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承重关节,帮助完成我们日常身体转移的基本活动,包括走、跑、跳、蹲等,这些活动都需要通过膝关节良好的屈伸功能来完成。
膝关节具有屈曲(后向勾腿)和伸展(前向踢腿)的功能,当这些功能受到限制时,即为膝关节活动受限。
各种病理或非病理原因造成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肢功能活动,例如造成跛行、力量减弱、疼痛等,对某些日常功能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 [1][2]。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无法弯曲或伸直至关节活动度的末端。
当膝关节弯曲受限时:受限侧下蹲无法蹲到底,身体向对侧倾斜。
当膝关节伸直受限时:走路跛行;仰卧在床时,膝关节无法平放在床面,膝关节下方留有空隙。
关节长期固定:膝关节长期固定不动是造成膝关节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 [2]。
膝关节手术后,为了促进损伤组织恢复需要固定关节,当固定的时间过长,解除固定后,通常会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有文献报道成膝关节置换术后 6 个月,有 5% ~ 20% 的患者存在膝关节活动度受限 [3]。
或膝关节受伤,并没有接受手术,但由于疼痛等原因,长期无法充分活动关节,也可能会造成关节的活动受限。
关节肿胀:膝关节损伤或手术后早期,关节内发生急性的炎性反应,关节内关节液过度渗出,形成关节肿胀。由于关节腔为封闭腔,空间有限,关节液的充斥增加了关节腔内的压力,影响关节活动度。
关节内阻挡:关节内出现游离体、骨赘、手术移植物位置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
游离体:膝关节损伤可能会造成半月板、骨软骨等组织脱落,游离在关节中,可能在膝关节活动在某个角度时卡顿,限制膝关节活动。
骨赘:严重的骨性关节炎会出现明显的骨缘增生,阻挡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
手术移植物位置异常:有些手术需要在关节内放置移植物,例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或膝关节置换术,当手术移植物放置的位置不合适时,有可能阻挡关节的活动,限制膝关节活动度。
关节外阻挡:
关节外的囊肿、肿瘤、包块会在关节活动至末端时阻挡关节的进一步运动。这些组织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
肌肉紧张:肌肉是控制关节主动活动的重要组织,当肌肉发生过度紧张时,肌肉会在关节运动至末端的时候被拉紧,限制关节的进一步活动。
不良的生物力学排列:关节的良好运动需要良好的关节排列,关节位置不良会影响关节的运动 [5]。例如髌骨脱位,胫腓骨对位不良等异常的关节对位时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
疼痛:疼痛是人体自我保护的警告信号,膝关节处于长期疼痛的状态时,为了规避产生更强烈的疼痛,人体将会降低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活动受限有的时候并不会引发疼痛或不适,所以没有进行专门的检查,容易注意不到。及时的排查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可以有效的指导康复的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他并发生的可能性。
主要有屈曲活动度、伸展活动度和髌骨紧张度的评估方法:
屈曲活动度:
下蹲(K11):当下蹲到底时,发现身体向一侧偏斜,另一侧的膝关节无法弯曲到关节活动度的末端,无法弯曲到末端的一侧很可能是屈曲活动度受限。
仰躺(K12):可仰躺在床上,双腿同时向靠近躯干的方向弯曲,弯到最大范围时,若两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不同,较小的一侧可能出现屈曲活动受限的情况。
伸展活动度(K13):
仰躺在较硬质的床面上,双侧膝关节伸直,发现膝关节用力伸直后,膝关节下方与床面存在空隙,无法与床面完全贴合,这时该侧膝关节可能出现了膝关节伸直活动度异常的情况。
髌骨紧张度(K14):
髌骨的紧张程度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在膝关节自然伸直于床面时,正常情况髌骨(长在膝关节前方的籽骨)可在上、下、左、右各方向被轻松被推动,左右侧膝关节对比,如果髌骨活动度受限就会在推的时候感觉到受到较明显阻力。
建议去骨科、运动医学科或康复科。
若是由于膝关节的肿胀、疼痛引发的活动受限,可以遵医嘱服药。
需要依据情况综合判断。
膝关节术后造成的膝关节活动受限通常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练习,活动受限的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膝关节粘连过于严重,经过 3~6 个月的康复练习仍无法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且影响日常生活,可能需要通过在手术室麻醉下被动增加膝关节活动度 [5],或通过手术松解等方式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6]。
若膝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关节内的游离体或骨质增生造成的,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去除游离体或增生部分来改善关节活动度。若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引发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需要通过关节置换的方式,改善关节活动度。
可以。
在锻炼前用热毛巾敷在关节上,可软化紧张的软组织,增强练习的效果。可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接受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理疗项目的康复治疗,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供养,加速局部组织的组织代谢,软化瘢痕,改善关节软组织质量。
可以。
应由专业按摩师进行按摩。
不可以在关节肿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进行,按摩过程中引发强烈的疼痛应及时停止。
当膝关节术后经过良好内固定后,损伤结构已达到稳定状态时,可以早期开始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早期活动膝关节可以有效避免膝关节粘连,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以下提供几个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方法,但仅限于关节粘连造成的膝关节活动受限,练习前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排查(其他原因造成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能由于练习加重病情)。
髌骨松动:
髌骨活动度障碍,会直接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所以早期开始髌骨松动对于预防膝关节活动受限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首先找到髌骨的边缘,用掌根或手指将髌骨向上、下、左、右 4 个方向反复推动,每天进行 20~30 下。
被动活动度练习:
坐位情况下,足尖抵在墙角,膝关节逐渐靠近墙面,并维持 5~10 分钟,增加膝关节活动度。
仰卧位,足部抬高,膝关节悬空,膝关节上方放置合适重量的沙袋,维持 10~15 分钟,完成被动膝关节伸直的练习。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
在良好内固定情况下,可以坐在床边,在健侧下肢辅助情况下屈伸膝关节练习。可在充气的瑞士球的辅助下,利用健侧腿的带动,重复的进行屈伸膝关节的练习活动。
主动膝关节活动:
在良好内固定后可以早期主动活动关节,可以在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进行练习。
平躺在床上,身体向床位墙面靠近移动,将下肢抬起,将脚抵在床尾的墙面上,沿着墙面逐渐向下滑动,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活动度。
平躺在床上,将大腿抱起,使小腿自然下垂,依靠小腿的重力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活动度。
在站立位的情况下,膝关节自然伸直后,主动用力向膝关节后方进一步伸直,促进膝关节伸直活动度的改善。
需要尽早改善膝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并在恢复正常活动度前不要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避免带来不良的症状。
因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情况下完成一些活动时,会增加身体关节的代偿。长此以往,造成代偿部位的过度疲劳,引发一些不良症状,例如同侧髋关节、踝关节疲劳,腰部酸痛,或对侧膝关节不适等。
尽早治疗:当出现膝关节不适时需要及早通过正规医疗渠道寻找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接受及时的治疗,避免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可以有效的预防膝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重在预防,需要早期干预,引起重视 [5]。
术前康复练习:择期手术且情况稳定的患者建议进行术前康复练习,术前开展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择期手术的患者(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等)应接受术前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前的良好康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术后的功能活动的恢复 [9]。
术后练习:膝关节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应早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关节活动练习,包括髌骨松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主动辅助活动、主动活动关节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术后长时间没有进行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将可能造成长期的膝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影响功能活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