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响指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弹响指是什么?

弹响指又称扳机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手指屈伸肌肉长时间收缩,肌腱和腱鞘过度摩擦,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进而引起手指疼痛以及屈伸受限等症状的一种劳损性疾病。

症状

弹响指有哪些表现?

  • 手指出现僵硬和疼痛;
  • 按压手指掌侧面有压痛,手掌酸痛;
  • 开始活动或工作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
  • 严重时手指可见肿胀,不能顺利地进行屈伸活动,有卡顿感,不能做手指的精细动作,用力屈手指或伸指时会出现咔擦弹响声。

弹响指常见吗?

常见。

弹响指是狭窄性腱鞘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弹响指发病率约为 2.6%。在手指上患病的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拇指、无名指、中指、小指、食指,多见于女性、老年人。

弹响指有哪些危害?

  1. 手部在活动时会产生疼痛,严重时会有持续性疼痛,影响手指关节发力;
  2. 会导致手指发红、肿胀,关节产生积液;
  3. 影响手指关节的正常活动,不能进行手指的屈伸、手部抓握以及其他精细动作,影响正常日常生活。
病因

弹响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弹响指的产生大多是由手指频繁活动造成的,手指屈曲的肌肉反复收缩,导致牵拉肌肉的肌腱与包绕在肌腱周围的腱鞘不断摩擦,引起肌腱、腱鞘的创伤性炎症。

病变的腱鞘管腔发生水肿、变性、增生,管腔变得狭窄,而肌腱受到绞勒变得膨大,由于膨大的肌腱部分难以通过套在肌腱周围狭窄的腱鞘,手指在屈伸时发生绞锁而导致活动受限,若用力扳伸或屈曲手指,使膨大部分强行通过狭窄的腱鞘则会发生弹响。

弹响指好发于哪些人群?

弹响指多发生于需要长期保持手指发力的人群,比如:家庭主妇、哺乳期妇女、教师、工人、乐器爱好者、电脑游戏爱好者、手工劳动者、打字员、摔跤运动员等。

弹响指和年纪大有关吗?

有关。

老年人患弹响指的几率更大,由于老年人群体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肌肉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滑液减少,摩擦力增大,肌腱和腱鞘更易出现损伤和慢性痉挛。

弹响指和性别有关吗?

有关,女性更高发。

女性弹响指发病率高于男性,比例约为 4 : 1,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手部使用频率更高所导致。

弹响指和运动疲劳有关吗?

有关。

手指肌肉过度劳累而恢复不足,会使肌腱与腱鞘之间的刺激增加,加剧慢性无菌性炎症的产生,使弹响指发生概率增加。

弹响指和工作有关吗?

有关。

长期从事手部使用频率高、手指长期发力的工作,如:教师、手工劳动者、瓦木工、钳工、机械装配工、使用电脑的上班族等,会使弹响指发生的概率增加。

弹响指和缺乏锻炼有关吗?

无关。

手部活动锻炼频率过高会增加肌腱与腱鞘摩擦的频率,可能导致弹响指发生几率增加,缺乏锻炼不会使弹响指发生几率增加。

弹响指和运动强度过大有关吗?

有关。

手指的运动强度过大会使手指屈肌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加速肌腱和腱鞘创伤性炎症发生,导致弹响指发生概率增加。

诊断

弹响指如何自我判断?

  1. 晨起时会有关节不适感,手指僵硬疼痛,缓慢活动后消失;在工作劳累后也有手指活动受限,掌指关节掌侧(手掌指根处)会有局限性的疼痛,随病情进展,可能向腕部放射;

  2. 出现「闭锁现象」:伴随着腱鞘的狭窄和肌腱的膨大,肌腱滑动时难以通过膨大的腱鞘,严重时手指被停留在屈曲或伸直位,需要经过被动的屈伸,才能「解锁」,并会产生弹响,影响手指的正常运动;

  3. 在掌指关节掌侧可以触及结节样的隆起,有压痛,活动时有摩擦弹跳感;

  4. 屈指抵抗实验:患侧手指伸直,健侧施加阻力对抗后,主动屈曲患侧手指,若诱发疼痛则为阳性;

  5. 小儿出现患指呈半屈曲状,不能主动伸直,扳动指间关节伸直时可听到弹响,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到硬结,无明显压痛,可能诊断为小儿手指狭窄性腱鞘炎,多为先天畸形所致;

出现以上症状,可怀疑是弹响指。需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不意味着确诊,确诊需要临床的综合判断。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请患者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由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诊断是否患病。

弹响指需要拍片子吗?

