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反射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总体反射是什么?

总体反射,又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是脊髓胸段 T6 以上横贯性损害时出现的一种脊髓防御反射。

表现为:刺激下肢任何部位时,两侧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及腹肌收缩,伴不自主排尿、排便。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身体部位出汗、充血和汗毛竖起等反射性反应。

总体反射的表现有哪些?

  • 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瞳孔散大、鼻塞、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状态;
  • 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大量出汗、汗毛竖起、皮肤潮红;
  •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血管收缩、皮肤干燥苍白;
  • 突发性高血压,心率变缓等。

总体反射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总体反射可以引起急性、无法控制的高血压,进而可能导致肺水肿、左心室功能障碍、视网膜脱离、颅内出血、中风、癫痫发作或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缓解方式

总体反射发生时如何急救?

  • 患者需坐直身体,或抬起头直视前方,放下双腿,直到血压下降;
  • 松开或脱掉紧身衣服或配饰,包括支具、袜子、鞋子和绷带;
  • 排空膀胱及肠道;
  • 如果可能,每 5 分钟检查一次血压,观察血压是否下降;
  • 即使症状消失且血压下降,也要及时就医,跟医生讲述病情发作情况;
  • 如果症状再次出现,重复上述急救步骤,并前往急诊室或拨打急救电话。

总体反射如何治疗?

如果总体反射发作,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应立即寻找触发因素。

  • 至少每 5 分钟检查一次血压;
  • 立即排空膀胱,如果患者有留置导尿管,应评估是否存在故障,还应进行尿路感染检查;
  • 直肠检查,排空肠道 ;
  • 使患者坐直并脱掉任何紧身衣服;
  • 如果无法确定触发因素且未将收缩压改善至 150 mmHg 以下,则应开始药物治疗:使用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的药物迅速纠正高血压,如硝酸盐、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也可选择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或氯维地平;
  • 使用肉毒素对膀胱进行化学去神经,可以减少易感个体的发作频率。

如何预防总体反射的发生?

  •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时排泄和排便;
  • 穿着合身的衣服,佩戴合适的医疗设备,避免刺激;
  • 日常检查指甲和皮肤;
  • 在常规导尿管更换前 4~6 分钟,向膀胱内注射 10ml 2% 利多卡因,可减少高危患者发作。

image

就诊判断

总体反射危及生命吗?

会危及生命。

各种刺激导致总体反射发生时,会引起突发且无法控制的高血压,进而可能导致中风、癫痫发作或心脏骤停,这些严重并发症都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当总体反射发生时,应及时就医。

如何确诊总体反射?

任何脊髓胸段 T6 平面以上病变的脊髓损伤患者,一旦出现头痛时,都需要高度怀疑总体反射。

挽救生命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和快速缓解潜在刺激。

  • 医生会立即测量血压。如果患者的血压显着升高,则立即纠正治疗。
  • 最常见的诱因是膀胱膨胀和肠道刺激。导尿和导泻通常可以立即解除刺激。
  • 可能还需要影像学检查,例如 X 片和超声波。或对血液或尿液进行实验室检查。

总体反射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
  • 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甲亢等内分泌疾病;
  • 颅内出血、缺血性中风;
  • 焦虑或药物使用或过量(例如兴奋剂,尤其是酒精、可卡因或合成药物)。
潜在疾病

总体反射提示可能存在哪些疾病?

提示脊髓胸段 T6 水平以上的脊髓损伤。损伤程度越高,心血管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就越大。

患者通常在脊髓受伤后一个月至一年出现总体反射。

哪些情况可能诱发总体反射?

  • 憋尿、尿路感染、肾结石;
  • 插导尿管等医疗操作;
  • 排便过多或便秘、痔疮;
  • 肠胃问题,例如胆结石、胃溃疡或胃炎;
  • 压力性损伤;
  • 指甲内嵌、其他皮肤问题;
  • 性活动、月经来潮;
  • 骨折或其他伤害;
  • 紧身衣服或设备;
  • 快速温度变化、晒伤或热水烫伤。
参考资料
监制:曹梦琪
[1]Allen KJ, Leslie SW. (2021). Autonomic Dysreflexia.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82434/
[2]Eldahan, K. C., & Rabchevsky, A. G. (2018). Autonomic dysreflexia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ystemic pathophysiology and methods of management. Autonomic Neuroscience: Basic & Clinical, 209, 59–70. https://doi.org/10.1016/j.autneu.2017.05.002
[3]Wikipedia. (2021). Autonomic dysreflex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nomic_dysrefle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