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成瘾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毒品成瘾是什么?

毒品,属于精神活性物质,指的是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意识状态,并且有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如大麻、海洛因等 [1]

毒品成瘾,指的是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即由于反复或持续性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使用失调节性障碍,例如,人们尽管知道滥用这些物质会带来很多危害,但仍然继续使用。

毒品包含哪些?

毒品,是我们对某些精神活性物质的俗称。精神活性物质一般包含 [1]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缓大脑活动,让身体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常被用作镇静剂,比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酒精等。此外,GHB(又称为「迷奸水」),也属于此类。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让人更专注、警觉和精力充沛,如咖啡因、苯丙胺类药物(如冰毒、摇头丸)、可卡因等。
  • 大麻:大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中。
  • 阿片类: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这些药物在医学上会可能被用作止痛药。包含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杜冷丁等。
  • 致幻剂: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造成感觉扭曲,包括氯胺酮(K 粉)、LSD,还有某些毒蘑菇。
  • 挥发性溶剂:如丙酮、汽油、甲苯、嗅胶等。
  • 烟草。

在我国,毒品主要指的是兴奋剂(如冰毒、摇头丸)、可卡因、大麻、阿片类(如吗啡、海洛因)、氯胺酮(K 粉)等。同时,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用于医疗之外,便可算作毒品。

毒品成瘾发生率有多高?

根据 2019 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毒品成瘾的发生率为 0.3%,也就是说,在我国,大约有 420 万人符合毒品成瘾诊断 [2]

而根据《2020 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 180.1 万名,且这个数据从 2018 年开始在持续下降 [3]

吸毒的主要是哪些人?

过去的吸毒者主要是无业人员、农民、个体经营者、外出务工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员工、自由职业者、演艺界人士,甚至公务人员等参与吸毒。

症状

吸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在吸毒时或吸毒后 48 小时内,通常会出现精神异常症状,主要包括:

  • 幻觉。如听见熟悉的人在叫自己,却看不到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色彩斑斓或恐怖的东西等。
  • 妄想。如感觉不安全,认为身边人都在针对自己,有人要害死自己等。
  • 情绪异常。如过度兴奋,不停说话,旁人无法打断;夸夸其谈,说自己身价几十亿;情感淡漠,或极度悲伤想自杀等。
  • 行为紊乱。如出现冲动、攻击、自伤行为等。

若服用剂量过大,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出汗、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出血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1]

毒品成瘾有哪些症状?

毒品成瘾主要有以下症状 [1,4]

  • 心理依赖,即对毒品的渴求感。尽管明白吸毒会带来明显的危害,毒品成瘾者还是会为了寻求愉快满足的感觉反复吸毒。重度成瘾者还可能表现出强烈地、迫切地对毒品的渴求,毒品使用的优先级超过其他活动。同时,毒品成瘾者也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获得毒品、吸毒以及吸毒后恢复上。

  • 难以戒断,即使多次想控制毒品使用的量和次数,但总是失败。

  • 社会损害,即吸毒行为严重影响到了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而且即便明知如此,吸毒者还是会继续使用毒品。

  • 躯体依赖,包括:

    • 耐受性,即原来的剂量已不能让毒品成瘾者达到当初的快感,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所追求的感觉。
    • 戒断症状,即停止或减少毒品使用剂量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恢复使用或恢复原有剂量后,可以使这些身体不适减轻或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毒品成瘾者并不一定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具体诊断必须由专业医生开展。

戒断症状是什么?

戒断症状指的是,在长期使用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后,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剂量时,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

不同毒品所致的戒断症状是不同的,一般表现为与毒品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本身会导致镇静、松弛感、情绪释放,但是戒断后则可能出现兴奋、失眠,甚至癫痫样发作等症状 [1]

病因

人为什么会毒品成瘾?

关于毒品成瘾的原因,现在还尚未有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毒品成瘾会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不是简单的「自控力低下」、「道德低下」等道德问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初使用毒品都是自愿的,这可能与人格、环境、基因等因素相关。但是随着毒品的使用,人们的感知觉等生理结构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了成瘾行为和难以戒断 [5]

目前较常用于解释毒品成瘾的假说包括:

  • 动机敏感模型。

    毒品的使用会破坏大脑内奖赏系统的正常功能。多巴胺是奖赏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毒品能够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人感到愉悦感。但是,长期使用毒品,多巴胺系统中的神经细胞会产生适应性,人们必须不断增加毒品用量,才能感到与原来同等的快乐,同时,除了使用毒品之外的其他活动,如吃美食、性活动等,都很难再带来快乐了。

  • 正性强化假说和负性强化假说。

    最初,人们认为毒品成瘾是因为使用物质具有奖赏效应,比如使用毒品能让人感到欣快舒适,这就是正性强化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毒品使用,却解释不了毒品被滥用。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负性强化假说。

    负性强化假说认为,人们最初使用毒品,是因为它们能带来快乐感,但反复使用后,身心产生了耐受和依赖,停止使用药物后,不愉快的戒断症状就会出现。为了避免这些令人不快的戒断症状,人们就会开始强迫性、冲动性地使用毒品。也就是说,躯体依赖是成瘾的主要因素。

  • 门户理论 [5]

    又称登门槛效应,或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类似地,毒品成瘾也可能存在顺序效应,前一种成瘾药物的使用,会增加后一种药物使用的风险。而且,成瘾物质的使用也存在累积渐增的特征,即药物使用量不断积累、增加。

所以,人们使用毒品可能存在四个阶段:

不使用任何成瘾物质→啤酒、酒精的使用→吸烟和烈性酒的使用→大麻的使用→其他纯度、成瘾性更高的毒品的使用

酒精和香烟是两种非常常见的门户药物,会增加人们使用毒品的风险。因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上,我们也需要关注此类行为的发生。

诊断

毒品成瘾如何诊断?

