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感觉障碍是什么?

感觉障碍是一种处理感觉信息和外界刺激的异常。感觉信息包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触摸到的事物。感觉障碍可以影响多种感官,或仅影响一种。

感觉障碍分哪几种?

  • 感觉缺失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减退或缺失,引起正常人感到不适的刺激,患者无反应。

  • 感觉过敏

    指在正常人中不引起不适感觉或仅有轻微感觉的刺激,而在患者中却引起非常强烈、甚至难以忍受的感觉。常见于浅感觉障碍。

  • 感觉过度

    感觉过度常有以下特点:

    • 潜伏期长:刺激开始后不能立即感知,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才出现;
    • 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觉到;
    • 不愉快的感觉:患者所感到的刺激具有暴发性,呈现一种剧烈的、定位不明确的、难以形容的不愉快感;
    • 刺激有扩散的趋势,单点的刺激患者可感到是多点刺激并向四周扩散;
    • 当刺激停止后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仍有刺激存在的感觉;
    • 一般为强烈难受的感觉,常见于烧灼性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丘脑的血管性病变。
  • 感觉倒错

    指对刺激产生的错误感觉,如冷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触觉刺激或其他刺激误认为痛觉等。常见于顶叶病变或癔症。

  • 感觉异常

    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某些部位有蚂蚁爬过的感觉、麻木、瘙痒、重压、针刺、冷热、肿胀,而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常见于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病变。

  • 疼痛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时的躯体感受,是机体的防御机制。临床上常见的疼痛可有以下几种:

    • 局部疼痛:是局部病变的局限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引起的局部疼痛;
    • 放射性疼痛:中枢神经、 神经根或神经干刺激病变时,疼痛不仅发生在局部,而且扩散到受累神经的支配区,如神经根受到肿瘤或椎间盘的压迫,脊髓空洞症的痛性麻痹;
    • 扩散性疼痛:是刺激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个神经分支而产生的疼痛,如牙疼时,疼痛扩散到其他三叉神经的分支区域;
    • 牵涉性疼痛:内脏病变时出现在相应体表区的疼痛,如心绞痛可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痛,胆囊病变可引起右肩痛
    • 幻肢痛:是截肢后,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然存在,且出现疼痛,这种现象称幻肢痛;
    • 灼烧性神经痛: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多见于正中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后。

感觉障碍常见吗?

没有权威性统计数据。各种中枢性或周围性神经损伤及病变,都可能造成感觉障碍。

缓解方式

感觉障碍该如何治疗?

按病因诊断,针对引起感觉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解除如外伤、感染、肿瘤、精神障碍等原发疾病后,部分患者的感觉障碍可恢复。

具体需要咨询医师,完善检查,依诊断而定。

感觉障碍可以治愈吗?

不一定。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部分患者的感觉障碍可以治愈,部分患者的永久性损害不能恢复。

image

就诊判断

感觉障碍需要就诊哪些科室?

内科,首选神经内科。

感觉障碍就诊时医生可能问什么问题?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长短以及既往病史,这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 以前得过高血压病 / 糖尿病 / 肿瘤 / 脑血管病吗?
  • 是否受过外伤 / 中过毒?
  • 是否抽烟饮酒?
  • 最近是否受到精神创伤 / 精神刺激?
  • ……

感觉障碍应该怎么进行体格检查?

感觉的检查依赖患者的主观描述,因此要求医师耐心细致,有时须反复核查、去伪存真。

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对检查能有正常表达的能力;检查中忌用暗示性提问,以免影响患者的判断。

  1. 浅感觉检查

    • 触觉检查: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擦过,在有毛发覆盖的区域可轻触其毛发。
    • 浅痛觉检查:可用普通的针灸针或叩诊锤柄端小针轻刺皮肤,让患者在感到微痛时发出声音,如发现有浅感觉异常的区域,需行多方向检查核实范围。
    • 温度觉:用装有 5 ~ 10 ℃ 冷水及 40 ~ 50 ℃ 热水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询问患者感受是冷还是热。
  2. 深感觉检查

    • 关节位置觉:医生活动患者的关节,询问患者其肢体所处的位置;也可将患者肢体摆成一种姿势并保持,并嘱对侧肢体模仿。
    • 运动感觉:医生轻轻移动患者的手指和足趾,请患者说出移动的方向,移动幅度约 50 度上下,发现障碍时再行加大。
      注意检查者的手指要放在移动方向的两侧,动作要缓慢,否则患者可能以压觉间接判断指趾移动的方向,造成运动觉无障碍的假象。
    • 振动觉:用振动着的音叉柄,通常为 128 Hz,置于患者的骨突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觉,注意感受的时限,两侧对比。
      也可交替使用振动和不振动的音叉,检查其辩别能力。
    • 压觉:用钝物交替轻触和下压患者皮肤,嘱患者鉴别。
    • 深痛觉:挤压肌肉或肌腱,也可压迫各主要神经干,询问有无痛感、观察有无痛苦表情。
  3. 复合感觉的检查

    • 定位觉:让患者闭上双眼,检查者以手指或笔杆等轻触患者皮肤后,让患者用手指点出刺激部位。
    • 两点辨别觉:让患者闭上双眼,用特制的钝角两脚规,将其两脚分开到一定距离,接触患者皮肤,逐渐缩小距离,如患者仍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
      正常时全身各处敏感程度不同,指尖最敏感,背部、股、腿处最差。正常时指尖 2~4 mm,手掌 8~12 mm,手背 2~3mm,前臂和上臂 7~ 8 cm。
    • 形体觉:嘱患者闭目,将物品如钢笔、钥匙、硬币等置患者手中,让其只能用单手触摸,之后说出物品名称。可左右分别测试。
    • 重量觉:用重量相差至少一倍的两物体先后放入一侧手内,请患者区别。可两侧对比。

感觉障碍需要做什么辅助检查?

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分布、性质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 末梢感觉障碍应选择肌电图,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常规检查,必要时应做神经活检;
  • 后根病变和脊髓病变应根据感觉平面选择脊髓 CT 或 MRI、腰穿做脑脊液检查,脊髓椎管造影等;
  • 脑干、丘脑、内囊、皮质病变等应选择脑 CT 或 MRI、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 精神感觉障碍应行精神心理学检查。
潜在疾病

感觉障碍需要考虑什么疾病?

  •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常见于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损害、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 末梢型感觉障碍:常见于末梢神经炎、中毒性神经炎、代谢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 后根病变:常见于椎间盘脱出、脊髓外肿瘤、脊髓空洞症、外伤等。
  • 脊髓病变:常见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肿瘤、髓外肿瘤、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压迫症。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视神经脊髓炎等。
  • 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脑干肿瘤、脑干炎症、先天性畸形、桥脑小脑角病变、脑干空洞症等。
  • 丘脑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癫痫等。
  • 内囊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等。
  • 皮质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感觉型癫病发作、炎症、外伤等。
  • 精神障碍:常见于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的过度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