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茸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脐茸是什么病?

想了解脐茸是什么,需要先知道「卵黄管」是什么。胎儿是通过脐带和母体相连,脐带内有卵黄管,和胎儿的消化道相连接。正常情况下,卵黄管在 10 周左右变窄萎缩闭锁,并与消化道断离,如果卵黄管发育过程异常或有不同程度的残留结构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疾病 [1]

脐茸就是属于卵黄管发育异常疾病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断脐结扎后,卵黄管的远端(突向脐部处的黏膜)还未完全消失,家长可在宝宝的脐部观察到鲜红色息肉组织,表面通常是湿润的,所以脐茸又叫脐息肉。

脐茸和脐肉芽肿是同一种病吗?

不是。

脐肉芽肿通常是后天由于未愈合的伤口受到刺激形成的,脐带脱落以后,基底部可以长出小块状的肉芽组织;而脐茸是一种先天发生的畸形,二者不是同一种病 [2]

症状

脐茸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脐茸是卵黄管的脐端残留肠黏膜,外观呈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小者约米粒大小,大者直径可超过 0.5cm,部分根部变细形成蒂,可产生少许无色、无臭的粘液,当粘膜受损时有血性分泌液 [1]

脐部褶皱多,容易藏污纳垢,分泌物流出后如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继发脐部感染。

病因

脐茸的病因是什么?

通常是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卵黄管未能消退殆尽,在其远端留有部分残余,残余的组织突向脐部,可在脐部形成樱桃色的息肉样组织 [1]

诊断

脐茸怎么诊断?

医生会观察宝宝脐部息肉的特点进行初步判断,并且需要与与脐部肉芽肿、卵黄管瘘、脐窦等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

肉芽肿通常是脓性分泌物,经硝酸银烧灼后,保持局部清洁,即可治愈,而脐茸则经久不愈。脐茸与脐窦及卵黄管瘘的鉴别点在于脐茸粘膜表面无开口,探针不能插人 [1]。一般通过临床检查可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明确卵黄管发育异常的程度,则需要做影像学检查,首选的是腹部超声 [2]

治疗

脐茸看什么科?

儿外科。

脐茸该怎么治疗?

  • 家长可以先观察宝宝的脐部,如果脐茸没有在短时间内增大,那么是可先不做处理,继续观察 10 天到 15 天左右,等待其表面的皮肤慢慢角化、萎缩,日后会在孩子的肚脐处形成一个肉疙瘩,若不影响孩子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可不予进一步治疗。

  • 如果脐茸没有消退,但体积还比较小,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每天用 1% 甲紫溶液(非处方药,俗称紫药水)涂抹于脐茸处,早晚各一次,可以促进脐茸的消退。

  • 如果外涂药水不起作用,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处理,临床上可用 10% 硝酸银烧灼脐茸,使之被药物腐蚀掉落,之后就可以结疤掉落,有蒂的脐茸,需要先用线结扎,残留的部分再用 10% 硝酸银烧灼。该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可在家自行进行处理。

  • 如果脐茸体积比较大,那么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手术烧灼(常用)或切除,之后常规清洁换药至愈合。如果宝宝比较小,则不太建议进行手术,可先行消毒、观察一周或 10 天后,等孩子长大一些(出生 20 天或一月)后行手术治疗。

脐茸可以自己好吗?

不能,且经久不愈 [1],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治。

image

生活

宝宝得了脐茸在生活上需注意什么?

  • 保持脐部干燥,洗澡后的水分和分泌物及时用干净棉签擦去;

  • 注意脐部卫生,宝宝如有抓挠行为需要及时制止;

  • 保证宝宝的穿着衣服柔软亲肤,减少对脐茸部位的摩擦;

  • 如有使用爽身粉、润肤霜,需避开脐部,减少对脐茸的刺激,必要时需停止使用。

预防

脐茸可以预防吗?

脐茸是先天卵黄管发育异常所致,所以很难做到预防。家长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宝宝的脐部,如发现异常需尽早处理。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