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当腰椎承受的挤压力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发生的使腰椎压缩变形、塌陷的骨折。
多发生于腰和背的连接处(下胸段和上腰段)。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外伤,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跌倒时也容易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 [1]。
常见。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脊柱损伤的 60%。最常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摔倒时跌坐在地。青年人遭受车祸、或从高处坠落时,也容易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
影响站立、行走: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有畸形的弯腰驼背体态,难以直立行走,大多数患者常弯着腰走路。
腿麻无力、如厕障碍:因为骨折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大小便无力、失禁的情况。
腹痛腹胀:骨折损伤波及内脏神经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还容易引起误诊。
外伤:多为创伤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2]。
骨质疏松:老年人多因为骨质疏松而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
结核、肿瘤:骨结核、骨肿瘤的增生可能会挤压腰椎,是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见原因。
有关。
有关。
一般需要进行 X 光片、CT 和 MRI 等影像学检查。
X 光片: X 线能较清晰地显示骨折和骨密度的改变,是骨折的首选检查方式;
CT:可以检查骨折是否损伤到神经,判断组织畸形影响神经的范围和程度;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准确检查是否有神经、脊髓损伤,还可以判断神经损伤是处于急性还是慢性期,便于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
一般需要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决定。
椎体压缩程度:若椎体压缩塌陷程度小于 1/3,可采用保守治疗;若椎体塌陷大于原来腰椎大小的 1/3,应进行手术。
骨折不稳、神经损伤: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骨折,或合并有神经损伤,以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神经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避免损伤加重。
最终手术与否,还需要根据医生的临床判断来确定。
腰椎压缩性骨折通常情况下不会致残。
首先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和进行检查,若骨折刚发生且较为严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骨折的急性期要严格遵守卧床静养的要求,最好是在硬板床当中进行休息静养,并且日后不能够提重物,否则容易导致再次损伤 [5]。
可以。
骨折后半年,且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正骨矫正并加以其他辅助疗法恢复 [6],但需前往正规的按摩诊所或康复机构进行治疗:
单纯的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其他结构没有损伤,且椎体的压缩不超过原本高度的一半;
无神经损伤、严重疾病:没有脊髓神经损伤方面的症状与体征,没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骨折治疗的疾病。
不需要长期佩戴矫形器。
有研究表明,在术后使用腰椎矫形器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没有带来特别的好处,但是在心理上会更加放心一些。
可以去运动康复中心进行以下物理治疗:
可以。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病情较稳定的话就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通过加强腰部的活动度和肌力,来恢复日常的活动功能。大致的康复训练安排如下:
急性期(损伤或术后 3 天~1 周内):应让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垫一枕头,让脊柱稍微伸展。可以让患者在没有疼痛的范围内做挺肚子、左右缓慢挪动臀部的动作,以及注意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定期翻身。
愈合期(1 周~3 个月):患者依然以卧床为主,在第 3 个月内,可以下地稍许活动。可以开始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渐进性的腰背肌的锻炼,如臀桥,让臀部离开床面的距离和时间慢慢增加。同时还应加强四肢的功能锻炼。
稳定期(3 个月后):可以逐渐增加下地活动的时间,并开始渐进性地进行柔韧性、力量、负重、平衡的功能锻炼。
当骨折愈合以后,患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康复纠正和训练。
日常生活的姿势
坐位:两脚平放在地板上,保持髋和膝关节在 90 度位,若患者是小身材或不能调整椅子的高度,可在脚下放置踏板或凳子来支撑,也可以在患者腰后方垫一个毛巾卷以维持正常、舒适的体位。
柔韧性
髋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对腰部的活动和提物、弯腰的动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髋关节的柔韧性降低会使腰部原本正常的曲度变小,更容易引发腰部损伤,而踝关节的柔韧性也影响下肢的正常活动。
所以可以进行一些髋、踝关节柔韧性的练习:
力量强化
可以进行渐进性的力量练习,有助于减缓肌肉萎缩,维持正常的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功能:
负重
建议进行规律的负重活动,减少再次损伤的风险。每周走一小时路(匀速)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抗阻力骑车、抵墙俯卧撑和坐位俯卧撑均可以。
平衡能力
根据患者不同平衡能力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进行如单腿平衡、脚后跟行走、重心转移等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居家练习,如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以防病情严重。
