训练。对于运动员,还应该加入跳跃训练,灵敏训练等,逐渐向专项体能过渡。当患侧下肢运动能力达到健侧 90% 以上时,并且不惧怕专项训练,可以高质量完成受伤前的动作,认为患者可以结束康复,重返赛场。
不可以。
运动员经常会面临短时间内回归运动队训练或近期参加比赛的压力,而去选择服药止痛带伤训练或比赛,但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没有解决导致运动员疼痛的根本原因,如肌力弱,灵活性差。
急性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为了缓解疼痛,降低激惹度,更快的进入下一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但长期依赖药物会导致病情反复,病程延长,不利于整体康复。
加强力量训练,促进关节周围肌肉平衡。
对于足球、橄榄球这些容易导致腹股沟疼痛的项目,需要注意加强力量训练,尤其是薄弱的内收肌。
除此之外,稳定的核心,有力的臀肌,平衡的下肢动力链,都是促进运动表现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因素,应该纳入日常训练。
运动前做好热身。
热身项目应该包含核心、臀肌和内收肌的激活训练,就好比提前告诉肌肉,需要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好好保护自己。激活训练可以选择 A.40 平板支撑,相扑式深蹲或者 F.55 侧弓步等,进行 1~2 组即可。
管理训练负荷。
过度负荷是导致肌腱病的主要外在原因,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运动队的科研人员、体能师、康复师或其他医务组成员应该通过主观测试(如 RPE,睡眠,疲劳等)和客观测试(如心率变异性)来监测和调整训练负荷。
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需要按照前面提到的动作锻炼内收肌,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单一地锻炼某块肌肉,注意均衡锻炼关节周围肌肉才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