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原发于十二指肠各段,或由相邻脏器的癌症侵蚀而导致 [1]。
本病的病因暂不明确,可能是胆汁和胰液分泌的脱氧胆酸、石胆酸等促进肿瘤的生成。本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较差 [2]。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肝转移,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一部分,开头连着胃,后面连着空肠和回肠。医学上总共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其中降部内侧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此外降部局部黏膜褶皱会形成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癌主要发生在降部 [2]。
十二指肠是小肠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2]。
不常见,十二指肠的发生率为 0.04%,即一万个人中可能有四个人患有十二指肠癌 [3]。十二指肠癌多发生于 60~80 岁的老人 [2]。
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类 [4]:
乳头上部癌: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上部的癌。
乳头周围癌: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的癌。
乳头下部癌: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下部的癌。
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症状表现如下[3,5]:
上腹疼痛:主要是隐痛和胀痛为主,和十二指肠溃疡类似。当肿瘤侵犯至胰腺或者后腹壁时,疼痛可放射到腰背部。
上消化道症状:主要有呕血、便血和其他贫血症状,即脸色和嘴唇发白等。
胆道梗阻症状:当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区的癌症侵犯到胆总管时,会出现黄疸现象,即人眼睛的眼白部分和脸会出现黄色。
腹部肿块:肿瘤较大时,可在右上腹部摸到包块。
体重减轻: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肿瘤消耗和进食减少有关。
其他症状:如呕吐、恶心等。
十二指肠癌的晚期容易转移到远处其他器官,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腹腔和淋巴结。
远处转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而且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6]。
饮食习惯:长期吸烟、大量摄入酒精、高糖、高脂食物会增加患有本病的风险 [2]。
长期胆汁、胰液的分泌紊乱:也会刺激十二指肠发生癌变 [2]。
遗传疾病: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能和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
有某些疾病者:比如神经纤维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可能患有本病。
饮食不健康者:比如大量喝酒、吸烟、高糖饮食更容易患有本病。
纤维十二指肠镜:可以对十二指肠黏膜进行直接的观察,确定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可以与其他癌症如胰腺癌相鉴别 [3]。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率较低,但可以了解到肿瘤和临近脏器的关系,以及十二指肠癌的转移情况 [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能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并钳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以比较全面得反应十二指肠轮廓,显示较浅的溃疡和小肿瘤,另外还可以发现十二指肠第三、第四段的肿瘤。
十二指肠腔内超声检查:可判断病变的类型和性质,可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的肿瘤。
腹部 B 超:能够判断十二指肠癌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有助于黄疸患者甚至转移情况的判断。
消化性溃疡:两者都有腹痛、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易与本病混淆,但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周期性、季节性腹痛,本病患者的腹痛常在进食后出现 [1]。
胰头癌:两者的黄疸症状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可进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进行鉴别 [4]。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或者肿瘤科。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肿瘤的浸润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采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辅助以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适用于乳头上区、乳头周围和乳头下区侵犯胰腺等部位的肿瘤,可以完整切除肿瘤,还可以切除胰腺周围淋巴结。
放化疗:可作为本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术前照射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2]。
靶向治疗: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常用的药物是曲妥珠单抗,可能会发生贫血,还会有肝脏和肾脏毒性,可以明显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免疫治疗:可以激活自身的免疫细胞,起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2]。
十二指肠癌患者平时饮食应规律,多吃水果、鱼虾、蔬菜会减低发病风险,少吃熏制食品如熏肉、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患有本病的风险 [2]。
本病的病因暂不明确,针对可能引起本病的原因,可以进行预防:
针对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病情蔓延。
针对不良饮食习惯者,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