一般不需要。弹响指的诊断一般不需拍片即可明确。但在存疑时,可通过拍片来判断其是否有骨折、结核病变等问题,还可以明确其发生位置。

弹响指和掰手指弹响一样吗?

不一样。

  • 掰手指发出响声,主要是由于关节受到突然的拉或者折动作时,两关节之间的空隙关节腔中原本是充满液体的,现在却出现了明显的腔隙,周围气体极速向内扩散,造成气体震动,从而形成了咔咔的声音。这种弹响不会伴有疼痛或不适,且只有在受到突然的屈或伸时才会发生。
  • 而弹响指则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其手指活动会受限,在强行屈伸手指时会弹响,且往往伴有疼痛、卡顿、闭锁感。
治疗

弹响指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骨科、康复科、运动医学科、疼痛科。

弹响指需要吃什么药?

一般不需要口服药物。

弹响指为局部肌腱、腱鞘炎症而导致的膨大和狭窄,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或注射药物去除增生部分,口服药物的缓解作用不明显。

若炎症较为严重,我们可以口服抗炎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肿胀。除此之外,还可外用布洛芬挫剂,以缓解炎症带来的疼痛。不论口服还是外用挫剂,具体的用量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弹响指需要打封闭吗?

可以选择局部封闭治疗

注射皮质类固醇已被证实对减轻疼痛和减少症状的发生有效。我们可将药物注射至受影响的肌腱中,通过减轻肌腱炎症,来降低腱鞘对其的压力,以便屈肌肌腱更好的通过腱鞘,从而缓解卡压症状。

研究表明,皮质类固醇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比单独使用利多卡因更有效。我们可以选择醋酸氢氧化可的或者强的松龙 7.5~12.5 mg(0.3~0.5 ml),再加 1% 的普鲁卡因 1 ml 进行局部鞘管内注射,每周一次,1 到 3 次为一个疗程。

具体的注射剂量和频率,需由医生面诊后决定。

弹响指可以进行按摩吗?

可以。

对掌部和指部的按摩有利于减轻疼痛、缓解肿胀症状,与此同时,手指肌腱也会随着按摩而滑动,有利于预防手指僵硬,同时防止术后手指长时间制动而导致的肌肉萎缩。

无论术前还是术后,按摩都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利于恢复。按摩需去专业的按摩机构或康复机构寻求专业人士的按摩。

弹响指需要佩戴矫形器吗?

可以进行佩戴。

夹板制动可以有效限制运动,改变屈肌肌腱的生物力学效应,与此同时,它还可以有助于其他肌腱最大限度的滑动。

夹板固定通常持续 6~10 周,指间关节固定位可以为 0°,以保证掌指关节完全的活动,需注意的是,对于较为严重或症状长期持续的人群,夹板固定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

  1. 在指间关节处使用夹板。研究发现有 50% 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2. 用夹板固定掌指关节,屈曲 15°。研究表明患者症状缓解比例达 92.9%。

弹响指能自愈吗?

一般不能。

弹响指的成因多是手指的肌腱与周围腱鞘组织出现明显卡压,这种卡压一旦形成,会导致手指活动不顺滑,增加局部的摩擦。如果保持生活状态不变,卡压部分不会自动消失,反而会在日常的摩擦中出现增生甚至钙化。

所以得了弹响指以后,应当及时去医院或康复中心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弹响指可以参加运动吗?

可以。

弹响指对于患者的下肢的运动以及健康一侧的上肢运动没有影响,患者居家可进行适量运动。注意,有弹响指一侧手臂应避免肩、肘、腕长时间制动。

术后夹板制动期的患者,应尤其注意患侧肩、肘、腕的适量运动,以避免患侧手臂长时间制动带来的肌肉萎缩。

弹响指可以做理疗吗?

