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手舟骨体型狭长,形状如舟,所以被命名为舟骨。在腕关节活动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舟骨骨折就是发生在这块骨头的骨折。
由于腕关节解剖结构、局部血供和功能运动特殊,骨折发生后容易导致缺血性坏死,甚至骨折不愈合。此外手舟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一旦误诊或漏诊对骨折恢复及预后会产生不利影响 [1-2]。
所以,当出现手腕外侧疼痛、肿胀甚至不能活动的情况,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比较常见。据统计,舟骨骨折发生率占腕部骨折的 50%~70% 左右,占手部骨折的 11% 左右,而在儿童发生率相对较低,为 3% [3]。手舟骨骨折多见于年轻患者,特别是军人及运动员。
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分为 3 种类型。第一型为稳定型,骨折断端没有移位,周围韧带无明显损伤,骨折部位比较稳定,不因腕关节活动造成移位。第二及第三型都是不稳定骨折,手舟骨骨折伴有中度或严重的周围韧带损伤以及相邻腕骨不稳定。
手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是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由于手掌撑地的位置不同,人体的姿势不同等,会出现手舟骨不同类型的骨折(即骨折的移位和成角不同)。
另外,手舟骨骨折也可由间接暴力引起,暴力通过手掌向手臂间接传导,导致手腕过度伸展,向外轻度偏移,舟骨被前臂骨侧缘切断导致骨折发生 [6]。
手舟状骨骨折常通过 X 光、CT 检查确诊。X 线摄影检查在临床上最常用。一般来说,患者的 X 线检查结果结合其临床表现,可以确诊手舟骨骨折。
但手舟骨 X 光片存在重叠现象,无法清楚显示,加上手舟骨多为海绵骨,周围皮质薄,细小骨折难以发现,增大了漏诊风险 [4]。对于 X 线平片未能确诊而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病人,应再进行 CT 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技术来避免重叠,减少漏诊的发生 [6]。
手舟骨骨折应该到骨伤科或骨科就诊。如果就诊医院为大型三甲医院,科室细分出了亚专业方向,也可以选择手外伤科。
不一定。对于稳定性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病人需要石膏固定,通过限制手腕的活动来避免骨折移位,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一般不需要住院。
不稳定骨折、陈旧不稳定骨折、粉碎性骨折或有背向成角移位者均应手术治疗,此时病人是需要住院治疗的。
需要根据具体的骨折移位的程度和角度来确定。不稳定的骨折、有移位的骨折及近端骨折是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要通过手术固定骨折端。对于稳定的无移位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
不是。如果鼻烟窝和手腕肿胀严重的话,说明炎症反应严重,在手术之前要先进行消炎处理,炎症消退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石膏固定术,石膏必须完全固定 8~12 周,骨折愈合率在 88%~95% [3]。固定方式是将腕关节置于轻度背伸、桡偏位,也有提倡固定于中立位,拇指近节置于石膏内。
保守治疗的缺点是长期的固定会导致拇指、腕关节、前臂甚至肘关节的活动度丢失,从而影响手腕的灵活性。建议患者在受伤后,尽早进行自我锻炼或者前往康复科就诊,最大程度避免骨折带来的不良影响。
受伤之后病人往往会出现腕关节疼痛和肿胀,在就医之前,可以将手腕抬到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另外可以冷敷患处,具体操作如下:
可以。
骨折早期可以通过冷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时间。超短波治疗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能很好地缓解手腕的肿胀问题。
骨折恢复中后期,疼痛问题解决之后,可以进行蜡饼法、音频电疗法,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疤痕,松解粘连,预防手腕僵硬。如果腕关节僵硬已经发生,治疗师可以进行腕关节松动术来改善这一问题。
物理因子治疗里,冷疗法、电疗法和水疗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骨折发生早期,尤其是还伴随疼痛的时候,可以进行冷疗法以及超短波治疗。冷疗法也就是冷敷,具体的操作方法同上。小剂量的超短波治疗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缓解手腕的肿胀问题。
随着骨折愈合的发展,在疼痛减轻或者消失后,可以加入水疗法。
水疗法包括温水浴、冷热交替浴,每天可以进行 1~2 次,具体的操作如下:
