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绿色瘤是由原始或不成熟髓系细胞在髓外器官和组织中浸润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实性肿块。由于该肿瘤切面暴露于空气后呈绿色,所以被称之为绿色瘤 [1]。
常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眶附件可见结节状肿块、视力受损、眼睑肿胀且呈淡绿色。可有发热、乏力、关节肿痛、紫癜、瘀斑、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
可通过疗、放疗、药物治疗,预后取决于患者的白血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会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病变。
绿色瘤好发于眼眶,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12 岁前儿童多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比例大约为 5.8:1 ,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1]。绿色瘤发病率极低,在成人中为 2/10 万,在儿童中仅为 0.7/10 万 [2]。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淋巴结、皮肤、软组织、骨及骨膜等,少见的发病部位有肝脏、胰腺、腮腺、 乳腺、纵隔、子宫颈、卵巢、睾丸等 [3]。
根据细胞类型及分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粒细胞肉瘤:常继发于白血病 [1]。
原始单核细胞肉瘤:主要由原始单核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构成 [1]。
三系造血细胞髓系肉瘤:由三系(指红细胞、白细胞系和巨核细胞)造血细胞组成 [1]。
感染:绿色瘤常继发于白血病,异常白细胞会疯狂生长使正常白细胞数减少,从而容易发生感染,表现为发热、乏力等。
出血:由于异常白细胞的生长,患者体内血小板数会明显减低,从而容易引起颅内、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出血。
绿色瘤会遗传,绿色瘤的发病和多种染色体畸变有关 [2]。
可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X 线检查、 CT 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织活检、细胞遗传学检测进行诊断。
脑膜瘤:是脑部肿瘤,两者都有视力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而脑膜瘤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神态呆钝、反应迟缓的症状。脑膜瘤儿童少见,而绿色瘤多发于儿童,可通过 CT 区别。
神经母细胞瘤:是颅外肿瘤,两者都好发于儿童,都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的症状,但神经母细胞瘤还会出现便秘、行走困难的症状。可通过组织病理活检或细胞遗传学检测区别。
颅内淋巴瘤:是颅内恶性肿瘤,两者都会有淋巴结肿大、头痛、乏力的症状,但颅内肿瘤还会出现偏瘫的症状。可通过 CT 区别。
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治疗中用到的药物通常能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生物碱类 (如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蒽环类药物 (如柔红霉素)、烷化剂 (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激素类 (如泼尼松)、抗嘧啶代谢药物 (如阿糖胞苷) 等。治疗时一般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利用不同药物从多个路径攻击破坏肿瘤细胞,强化疗效。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和病情,化疗过程可能会伴随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脱发、骨髓抑制等 [3]。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即用高强度的放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在治疗绿色瘤患者时,放疗一般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另外,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进行放疗可以起到预防移植后复发的作用 [4]。
绿色瘤属于恶性肿瘤,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3]。
不能。绿色瘤复发率高,预后差,通过治疗后一般只能缓解症状,延缓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而不能治愈 [3]。
绿色瘤若不及时治疗,肿瘤不断扩大,会侵犯周围的组织,累计身体的其他脏器,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绿色瘤是肿瘤,需按照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量,定期遵医嘱复诊,按医生的要求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观察病情,避免复发。
为防止病情加重,及时发现已出现的并发症,患者必须要进行定期复查,每周或者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每三个月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