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ur Fractures)通常指股骨(大腿骨)远侧 1/3 部位的骨折,这个部位比较薄弱,受到暴力时易发生骨折。
股骨远端是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的骨折部位,股骨远端骨折占全身骨折比例低于 1%,占所有股骨骨折的 3%~6% [1],但因老年人口的增加,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骨远端骨折虽不常见,但却是病人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
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和老年骨质疏松女性。常见的风险因素有:
高能量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常由车祸、高处坠落伤等导致,常常伴有多发性损伤,涉及关节内损伤;
低能量损伤: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大多患有骨质疏松,通常并不需要很强大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常发生于屈膝滑倒和摔伤,大部分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
患者可通过测量大腿腿围来判断有无肌肉萎缩。
具体的方法是:患者仰卧位,双下肢肌肉放松,先找髌骨中点,以此为标记,用软尺测量髌骨中心上 5 厘米、10 厘米、15 厘米处的大腿肌肉围度。双侧测量后进行左右对比,患侧和健侧相差 1 厘米以上,表示患侧有肌肉萎缩。
保守治疗适用于 [2]:
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和骨牵引。石膏固定需至少 4~6 周时间 [3],严格限制患肢的负重,需对骨折断端定期观察,对于牵引起决定性作用的患者行骨牵引治疗。拆除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长期固定保守治疗的缺点是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即使骨折愈合,功能锻炼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多数患者容易出现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对可耐受手术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
股骨远端骨折选择手术治疗的情况包括: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明显移位的骨折、影响膝关节关节面的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骨折。手术方式可以选择: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可能出现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肌萎缩等并发症。术后应早期开始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可以。
理疗能减轻疼痛肿胀、加快愈合、缓解肌肉痉挛,推荐使用电疗、超声波。冲击波对于晚期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有较好效果。理疗应该结合康复训练来获得更持久的功能改善。
股骨远端骨折根据医嘱,一般需要石膏固定 4~6 周或手术后 4~6 周内完全禁止负重,为保证骨折愈合,这期间患腿不能撑地负重,需要借助轮椅或双拐辅助步行。
拆除石膏或手术 4~6 周后允许负重,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负重行走,一般在 3 个月完全负重行走。
以石膏固定 6 周或术后 6 周允许负重为例,负重锻炼可以参考以下计划 [4](以患者体重 75 公斤为例),患者可以使用指针式体重计(可显示患侧腿负重重量)来进行负重训练:
禁止负重阶段和部分负重阶段可以使用腋拐辅助行走,逐渐从双拐不负重 - 双拐部分负重 - 单拐部分负重 - 弃拐循序渐进。
初期扶拐行走时间约为 5 min~10 min,早中晚各 1 次,随后酌情延长行走时间和增加行走次数。以下为步行功能训练:
患侧不负重的双拐步行训练
患侧部分负重的双拐步行训练
患侧部分负重的单拐步行训练
术后肿胀是正常的,但是肿胀和疼痛必须尽可能减轻,因为二者会导致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产生抑制,影响日后走路、上下楼等日常功能。以下列举了术后患者可以居家操作的消肿措施:
冰敷患处,将冰水混合物装在冰袋或塑料袋中,先用一层薄布或枕巾包裹膝关节,然后将冰袋置于痛处,最后用弹性绷带围绕几圈加压固定,每次冰敷 15~20 分钟,每 2 小时冰敷一次,每天冰敷 4~5 次;
在患侧小腿下方放 1~2 个枕头,将大腿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踝泵运动有利于预防血栓,减少下肢水肿,训练强度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整,但每天不得少于 500~1000 次 。
术后伸膝受限 (伸不直腿),对走路影响最大,会导致一瘸一拐的姿势,导致伸不直腿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以下列举了术后患者可以居家操作的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压毛巾
仰卧直抬腿训练
牵拉腘绳肌训练
坐位牵拉小腿三头肌训练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无法自行纠正,需尽快就医,请康复师解决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活动受限。
术后屈膝受限 (弯腿角度不够),会影响下蹲相关的生活活动。导致屈膝受限的常见原因是,康复初期患者害怕运动肢体会影响骨折愈合,因此不敢锻炼,贻误了最佳康复时机。患者应根据医嘱,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5]:
术后第 2 天在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仪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 上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机器活动膝关节,自己不主动发力弯腿),如果没有 CPM 仪,需要在康复师的辅助下进行被动髋、膝屈伸活动,每天 1h,保证术后 1 周达到 90 度;
在术后第 2 周开始有辅助的主动弯腿训练(使用健侧腿或康复师的帮助下,自己主动发力弯腿),之后循序渐进的增加角度。
坐位辅助屈膝活动度训练
俯卧位屈膝力量训练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无法自行纠正,需尽快就医,请康复师解决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活动受限。
患者术后长期不负重、卧床不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患侧大腿和小腿比健侧细。而如果在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锻炼,可以使大脑一直对肌肉保持支配作用,降低肌肉萎缩的概率。患者应根据医嘱,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5]:
术后第 1 天开始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肉)的等长肌肉收缩联系,防止大脑和肌肉失联:
股四头肌压毛巾卷训练
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
手术 1 周后开始增加髋关节和踝关节 4 方向肌力训练,维持大腿、臀部、和小腿肌肉力量;
仰卧直抬腿训练
侧卧外展训练
侧卧内收训练
俯卧后抬腿训练
踝关节背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跖屈力量训练
踝关节外翻力量训练
踝关节内翻力量训练
手术 3 周后随着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的改善,进行以上训练的同时,开始增加屈伸膝力量练习,逐渐增加沙袋负重。
手术 4~6 周后患者允许负重,此时可以开始站立位的下肢力量训练。
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无法自行纠正需尽快就医,请康复师解决关节活动受限、肌肉抑制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
会影响生活。
骨折后需要固定或限制负重,将会影响患者行走、上下楼、蹲起等日常功能。另外,患者术后必须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如果康复不及时,将致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造成膝关节僵硬,也会严重影响生活。
注意石膏护理,防止石膏污染。石膏不能沾水,洗澡时可以使用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将石膏尽量远离淋浴区域,如果有水进入,迅速用吹风机冷风吹干;
戒烟。研究证明尼古丁对骨细胞增殖有直接抑制作用,导致骨折愈伤组织成熟度降低,造成骨不连。吸烟者骨折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6 倍,并且吸烟患者比不吸烟患者要多花 62% 的时间痊愈 [6];
遵循负重要求。在骨折未达骨性愈合时提前使患肢负重,可能出现内固定物失效、骨折端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后果,患者应严格遵从负重医嘱,循序渐进地康复训练。
调节腋杖高度。腋拐可以限制负重、辅助行走,但是如果高度调整不当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腋托压迫神经使其受损,高度调整如下:
对于老年人应预防不慎摔倒引起的骨折。
改造生活环境:浴室内增加辅助装置,穿着防滑拖鞋,室内灯光明亮,不在湿滑路面行走,清除居住环境中的杂物,避免绊倒;
进行平衡和力量训练: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可以降低老年人摔倒率 [7],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进行以下训练:
对于年轻人,乘车时应系好安全带,运动时带好防护装备,过度疲劳状态下不进行训练和比赛。
康复锻炼是影响骨折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康复训练可增加局部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加速骨折愈合,可防止关节囊挛缩、股四头肌粘连、关节僵硬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股骨远端骨折后应及时开始系统的康复,预防后遗症的出现,取得良好的预后。
以膝关节活动度为例,术后第 1 个月是恢复活动范围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将导致后期伸不直腿、弯不下腿,生活困难,此时再转至康复科治疗,往往贻误最佳康复时机,增加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