可以

热敷、冰敷、超声波、电刺激、按摩等治疗方式,都对弹响指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其中热敷后再对手指进行拉伸可以通过增加血流量和肌腱的延展性来促进肌腱的恢复。

且已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皮质类固醇注射的改善效果接近,三次冲击波治疗可以像皮质类固醇注射一样,有效改善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手指的功能状态。

弹响指需要做手术吗?

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当以上保守治疗失败后,患者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弹响指术后早期,如何康复训练?

一、阻塞练习(e-34)

在该练习中,我们可以先尝试固定掌指关节,也就是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节,尽可能的让指间关节(也就是单根手指指节之间的关节)进行活动,患者可以仅活动一根手指,也可以多根手指一起活动。

同样的,我们可以固定指间关节,做掌指关节的活动训练。

二、指间肌腱滑动练习

  1. 鸭嘴训练(e-35)
    顾名思义,四指并拢,与拇指接触后伸展,就如鸭嘴一样,重复张开和合上。
    动作应当缓慢有控制,每组重复 10 次,每天 2~4 组。

  2. 勾指训练(e-36)
    拇指手掌呈张开状,仅屈曲四指,四指弯曲后保持 1~2 秒再伸展,动作形状如挂钩。
    四指应充分的弯曲和伸展,动作应该缓慢有控制,每组重复 10 次,每天 2~4 组。

  3. 挤压训练(e-37)
    四指充分的伸展,后握拳,拇指覆盖在四指上,想象是在挤压海绵里的水。
    同样的,五指都应该充分的握紧和伸展,动作缓慢有控制,每组重复 10 次,每天 2~4 组。

  4. 触摸和轨迹训练(e-38)
    首先拇指与食指触碰,并沿着食指从远端滑向近端,接着再与中指指尖触碰,沿中指从其远端滑向近端,接着,无名指和小指也重复上述过程。
    动作需缓慢有控制,每组重复 10 次,每天 2~4 组。

  5. 展指训练 (e-39)
    尽可能的伸展五指,后并拢。
    五指张开应尽可能的大,动作缓慢有控制,每组 10 次,每天 2~4 组。

三、活动范围及力量练习

在该练习中,我们建议加强手指外展、内收肌群以及骨间肌群、蚓状肌的练习,可以使用以下辅助器械进行训练

  • 抓球练习(e-8)
  • 伸腕训练(e-9)

弹响指出现慢性期症状应该怎么做?

弹响指出现长期慢性症状后,保守治疗无效,应该进行手术治疗以切除增厚狭窄环。但在手术治疗之前,患者还是应该积极地去进行保守治疗,例如:理疗、注射药物、物理治疗等。

image

生活

弹响指需要卧床休息吗?

不需要卧床休息。

对于弹响指术后人群来讲,早期需要限制活动,但在恢复到基本没有疼痛后,就要尽早开始一些功能的训练,以恢复日常功能。

对于不需手术的弹响指人群来说,不需限制其活动,只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避免过度疲劳即可。

弹响指能参加体育锻炼吗?

可以。

弹响指可以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但一定要关注时间和量的问题,对于有手指活动的动作,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例如:跑步时握拳不要过紧,要适时放松,对于一些抓握器械也要注意手指是否能够承受。

患者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对手指进行一些贴扎的操作,以保护手指。

弹响指需要在日常生活上注意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手腕手指不要过度活动、用力,劳累时及时休息,也可以通过简单的甩手、旋转等动作自行缓解疲劳。

这个疾病可能会出现在一些新手妈妈、奶奶身上,对于这类人群,就要注意抱婴儿的方式以及时间。

对于工作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间歇,可以用热敷的手法缓解酸痛疲劳。

弹响指需要吃什么补剂吗?

没有特殊需要。可以适当补充蛋白、维生素制品。

弹响指需要在饮食上注意什么?

在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如:炸鸡、烧烤、熏肉等,避免食用高盐、高脂肪食品,尤其是在急性炎症期当中。

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吃易于消化的食品。

弹响指需要避免的活动?

弹响指要避免过度反复用手的活动,尤其是重复同一个动作。这也是为什么爱好打游戏和刷手机的人会成为弹响指的好发人群之一。

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在活动中过度的屈曲、伸展动作,不要过度用力,以及避免手指受到过多的寒冷刺激。

预防

弹响指可以预防吗?

