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损害,包括炎症、外伤、肿瘤、先天发育异常等 [1]。
得了面瘫,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眼睑不能完全闭合、不自主流口水、语言不便、吞咽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
应尽早发现、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因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
根据神经损伤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
中枢性面瘫:损伤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上,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或功能障碍;
周围性面瘫:损伤部位位于面神经核或面神经运动纤维处,可伴有味觉障碍、眼泪和口水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1]。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面瘫表现、病因、治疗等都有些不同,如果发现有异常一定要尽早就医,请医生帮助诊断。
常见,具体发病率尚无最新权威数据。但其中,成人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为每年 (17~35)/10 万 [2],也就是说,每年每十万人中,就会新增 17~35 位周围性面瘫患者。
中枢性面瘫:患者张口、鼓腮不对称,口角下垂或歪斜,不能吹口哨,进食时可能有一侧嘴里会存留食物残渣,伴有不同程度的说话不清、流口水或吞咽障碍 。但通常患者的双侧抬头纹对称,双侧眉毛高度、睑裂大小相等,让患者做闭眼、皱额、皱眉等动作时都正常 [1]。
周围性面瘫:典型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有时会不自主流泪或遇风流泪,听觉过敏(可能对于声音过于敏感,听任何声音都不舒服)、味觉减退、面部僵硬、口角下垂并被牵向一侧,咀嚼时相对的另一侧没力气,进食时卡塞、漏水 [1]。
面神经瘫痪不仅会严重损害基本的面部功能,而且可能进一步导致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3]。
一般来说,面神经瘫痪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不同类型的面神经瘫痪病因也不同,具体如下:
中枢性面瘫:多由脑血管病导致,其中以脑桥梗死最为常见。常与肢体瘫痪等症状共存 [3],如一侧肢体无力,走路或持物不稳。
周围性面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多有受凉、感冒病史,常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高峰年龄是 40 岁以后,且无性别差异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3]。因此,需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到病毒感染。
出现面部僵硬、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听力变化、说话不清、流口水或吞咽障碍、进食时卡塞或漏水等情况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一般情况下,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脑血管疾病史、病毒感染史、面部或头部外伤史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再做一些体格检查、血液检查、CT 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肌电图等结果,即可诊断本病。
神经内科。
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方案一般会由医生根据病因确定,这里仅列举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作用,作为简单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遵从医生的建议。
其中,由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常具有自限性,未经治疗通常可在数月内缓解,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4]。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给药途径有口服、静脉、局部注射等,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面神经损伤之后导致的面神经水肿,适用于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常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下肢浮肿、肌无力、恶心、呕吐等,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
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抑制病毒生长,缓解症状,适用于存在病毒感染的患者,但可能引起皮疹、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此外,对于重度面瘫的患者,可选择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轻到中度面瘫患者不推荐联合用药 [4]。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原学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莱姆病性面瘫患者,可选择多西环素 [5],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等,可促进受损面神经髓鞘的恢复,本病患者普遍适用 [4],偶见皮疹、头痛、出汗等不良反应。
康复治疗:患者自己对着镜子用手按摩瘫痪面肌,每日数次,每次 3~5 分钟。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患者可对着镜子练习瘫痪侧各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手术对部分病人有效。对长期不愈合者,可酌情考虑面 - 舌下神经、面 - 副神经吻合术,但不一定对每位患者都有疗效。
对怀孕的面瘫患者是否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存在争议。大量数据表明,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增加出生缺陷,但治疗期间应进行严密监测 [5]。
注意观察治疗后面部僵硬、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味觉障碍等症状是否缓解,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严格遵从医嘱治疗及复诊,不得随意减药、停药、换药。
药物治疗者需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本病饮食尚无特殊要求,健康饮食即可。
但需注意在咀嚼或吞咽功能恢复前,应进食较为稀软的食物,如瘦肉粥、蛋羹、烂糊面等。
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