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腰椎错位是一种通俗叫法,又称腰椎小关节错位 / 紊乱 / 滑膜嵌顿(俗语为腰闪),指的是腰部由于外力作用或体位改变,导致腰椎关节突关节发生错位、交锁、滑膜嵌顿,而刺激相应的神经、血管,引起患者腰部剧烈疼痛,伴明显活动受限的一种急性损伤。
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以手法治疗和核心稳定训练为主。整复手法可迅速纠正小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缓解疼痛,后期应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改善腰椎功能,防止复发。
机械外力、滑膜嵌顿是造成腰椎错位的直接原因,核心不稳是根本原因。
腰椎的稳定是由被动子系统(上下两椎体、关节突关节、椎间盘、韧带)、主动子系统(核心肌群)以及神经子系统共同维持的,任意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腰椎不稳,容易受伤。
在急促外力作用下,核心肌群不够稳定有力,无法将腰椎保持在安全范围,就会使腰椎关节位移过大,由于关节间隙张开使关节内产生负压,负压将处于松弛状态的关节囊吸入,当腰椎突然转变为其他姿势时,关节囊内的滑膜来不及退出而被卡在关节突关节面上,故形成腰椎的滑膜嵌顿和关节错位。滑膜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因此患者常产生尖锐的疼痛。
腰椎错位的主要症状是腰痛伴活动受限 [1]。
疼痛评估:
数字评分量表,用 0~10 描述疼痛程度:
腰椎屈伸活动度评估:
临床常使用腰椎屈伸活动度这个指标,来评价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这项测试一般由康复师操作。
腰椎屈曲活动度评估:
患者站立位,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向前弯腰,到达弯腰末端时测量手指距离地面的高度。离地面越远说明活动度越差,离地面越近说明活动度越好。
腰椎伸展活动度评估:
患者站立位,双脚并拢,双手贴住两边裤缝,向后伸展,到达末端后测量指尖距离膝关节的距离。离膝关节越远说明活动度越差,越近说明活动度越好。
需要。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CT 及 MRI 等,通过这些辅助检查,可以排除创伤、肿瘤及炎症等因其他病变导致的腰痛。
可以。腰椎错位预后良好,接受正规合理的治疗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痊愈,患者不需要过度焦虑。
腰椎错位采取保守治疗,包括手法整复、运动疗法、药物、理疗等。
可以。腰椎错位会产生剧烈疼痛,导致患者腰部僵直,肌肉紧张。实施手法整复前需将患者的腰背部肌肉放松,同时也是对患者心理的放松,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再进行手法整复,将提高整复的成功率。
不一定。腰椎错位整复是否成功,以疼痛和功能有无改善为标准,而不只根据弹响声来判断。
复位时不一定所有患者都能听到弹响声,有些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或曾经反复复位,滑膜嵌顿时间长,出现炎症、水肿或坏死,滑膜不同病理状态会影响复位时发出的弹响,因此不一定每人都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不应一味追求弹响声。
临床中常见一些患者主诉腰椎错位总是反复,有时候一个轻微的转身动作都会导致错位,通过腰椎整复「咔咔」一下就好了,可是过几天又不知道因为哪个动作没注意就又扭腰了,再去找医生「咔咔」一下,时间久了就离不开整复手法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没有解决腰椎不稳的问题,腰部不能通过整复手法变强壮,但不可否认整复手法是急性期的首选方案,慢性期只有加强核心肌肉训练,改善脊柱灵活性,修正不良动作模式,才能塑造强壮的腰部,从根本上防止复发。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一下腰椎和肌肉的关系,如果把一节一节的腰椎比作盖房子的砖瓦,那么肌肉就是水泥,才能让房子更稳固。核心越稳定,就越不容易受外力干扰,腰椎以及周边组织就更不容易受伤。
以下列举了一些加强核心稳定的居家康复训练:
脊柱是躯干的主心骨,既灵活又稳定,不同部位承担不同的任务,如:胸椎主要负责旋转、腰椎主要负责屈伸,胸椎旋转活动度不足或不对称时,当需要做一些大范围的扭转动作,腰椎就可能需要牺牲其稳定性来贡献活动度,因此腰椎错位的风险也就提高了。因此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改善脊柱灵活性。
以下列举了一些改善脊柱灵活性的居家康复训练:
不良运动模式会给脊柱造成很大压力,将脊柱置于危险之中。最常见的不良动作就是太多弯腰,比如:弯腰抬重物、杠铃硬拉训练时弯腰,过多的弯腰不能使腰椎处于中立位,增加了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的风险。因此,要将屈髋动作加入到日常生活和训练,让强大的臀肌减轻负荷。
一下列举了一些改善不良动作模式的居家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