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髋关节置换术,是指根据人体骨关节的形态和构造,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来替代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纠正关节畸形、增大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 [1]。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较多,比较常见的有:
需要进行以下两个自查动作:
1. 关节活动度检查
平躺在床上或站立位,检查能否完成髋部的旋转、外展、屈曲等活动,或者完成这些动作是否吃力,重点检查「屈曲、内收、内旋」大腿的活动度,检查动作如下图所示,注意进行活动度检查时有无疼痛,以及活动的幅度和健康侧的腿有没有区别。
如有疼痛,或者活动度依然小于健康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那么就提示有功能障碍。
2. 单腿站立测试
这个测试只有在术后 2 个月以后才可以进行。具体做法是,两条腿分别单腿站立,记录并比较两条腿站立的时间。如果两条腿站立的时间相差 50% 以上,就可能存在摔倒的风险,一定要进行康复训练;如果相差 20% 以上,提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提高平衡功能。
术后 1 个月内,应避免髋关节屈曲大于 90°;髋关节内收超过中线;髋关节内旋超过中立位 [5]。
例如,应避免翘二郎腿;避免坐凳子或马桶时,身体过低而出现身体前倾,双膝靠拢,双足分开的姿势;术后三个月内应做到双腿不分叉,不内收;侧卧时双腿之间放置枕头。
可以。
术后急性期开始,就能进行冰敷,冷冻疗法对于镇痛及控制水肿,特别是治疗后的疼痛及肿胀具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在每次训练完成后,用冰水混合物或冰袋,冰敷 15~20 min。
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还可以使用加压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促进静脉回流等 [6]。
术后早期,注意监测患肢过度肿胀或腓肠肌(位于小腿肚)的压痛,持续的过度肿胀及腓肠肌的压痛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此时,应加强自身对过度肿胀的感知能力,多抬高患肢,并警惕髋部注意事项,同时使用充气治疗仪或进行踝泵练习。
术后中期进行康复训练时,活动量的增加可引起下肢水肿,此时应注意检查伤口周围及肢体远端(远离身体躯干、越靠近手和脚的地方,称为肢体远端)有无肿胀加重或凹陷性水肿的情况。白天穿上加压弹力袜有助于增加静脉血液的回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下肢水肿,并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自感双下肢不等长在术后非常常见。
术前肌肉短缩和关节高度丧失,以及正常的术后肿胀,这些均会影响患者术后对患肢的感受,这些因素会持续至术后 12 周逐渐消退,因此,在此之前不要急于下定论。
若术后双下肢的长度相差超过 10 mm,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足跟垫加以纠正 [7]。这样有助于恢复正常的髋部力线,防止脊柱及其他关节由于对线不良而承受过度的应力,使身体出现其他损伤。
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后,术后第 2 天,患者可以掺着拐杖走路,术后 3 个月可以正常行走。对于一些肌肉力量较为薄弱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可以。
手术后,必须进行良好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原有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站立和下蹲,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髋关节置换术后无需忌口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高钙、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豆腐、牛肉、鸡蛋,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充钙剂。
此外,还要多补充一些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一般来讲,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
达到了出院标准后,可以循序渐进的开展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