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失认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失认是什么?

失认指的是在一个人在感官功能正常、智力正常、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清醒状态下,不能通过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感觉来认出之前熟悉的人、物品或者自己的身体部位的一种症状。

自体失认是什么?

自体失认是指患者不能正确定位、识别一个人身体特定部位,甚至可能否认自体的某个部分(如上肢)属于自己的一种病症,但患者能正确指认出动物、植物或者物品的位置和名字。

在各种自体部位失认中,手指失认是最常见的。手指失认是患者不能区分并说出每个手指的名字和位置。

自体失认由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一般是因为左侧顶叶受到了损伤(如果患者是左利手,那可能是右侧顶叶受损)。

自体失认有哪些表现?

  • 不能分辨或者说出自己的某一身体部位的位置,比如闭眼时不能用手指向自己的鼻子或膝盖,躺下时不能说出自己的腿摆成什么样子,但当别人指向自己这一身体部位时却可以分辨并说出。
  • 在身体姿势被其他人改变过后,无法说出身体哪里被改变了,比如被人从椅子上拉起来以后无法说出自己此刻是站着还是坐着,腿是直立的还是弯曲的。
  • 不能区分并且说出每个手指的名字和位置。

自体失认会影响生活的哪些方面?

自体失认患者不能认出身体部位,无法判断姿势,但是可以正常进行书写等运动。单纯的自体失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较小,但如果患者的工作与辨认姿势或某些身体部位有关(如舞蹈老师)则需要及时就诊。

自体失认通常和其他失认或失用症状一起发生,可以视情况就诊,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原因导致的。

自体失认有智力方面的问题吗?

自体失认患者通常没有智力问题,学习能力和正常人相同,一般沟通交流也没有问题;同时也能理解物品的用法,顺利完成大部分工作。

缓解方式

自体失认怎么缓解?

自体失认一般是因为左侧顶叶受到了损伤(如果患者是左利手,那可能是右侧顶叶受损),因此,症状的缓解需要对导致脑损伤的疾病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初步诊断后进行彻底的神经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计划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但是也有有文献报道,照镜子可以缓解自体失认的症状。

自体失认会持续影响生活吗?

会。

自体失认是脑部损伤的结果,很少有自然完全恢复的情况。能否恢复及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病因、类型、脑部损伤的程度以及治疗情况。

image

就诊判断

自体失认什么时候需要去就医?

当出现不能判断自己的体位的现象,并且明显影响生活的时候需要去就医。

自体失认需要挂哪个科?

  • 神经内科
  • 神经外科
  • 康复科

诊断自体失认时医生可能会问什么问题?

  • 什么时候起开始有这种症状?
  • 症状是突然出现还是慢慢开始有的?
  • 症状有没有加重过?
  • 有没有中风、肿瘤、感染、中毒等情况发生过?
  • 是否在其他地方进行过检查和治疗?

自体失认可能会做哪些检查?为什么要做?

一般会进行以下检查:

  • 体格检查
  • 躯体感觉检查
  • 血常规、生化
  • 命名、记忆和认知测试
  • 头颅 CT/ MRI 检查

诊断主要根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进行。

为进行躯体感觉检查,医生可能会用棉签或针轻触患者的皮肤,让患者闭眼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此外,需要进行命名、记忆和认知测试来排除患者智力障碍的问题。最后,进行血常规、生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颅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头颅 CT/ MRI 检查可以判断患者脑部有没有损伤。

潜在疾病

自体失认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脑外伤、中风、脑肿瘤、感染、痴呆、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导致顶叶损伤,引起患者出现自体失认的症状。根据原发疾病的进展,自体失认可以突然出现,也可缓慢出现。

  • 脑外伤:发生在左侧顶部的脑外伤(如果患者是左撇子,那可能是右侧后脑顶叶受损),如撞击导致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可能会损伤控制感觉的顶叶,可引起自体失认。
  •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梅毒等。
  • 寄生虫感染:脑型疟疾、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病、脑囊虫病等。
  • 脑血管疾病: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发生血管梗死或出血都有可能引起自体失认。一般会伴有其他顶叶损伤症状,如失用症、失读症、偏盲等。
  • 脑肿瘤:原发性肿瘤、脑转移瘤。导致自体失认的顶叶肿瘤多为转移瘤。
  • Gerstmann 综合征:左侧颞叶角回病变时可出现,患者除了自体失认以外,经常也有计算障碍、失写症和不能区分左右的症状一起出现。
参考资料
监制:曹梦琪
[1]贾建平,苏川 (2018). 《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Kumar A. (2021, Jul 26). Agnosia. Retrived August 21, 2021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93156/
[3]Juebin Huang. (2019, Feb) Agnosia. Retrived August 21, 2021 from: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neurologic-disorders/function-and-dysfunction-of-the-cerebral-lobes/agnosia
[4]Ardila A. (2016). Some Unusual Neuropsychological Syndromes: Somatoparaphrenia, Akinetopsia, Reduplicative Paramnesia, Autotopagnosia. 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Neuropsychologists, 31(5), 456–464. https://doi.org/10.1093/arclin/acw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