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髌骨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可能伴有髌骨分离移位或关节面错位,严重者甚至可能伴随伸膝结构损伤的一种骨折类型。
髌骨骨折常表现为髌骨周围出现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伴有皮下瘀斑以及皮肤擦伤。
髌骨俗称「膝盖骨」,是一块位于股骨下端前面、股四头肌肌腱内的籽骨,其远端与髌腱相连,上宽下尖,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的上楼梯,蹲起等基本动作,都需要髌骨的参与。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一块籽骨,它在完成股四头肌肌力的传递、增加伸膝结构的力臂并起到滑车作用、协助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髌骨骨折后会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如膝关节僵硬、伸展功能的丧失和髌骨关节炎等可能会导致活动参与的受限,使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上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因此髌骨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并确保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
膝关节前表面疼痛肿胀明显,伴有髌骨周围血肿,可能伴有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受限。骨折碎块分离较远时,可在膝关节前摸到骨折间隙。
髌骨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引起。
最常见的是在膝盖弯曲时对于前侧的直接撞击,例如摩托车类道路事故等。由于髌骨的位置较为表浅,所以直接暴力较易导致髌骨的创伤 [2]。
由于髌骨能够随膝关节的屈曲和伸直而移动,而接触位置和接触范围的变化,也会导致其所受的张力与髌股关节的应力发生改变 [3]。
根据髌骨骨折的发生机理,其可能与运动强度过大有关。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注意自我防护,避免由于运动强度过大或动作不标准等原因而导致的损伤。
但因运动强度过大导致的髌骨骨折病例极其少见,更多的还是与运动中遭受病故的直接暴力有关。
可以根据受伤的原因(如膝关节前方受到暴力,例如摔倒时膝盖跪地)、具体的症状表现(如膝关节前方剧烈疼痛,无法主动屈膝超过 90°,无法负重步行等)、受伤部位外观的观察(如骨折断端分离严重,可触及骨折线或局部凹陷等)进行初步的自测。但是自测仅为提供参考,确诊还是要及时就医。
受伤发生后请先至急诊科或骨科进行就诊,在术后或需进行保守治疗时,可以至康复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可以。
标准的影像学检查应包括髌骨正侧位和切线位 X 线片、CT 或核磁共振(MRI)等。
髌骨正侧位的 X 光片主要方便观察髌骨的横向骨折,切线位则用于观察纵向骨折。
一般 CT 扫描较少用于单纯的髌骨骨折,但有助于显示髌骨的粉碎程度和关节面的平整度。
MRI 则有助于发现软骨损伤和内侧支持带的撕裂。
康复师会针对患者的髌骨愈合程度,疼痛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稳定性,整体功能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以更全面地设定康复计划。
区分点 | 髌骨骨折 | 膝关节韧带损伤 |
---|---|---|
影像学检查 | 影像诊断结果不同。髌骨骨折通常进行 X 光检查,也可通过 CT、MRI 检查轻微骨裂等问题。 | 膝关节韧带只能用 MRI 检查。 |
好发人群 | 多见于 20~50 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 2:1)。 | 多见于年轻人,以运动人群为主。 |
症状表现 | 膝关节前表面疼痛肿胀明显,伴有髌骨周围血肿,可能伴有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受限。骨折碎块分离较远时,可在膝关节前摸到骨折间隙。 | 有时可听到韧带断裂的响声,受伤发生后常因剧烈疼痛而出现活动受限,膝关节处出现肿胀,周围肌肉可能出现痉挛,断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 |
损伤原因 | 多由于膝盖弯曲时对于前侧的直接撞击,例如摩托车类道路事故等。 | 多由于膝外翻或膝内翻的应力所致,多见于运动创伤。 |
区分点 | 髌骨骨折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
---|---|---|
影像学检查 | 影像诊断结果不同。髌骨骨折通常进行 X 光检查,也可通过 CT、MRI 检查轻微骨裂等问题。 | 膝关节半月板只能用 MRI 检查。 |
症状表现 | 膝关节前侧,表面疼痛肿胀明显,伴有髌骨周围血肿,可能伴有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受限。骨折碎块分离较远时,可在膝关节前摸到骨折间隙。 | 急性期的半月板损伤伴有关节内明显的疼痛、肿胀和积液,并伴随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间隙处有明显的压痛。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走路可伴有弹响声,可能会出现“打软腿”的现象。严重者可能有关节绞索。 |
损伤原因 | 多由于膝盖弯曲时对于前侧的直接撞击。 |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 |
髌骨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这取决于髌骨骨折的类型和内外侧支持带的损伤程度,以及个人基本健康情况的综合评估。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的指征如下,如不满足下列条件,推荐均应进行手术 [4]:
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或髌骨部分(全部)切除等 [5]。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为张力带技术,此外还包括螺钉固定、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固定、钢板固定等。
包括支具固定,如铰链式膝关节外固定支架等;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等。
保守治疗的主要优点是缩短住院时间,无需手术干预和麻醉;但其缺点也在于固定时间较长,二次移位率较高。
需要。
药物的使用请严格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根据治疗不同时期的目标,可能需要服用的药物包括止痛类药物,促进循环类药物等。此外,中医药物也可应用。
髌骨骨折的用药多根据骨折损伤的三期辨证治法,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中期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后期补养气血、肝肾、脾胃,强筋壮骨为主 [6]。
可以。大部分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功能障碍,在缓解髌骨骨折疼痛及改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7]。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疗起到的仅仅是辅助治疗作用,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在治疗师的监管下进行的运动康复。
视情况而定。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应当慎重使用按摩,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髌骨二次移位。
对于髌骨骨折术后,进行了复位并且固定良好的患者来说,遵医嘱下适当的按摩,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软组织粘连的作用。
如果为保守治疗,早期康复可在第 10 天左右开始,如果练习中有任何不适,应停止并咨询医生:
此外,保守治疗应当在损伤后的 10~15 天,进行第一次复查以排除继发性移位;受伤后的第 45 天,应当进行第二次复查以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
如果为术后康复,早期康复训练同样以非骨折邻近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为主。如果练习中有任何不适,应停止并咨询医生。
取决于骨折类型、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
对于髌骨骨折术后固定良好的病人来说,如果遵循了适当的康复计划,在术后 9~12 周后可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正常走路(步态已经正常),但持续的站立和步行功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10]。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康复早期,就可以使用铰链式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在伸展位锁定下借助拐杖进行早期负重。但恢复正常步行的时间仍然取决于骨折的愈合情况。
髌骨骨折的预后取决于骨折类型、创伤的严重程度和碎片的数量,大部分髌骨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治疗与运动康复以避免。
髌骨骨折急性期(前 4 周)是二次损伤最容易发生的时间,因此在该阶段中,需要遵循医嘱,确保充分的休息与保护。但该阶段可在医生与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与负重练习。
在确认髌骨骨折的复位与愈合情况良好、获得医生的许可,并且通过康复训练确保下肢具有良好的肌力、耐力、稳定性与协调性后,可以正常回归体育活动。
可以。
取决于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否接受恰当的康复训练以及髌骨骨折的愈合情况。
因此在髌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