可以。

弹响指多发生于从事手工工作者(如:纺织、缝纫、绘画等)、家庭主妇、电竞选手、办公族以及长期用力抓物的运动员等。因此,注意手部的使用情况,可以很有效的预防弹响指的发生。

如何预防弹响指?

预防弹响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在进行如: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养成良好的用手习惯,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使用姿势,不要出现过度屈曲或伸直,提物品不要过重,避免过度用力;

  2. 不要长时间连续用手,要适当休息,放松手部,可以通过搓手来活动手指和手腕;

  3.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群,应采用正确的姿势,双手尽量平衡,手腕不要悬空,要放在实物上作为支撑。注意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要过长。同理,对于手机的使用也要注意,反复滑动的动作也会造成损伤(尤其是拇指);

  4. 注意保暖,在冬季洗漱时使用热水,出行可以带上手套,避免寒冷的刺激;

  5. 在感到手部疲劳时,可以通过旋转、用力握拳再放松,或者自己按摩等方式来缓解酸痛,也可以对酸痛部位进行热敷。

曾经得过弹响指,需要做什么训练来预防再次受伤?

对于曾经得过弹响指的人群,进行增加关节活动度、肌力的训练以及牵拉放松活动,可以恢复他们功能帮助预防再次受伤例如:

  • 用手握紧一个物体,并维持姿势;
  • 手指伸直,五个指头聚在一起,套上一个橡皮筋,再用力让五指张开;
  • 进行一些弯曲、伸展和对指的练习。

同时,患者也要在手腕进行一些活动度、力量和放松的练习,以预防腕部的腱鞘炎。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Makkouk AH, Oetgen ME, Swigart CR, Dodds SD. Trigger finger: etiology,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Current Reviews in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 2008 Jun 1;1(2):92-6.
[2] Deskur A, Deskur Z. Surg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Trigger Thumb and Finger.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and Medicine. 2017;17(1):61-6.
[3] Szmiga L. Trigger Finger. Phsyioplus Course 2020
[4] Colbourn J, Heath N, Manary S, Pacifico D. Effectiveness of spli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gger finger. Journal of Hand Therapy.2008; 21(4):36-343.
[5] Peters-Veluthamaningal C, Winters JC, Groenier KH et 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effective for trigger finger in adults in general practice: a double-blinde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08;67;1262-1266.
[6] Peters-Veluthamaningal C, van der Windt DA, Winters JC, Meyboom-de Jong B.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trigger finger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9; (1): CD005617.
[7] Yung E, Asavasopon S, Godges J. Screening for head, neck, and shoulder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igns and symptoms.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serial online]. April 2010;23(2):173-186. Available from: CINAHL Plus with Full Text, Ipswich, MA. Accessed November 23, 2011.
[8] Salim, N., S. Abdullah, J. Sapuan, and N. H. M. Haflah.Outcome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versus phys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rigger fingers.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 0th ser. 0.0 (2011): 1-8. November 19, 2011.
[9] Lunsford D, Valdes K, Hengy 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trigger fing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2019 Apr 1;32(2):212-21.
[10] Tendon Glide Exercises | Ability Rehabilitation . Available fro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vZefGkiHk[last accessed 2/12/2020]
[11] Watanabe, H., Yoshiki Hamada, Tadahito Toshima, and Koki Nagasawa.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trigger thumb in children.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001;121(7):388-90.
[12] Yildirim, P., Gultekin, A., Yildirim, A., Karahan, A. Y., & Tok, F. (2016).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ersus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ger fing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 41(9), 977-983.
[13] Seok, H., & Kim, S. H. (2013).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s. local steroid injection for manage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92(4), 327-334.
[14]Akhtar, S., Bradley, M. J., Quinton, D. N., & Burke, F. D. (2005). Management and referral for trigger finger/thumb.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1(7507), 30.
[15] Rajeswaran G., Lee J.C., Eckersley R., et al.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release of the annular pulley in trigger digit. 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logy. 2009;19:2232-2237.
[16] 闫彭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21,36(17):2977-2979.
[17] 姜宇,郭源.A1滑车松解术治疗小儿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J].山东医药,2016,5639:83-85.
[18] 指屈肌腱腱鞘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03:75-77.
[19] 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李亚丽,任立中,张宇宸,王伟,吕亚军.自制式“镰刀状”小针刀微创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6):3611-3613.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