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肠癌,是指肠道部位出现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出现的部位,可有大肠癌和小肠癌。其中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小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肠癌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可触及肿块、大便异常(主要是血便、黏液便、脓性便)。切除癌肿,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仍需要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增加生存期限。
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否则会造成疾病恶化等严重后果。
根据肿瘤位置 [1,2]:
根据肿瘤性质 [3]:
常见,尤其是大肠癌。大肠癌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 90 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居第三位 [4]。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 [1-3]。
而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5%,较少见 [3]。
早期出现症状会先就诊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确诊癌症后还需联合普外科和肿瘤科联合治疗。
环境因素:是肠癌的常见病因。过度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尤其是牛肉、猪肉等红肉,新鲜的瓜果蔬菜杂粮类摄入不足,长期食用精致碳水化合物,吸烟、饮酒、不规律饮食等,引发膳食纤维不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都可增加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1,2]。
遗传因素: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据统计,6 %~10 % 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增加了患有小肠癌的危险性 [1-4]。前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HNPCC,也被称为林奇综合征 Lynch syndrome)。
微生物因素:近年来发现肠道微生态(肠菌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紊乱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3]。
其他因素:
存在遗传的可能 [1-4]。也就是说,如果家族里存在亲属患有肠癌,或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家族内的其他人患有肠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医生在诊断肠癌时,主要是参考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报告 [1-4]。
通常医生会根据怀疑发生癌肿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检查:
一、大肠癌
一般选择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X 线钡剂灌肠检查、CT 结肠成像检查 [1-4]。
二、小肠癌 [3]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位置特殊,早期诊断较困难,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仅为 30 % 左右。因此对于任何腹部出现的腹痛、出血、穿孔、肠套叠、肠梗阻等均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
1. 大便隐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4]:
做检查前要注意清淡饮食,至少在检查前的三天内,不要吃牛肉、猪肉等红肉类食物,以及动物血制品、动物内脏,避免饮食带来的影响。
同时需要避免铁剂的摄入,比如一些需要长期服用含铁药物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暂时的停药。
2. 钡剂检查的注意事项 [4]:
钡剂检查结束后要多饮水,帮助身体把钡剂排泄出去。
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结肠镜治疗;化疗以及放疗、免疫靶向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1-4]。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以利于根治 [1,2]。
治疗肠癌的药物通常是作为化疗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亚叶酸(LV)、奥沙利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 [2,3]。
化疗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如下 [5]:
切口感染 [4]:肠癌手术,无论是小肠癌还是大肠癌,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扩散几率,会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但是放化疗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提高了被感染的风险的。
吻合口瘘 [4]:手术治疗前对于肠道的准备不够充分(比如肠道清洁不够彻底)、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肠道血液供应跟不上,都会导致手术切口愈合不佳,从而出现吻合口瘘。
肠癌的治愈可能性因人而异。预后的水平要根据癌肿的性质决定。侵袭程度低的肠癌患者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1,3]。
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最好,根治手术后 5 年生存率为 48 % ~ 55.4 %,100 个大肠癌患者约有 48 ~ 55 个患者能生存超过 5 年 [4]。小肠癌因诊断困难,病情发现较晚,因此疗效并不满意, 5 年生存率仅 20 % 左右,100 个小肠癌患者约有 20 个患者能生存超过 5 年 [3]。
要食用一些柔软的富有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一些坚硬粗糙的食物对肠道的物理性损伤 [4]。
避免食用红薯等引起胀气的食物,肠道进行手术后十分脆弱,食用产气的食物会在肠道内积气,也不利于肠道伤口的恢复 [4]。
需要复查,推荐定期随访 [6]:
血液检查:主要是对癌胚抗原 CEA、CA19-9 进行监测。第一阶段(2 年):每 3 月一次;第二阶段(5 年):每 6 月一次;第三阶段:每年一次。
影像学检查:CT 或者 MRI (核磁共振)检查。第一阶段(2 年):每 6 月一次(5 年);第二阶段:每年 1 次。
肠癌可以预防。癌症发展都是有前期征兆的,比如结直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疾病。所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十分必要 [4,7]:
一般人群,尤其是 45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 5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纤维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这些检查更为必要。
对于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比如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摄入(尤其是对于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可以帮助降低肠癌的发生),戒烟戒酒等,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都很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些患有炎症性,或溃疡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增加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