温水浴:把脸盆放在椅子或架子上,倒入 40℃~45℃ 的热水,患者坐在椅子上,面对脸盆,把受伤手腕和前臂浸泡在脸盆里,每次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为了保持水的温度,浸泡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入热水或者更换热水 1~2 次。浸泡结束后擦干皮肤,迅速用棉衣或者毛巾包裹起来保温。
冷、热水交替浴:用两个浴盆,其中一个浴盆装 20℃ 以下的冷水,另一个浴盆装 40℃~45℃ 的热水。浸泡时,双手和前臂 1/3 部位先在热水中浸泡半分钟到1 分钟,接着再浸入冷水盆中 10~15 秒钟,如此交替进行。整个过程从热水盆浸泡开始,在热水盆中浸泡结束,每次浸泡交替 5~10 次。
首先我们要判断是否出现了手腕、手指的活动不足。两侧手腕、手指同时进行相同的动作,如果骨折手腕、手指的动作幅度明显比正常侧的动作幅度小,就说明出现了活动不足的问题。
可以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下训练需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为防止肿胀,可在训练前热敷 10 分钟,训练结束后冷敷。每天做 1~2 组,每组 10~15 个。
另外,为了避免活动不足的问题,可以尽早开始关节活动,以下动作每两小时完成一组,每组每个动作做 10~15 个:
当出现抓握物体力弱,手腕酸软的现象,就要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以下训练需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每天训练 1~2 组,每组重复动作到力气用完:
手舟骨骨折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骨不连和舟骨缺血性坏死。一般情况下,骨折后 6 个月未愈合,可诊断为骨不连。也有学者认为, 3~4 个月没有愈合迹象就可以诊断骨折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
舟骨骨折的骨不连必然会引起舟骨的畸形、短缩,导致手腕疼痛和腕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减小。一旦该位置发生骨折,其血供状态就会中断,从而导致舟骨缺血性坏死,甚至还有可能会遗留腕关节长期疼痛及功能缺陷等后遗症。
伤口愈合后,可以用轻质加压外衣、外套、弹力带等。但要注意观察手指指尖的颜色,如果颜色发红、发紫,说明压力太大,手指末端血液循环受阻,需要减轻压力。
伤口完全愈合后开始瘢痕按摩,由手指方向向手臂方向按摩,以减轻水肿、软化瘢痕。另外音频电疗法可以使瘢痕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整体缩小与变平,并使粘连组织松动解离。
手舟骨骨折的病人要禁烟禁酒,注意休息。骨折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没有特殊忌口的食物。
据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总体愈合率能达到 90%~95% ,平均愈合时间 8~12 周 [1]。不稳定性骨折手术中,切开治疗的骨折愈合时间为 11~17 周;经皮微创空心加压螺钉术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10~17 周 [2]。
手术治疗的愈合时间会因为手术方式的不同略有差异。另外,每个人的既往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不同,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时间。
提重物和俯卧撑这两个动作对手腕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在医生通过 X 光片确认骨折愈合,并且力量达到动作要求以后,可以提重物和做俯卧撑。但是要注意,重物的重量要循序渐进。
俯卧撑可以通过墙上俯卧撑(C14)、跪姿俯卧撑(D14)、标准俯卧撑的顺序进行。
这两个动作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愈合情况、上肢的力量来确定。一般来说,需要在骨折 12 周后根据医生建议而定。球类运动相比提重物和俯卧撑需要更好的关节灵活性,可以在家进行揉面等活动来提高关节灵活性。
临床应采用手舟骨位摄片。如果摄片未发现骨折,一周后骨折线附近骨质略有吸收,骨质间隙扩大,通过 X 线摄片可清楚观察,可以在骨折一周后复查,提高检查准确率。
治疗后 3 个月复查 X 线,观察骨折线是否模糊或消失,3 个月后骨折仍未愈合应视为延迟愈合,继续治疗 3 个月且定期复查 X 线片,如果骨折没有愈合迹象,就按腕舟骨骨不连处理。
意外导致的骨折难以预防。但在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奶及奶制品、鱼类、大豆及大豆制品、深色叶菜等。此外,多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运动能力,更好地维持身体平衡,避免跌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