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放射痛是指疼痛等不适的感觉从身体一个部位扩散至另一个部位,引发相应部位产生痛觉,但后者一般并没有明显损伤。
放射痛的发作区域常集中在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如颈部、肩部、前胸、脊柱、后背及髋关节等。
不同年龄和疾病的患者,遭遇的放射痛会略有差别。
髋关节及腰部的放射痛。
常见于老年人,通常由坐骨神经损伤引起。其痛感会从臀中部开始,延伸至后腿、膝盖甚至脚踝,行走、弯腰时疼痛加剧。到了夜间,放射痛会进一步加重,还会引发关节肌肉麻木等情况,影响睡眠。
颈部的放射痛。
常见于青年人群,一般是由颈椎部位的神经损伤或牵拉引起。疼痛的感觉可从相应的颈椎神经所在部位,放射至手臂或手指。
躯干部位(前胸、后背等)的放射痛。
这种放射痛通在原有的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产生,也说明该疾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比如,一些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发冠状动脉缺血或者其他心脏疾病时,多数伴有心前区疼痛,以及左上肢、后背、颈部以及上腹部等部位的放射痛。这时,疼痛既可以提供预警,也可以帮助诊断。
牙痛或头痛。
如果突然出现牙痛,但龋齿或者智齿没有发炎症状,或者毫无预兆地出现头痛,这时要警惕了。
对于本就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牙痛或不明原因的头痛很可能是心脏病引发的放射痛,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就诊。否则,一旦引发心肌梗死,就将造成严重后果。
人的神经是相互连接的,当身体一处部位或组织有损伤,引发疼痛等感觉时,痛感可沿着损伤部位所连接的神经,传导至该神经所连接的其他部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疼痛。
不需要特别治疗。
放射痛本身只是一种症状,处理放射痛背后相应的疾病才是重点。找到正确的发病原因并进行及时治疗,才是治疗放射痛的关键。
能。但建议在确诊后再服用相关药物,因为在未确诊时吃药,可能掩盖疾病症状,影响诊断和治疗。
常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缓解放射痛。
另外,由于放射痛多是急性、反复发作,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开具相应的麻醉性镇痛药物。但是,考虑到成瘾性,此类药物一般较少使用,更不建议长期使用,多在情况紧急且诊断明确的情况下使用,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
有一定作用。
对症进行相应的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远红外线电磁治疗,对局部的疼痛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如果引起疼痛的根本病因未得到治疗,理疗的作用仍是非常有限。
可以考虑,但仅限于情况较为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患者。
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满足手术条件,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需要考虑。比如,因为术中神经纤维被牵拉或者切断,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或永久性的肌肉、关节活动障碍。
因此,最好客观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遵循医生建议,决定是否手术。
不一定。要根据疼痛发生的位置及有无相关的疾病来判断。
不一定。
运动前未做热身,导致肌肉(如股二头肌)拉伤,或者周围神经受到挤压或拉扯时,都可能出现放射痛。
等肌肉愈合或压力、刺激消失后,此类放射痛可以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