如果存在吸毒行为,一定要及时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如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和治疗。医生一般会通过临床问诊、躯体检查、生化检测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吸毒如何检测?

建议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如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进行检测。

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尿检,此外,血液、汗液、唾液、毛发也可用于检测。如果距离上次吸毒时间过长,毒品可能被完全排出,导致测试结果呈阴性,因此,需要注意检测的时限。

检测时限与吸食毒品的类型、用量、频率以及送检样本类型有关,例如,尿检的时限一般为距离上次吸毒数小时至数天,而头发的检测时限则为数月甚至更长。

疑似被「下药」,如何自行判断?

服用过毒品或精神活性物质后,可能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例如:

  • 感觉愉快、舒适、特别开心、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脑子反应快、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性欲亢进;
  • 感觉晕乎乎、反应迟钝、走不稳、走路轻飘飘、犯困想睡觉;
  • 呕吐、不想吃东西、便秘;
  • 出现幻觉,如看到恐怖的东西,或者出现妄想,感觉周围人都要伤害自己;
  • 严重时会出现伤人或自伤行为。

一般在量较少的情况下,想要自行判断是否误食毒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感觉不对劲,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戒毒科、物质依赖科或精神科等科室,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他们会通过询问症状,以及相应的检查来帮助判断。

治疗

毒品成瘾如何治疗?

目前治疗一般分两步走,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1]

  • 脱毒,即通过躯体治疗来减轻戒断症状,预防由于突然停药而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例如,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如美沙酮)来代替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如 14~21 天)内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最后停用。

    需要注意的是,脱毒要在专业的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干预,即通过动机强化疗法(即帮助患者强化戒酒动机,制定治疗和预防复吸计划,并坚持计划实施的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复吸预防、团体治疗或辅导、家庭治疗等社会心理干预方法,帮助毒品成瘾者对吸毒行为的诱因保持警惕,掌握良好的压力管理方式,提高社会技能和人际技能,坚持远离毒品,预防复吸。

毒品成瘾戒断的场所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目前我国戒毒的场所有三类 [7]

  • 第一类是戒毒医疗机构,由当地卫生机构管理。国家鼓励自愿戒毒行为,对自愿前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吸毒者,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 第二类是社区戒毒,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共同合作管理。对于吸毒成瘾且没有接受自愿戒毒的人,公安机关将责令其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
  • 第三类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对于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失败,或者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公安机关将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为期两年。在强制隔离戒毒结束后,戒毒者还需要再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以预防复吸。

戒毒过程非常痛苦吗?

戒毒并没有那么恐怖。虽然在戒毒前,需要做好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但在专业的机构和医生指导下,脱毒过程中的替代治疗,以及各种对症治疗,都可以减轻戒毒中身体的不适和痛苦。此外,抗渴求感的药物,也可以减轻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在戒毒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承受许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出现「羞愧」、「自责」等感受,此时更需要来自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请不带偏见的与他们相处,也请尊重他们,不散播隐私。

戒毒后会复吸吗?

成瘾物质戒断后,有较高的复吸率,但并非百分之百。

复吸与否,可能会受到戒毒后的焦虑、对毒品的渴望、残留的身体不适症状、周围环境(如还有很多旧的「毒友」)、是否应用抗渴求药、戒毒者的依从性(是否长期、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是否存在药物副作用、医患关系如何、治疗动机如何、是否进行社会心理康复、家庭成员的帮助及支持、社会对其的接纳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综合性的戒毒治疗(躯体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对于戒毒而言是必要的。

如何预防复吸?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防止复吸:

  • 维持合适的药物治疗。合理使用抗渴求的药物,以及缓解躯体不适症状的药物等。

  • 接受社会心理干预,包括:

    • 强化戒毒者的自愿治疗动机,而非被动、强制戒毒;
    •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帮助戒毒者掌握积极健康的压力应对方式,而非用吸毒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营造并维持安全、健康的环境,坚决远离吸毒的场所和朋友。
    • 营造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引导家人监督和支持戒毒者。

image

生活

吸毒不想让身边人知道,可以一个人在家里戒毒吗?

不建议。

戒毒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过程,期间可能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躯体健康问题,导致死亡。因此,戒毒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支持下进行,同时辅助以社会心理干预,预防复吸。

身边有吸毒的人,该怎么办?

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坚决不能沾染毒品。其次,对身边吸毒的人予以劝诫,建议到医院的物质成瘾科等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如果对方不听,立刻报警。只有专业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帮助吸毒者。

预防

「摇头丸」、「K 粉」等新型毒品不会上瘾,是真的吗?

假的。但凡是毒品,都有成瘾性,只是有的成瘾性强,有的成瘾性弱。

一般认为「摇头丸」、「K 粉」等较难产生躯体依赖,而更容易产生心理依赖。就像赌博,虽然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难受,但是令人难以自控,直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与躯体依赖相比,心理依赖的处理耗时更长,更为麻烦。所以,千万不能相信「这些毒品不会上瘾」之类的话。一定不要去尝试任何毒品!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