如果进行积极的治疗,存在后遗症的几率是比较小的。
但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来说,身体的恢复机能比较弱,所以可能出现后遗症的风险比较大。
需要。
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 3 个月左右,骨折处于愈合期,这段时间内需要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引起椎体的变形,影响愈合效果。
但是,卧床休息并不代表绝对限制活动,在骨折后 1~2 天可以根据医嘱配合石膏或腰托固定,进行相应的卧床锻炼,以避免骨质流失,增加腰背部肌力,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同时也要注意四肢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骨折愈合期间一般不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在骨折恢复完全以后,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注意过度重复进行弯腰、扭腰等可能导致二次损伤的动作。
在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的 3 个月左右是骨折椎体的愈合期,这段时期要防止脊柱屈曲和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和影响恢复程度。
而大多数体育锻炼包括跑步、球类运动在内,都需要站立进行,因而在愈合期间不建议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可以进行相应的床上康复锻炼。
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的肌力功能训练,强大的腰背肌可以有效保护脊柱,从而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
注意日常活动:搬运重物时,尽量用蹲起代替弯腰。洗头、洗衣等日常活动时,避免腰部反复扭转、弯曲、负重造成椎体二次损伤;
养成好的的运动习惯: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牵拉,运动中佩戴护腰;
注意钙的补充:可以适当多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充足的日照也可以增加钙的吸收率,建议老人和小孩每天日晒 15 分钟,成年人每天日晒 30 分钟;
注意生活安全,预防摔倒: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居家安全。可以在家里容易打滑的地方如浴室、厨房设置扶手。将房间电灯开关安装在床边,防止起夜时摸黑容易磕碰、跌倒;
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前 3 个月需要每月复查,直至骨折愈合。愈合较慢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半年内持续注意患处有无新的不适和变化,及时就诊。治愈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复查,但要每年定期体检 1~2 次。
可以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 D。
可以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钙补充剂、维生素 D 补充剂等补剂,促进骨量恢复,加快骨折愈合。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补品和补剂,具体需咨询骨质疏松专科医师。
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大便干结、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注意多喝水、多吃润肠通便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 D 的食物,促进骨量恢复和骨折愈合。
骨折后卧床期,要避免弯腰、负重直立等活动导致骨折加重;
骨折恢复后,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长时间弯腰搬运重物、反复屈曲扭曲腰部等动作,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一般采取仰卧位(平卧位)睡姿。
同时可以在骨折椎体后方垫薄软枕头,为脊柱提供正常的生理曲度,使损伤椎体可以处于正确的位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坚持体育锻炼:坚持锻炼可以强健骨骼,增强肌力,稳定脊柱。还可以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强健的肌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脊柱;
减缓骨质疏松:改变饮食习惯,注意不要高盐饮食、喝过量的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
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与钙的吸收;
定期体检、注意补钙: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骨质流失严重,应该坚持每年体检,适当补充钙剂,可以常规服用钙片;
注意运动防护:特定职业,如举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佩戴护腰,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
改变日常姿势习惯:养成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不要久坐久站、反复坐起,工作间歇时间注意牵拉放松。同时搬运重物时应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不能直接弯腰搬运,以免腰椎的负荷过大;
预防跌倒:注意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可以在家里容易打滑的地方如浴室、厨房设置扶手;将房间电灯开关安装在床边,防止起夜时摸黑容易磕碰、跌倒 [7]。
呼吸训练:增强腹内压,巩固腰椎稳定性。
腰背肌的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强腰背肌肌力和脊柱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居家练习,如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以防病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