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骨盆位于身体中部,连接躯干及下肢,具有保护脏器和负重的作用。骨盆骨折后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若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其致残、致死率较高,临床恢复较为困难。
临床根据损伤类型分为三类九型,其中 A 型为稳定型骨折,B 和 C 型为不稳定型骨折。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伴发颅脑损伤、胸腹部重要脏器损伤及身体其他部位骨折,患者入院时,往往因创伤失血性休克而致生命体征不稳定,死亡率很高,死亡率高达 10.2℅ [2]。
会影响生活。
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骨盆内器官的损伤程度,因此,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从轻微到危及生命。
骨折后需要固定或限制负重,将会影响患者行走、上下楼、蹲起等日常功能,伤后必须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如果康复不及时,将致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造成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
骨盆骨折存在两类人群:
具体负重和行走时间根据患者损伤情况有一定差异,请遵医嘱。
文献研究显示,骨折后,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加快站立和行走功能的恢复,稳定性骨折平均需要三周半恢复步行能力,不稳定性骨折平均需要七周恢复步行能力 [4]。
需要。
骨折没有愈合之前必须限制负重,限制负重指的是受伤的一侧下肢不能完全触地站立和走路,患者需要使用腋拐或助行器辅助行走,更严重的患者需要使用轮椅。
如果提前负重或负重太多,可能造成骨折端移位,骨折不愈合,患者应严格遵从负重医嘱,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
这里以掖拐为例。逐渐从「双拐不负重 - 双拐部分负重 - 单拐部分负重 - 弃拐」循序渐进,初期扶拐行走时间约为 5~10 分钟,早中晚各一次,随后,酌情延长行走时间、增加行走次数。
以下为步行功能训练:
保守治疗主要用于 A 型稳定型骨盆骨折 [5]。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骨盆悬吊、手法复位、牵引、石膏固定等。
一般需要至少卧床休息 4~6 周 [5](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请遵医嘱),骨折即可接近愈合,随后下地部分负重走路,进行全身活动,开始较为积极的康复训练。
保守治疗需要注意患者的皮肤护理、疼痛管理等,预防压疮、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A 型骨折预后良好。
可以。
康复早期(伤后两周内)配合使用理疗来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可以使用电疗、冷疗。
康复中后期(伤后第 2 周以后)通过理疗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瘢痕粘连,可以使用超声波、超短波、磁疗。
卧床休息的目的是使骨折在不移位的情况下愈合,这段时间应维持其他身体部位的功能,完全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这些问题,下地后能更快地重新适应生活。
伤后前两周,患处疼痛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患处应禁止活动,随着疼痛减轻,逐渐开始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助力活动和主动活动。
在治疗早期,康复训练以消肿止痛为主要目的,可以进行的训练有 [6]:
伤后第 2~6 周,骨折处日趋稳定,继续执行上述训练,逐渐开始下肢肌力训练,活动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
在治疗中期,康复训练以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为主要目的,可以进行的训练有 [6 ]:
伤后第六周以后,骨骼有了一定支撑力,当患者可以站立时,就需要恢复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可以正常生活。继续上述训练的同时,这个阶段可以增加的训练有 [6]:
简单的单处骨盆骨折,如耻骨支骨折属于稳定的骨盆骨折,可以选择骨盆兜外固定,卧床制动的保守治疗方案。部分稳定性骨盆骨折若出血量大,患者生命体征(血压降低,心率增快,脉搏增快等)不平稳,也应当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在输血、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应当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为骨盆外固定架,有助于尽快稳定骨盆,控制出血,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骨盆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最终治疗手段。
康复早期(术后两周内)康复锻炼可有利于消除肿胀,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改善活动范围,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手术当天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可由骨科康复医师指导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在术后当天或一天后,开始在床上进行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早期不建议大范围主动运动,因为可产生疼痛、出血、甚至骨折再次移位。
康复中期指的是手术后第二周至骨折临床愈合。
骨折愈合前,必须限制负重,限制负重指的是受伤的一侧下肢不能完全触地站立和走路,否则内固定可能失效,引起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愈合一般 12 周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性愈合时间可能长达 4~6 个月 [7]。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逐渐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增加肌力练习,避免因卧床引起的关节受限和肌肉萎缩。
患者可以进行的康复训练包括:
康复后期指的是骨折已经达到临床愈合,骨折已经长好了,但是下肢活动度、肌力均有下降,还不能正常生活。
这个阶段的康复训练以增加活动度和肌力为目的,以站立位的训练为主,患者可以进行的康复训练包括:
压疮指的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组织长期遭受压迫,导致软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临床病症,易发生部位为骶骨部、足跟部以及坐骨结节等。
压疮的护理可以辅以理疗来加速愈合,通过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可起到消炎和干燥作用,有利于组织再生和修复。
治疗前,先行伤口清洁处理,盖上消毒纱布,照射结束后,再敷上药物,按医嘱每天或隔天照射一次。
双侧下肢不等长(长短腿)时,患者可以使用鞋垫或不等高的鞋子来完成行走训练,严重影响步行时,可以请医师开具矫形鞋或进行矫形手术来平衡双下肢长度。
骨盆骨折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发生压疮。压疮的预防措施有 [8]:
患者出院后,家人应该对生活环境安全进行检查,如果有以下安全隐患,应及时调整,防止患者摔倒:
骨盆骨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
老年人平衡能力差会增加因摔倒而导致的骨盆骨折风险,假如单腿站立时间小于 30 秒,认为老年人摔倒风险大,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平衡能力。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进行以下训练:
乘车时应系好安全带,安全驾驶,避免机动车事故;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时带好防护装备,过度疲劳状态下不进行训练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