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是什么?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是指不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目的,故意对身体表面做出伤害的行为。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则是在一年中出现五天或者更多天数这种行为的心理障碍。

症状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有哪些类型?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常见的类型包括用刀或者尖锐物品割伤自己、用碰撞的方式伤害自己、撞墙、阻止身上的伤口愈合、抽自己的血、抓伤自己、咬伤自己、或者烫伤等等。

病因

患者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 对自己进行惩罚。患者往往认为这种痛苦是自己应得的,通过自我伤害来让自己感到轻松愉悦,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
  • 使用自伤行为来逃避痛苦,也有一些患者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来减少自杀念头的产生。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和抑郁症有什么关系?

两者存在相关关系。

抑郁症状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同时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患者也容易患有抑郁障碍。

青少年更容易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吗?

是的。

青少年时期是自伤想法以及自伤行为产生的高风险时期,一般自伤行为的首发年龄在 12~15 岁之间。研究发现,自伤想法和行为会在青春期显著增加,成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进行自我伤害的人感觉得到痛吗?

会,但是他们感觉到的疼痛强度会比正常人低。

研究发现,经常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人,他们忍受疼痛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强,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疼痛。

诊断

暂无。

治疗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如何治疗?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可以通过药物干预、锻炼和心理干预三种方法进行治疗。

  • 药物治疗:服用一些精神科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伤行为。
  • 锻炼:患者在出现伤害自己的冲动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有氧锻炼,这能够帮助患者管理情绪,促进内啡肽的产生,从而降低其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频率。
  • 心理治疗:主要使用的方法是「辨证行为疗法」,通过理解来访者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目的和具体情况,找出一些其他的行为来代替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image

生活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和自残有什么关系?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属于自残中的一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目的不是自杀,但是有些自残行为的目的可能是结束生命。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常见么?

比较常见。

研究发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在青春期晚期的发生率为 13~45%,在成年早期的发生率为 4%~28%,这个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发生率为 15.1%。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存在性别差异么?

没有。

研究发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相近的,没有显著差异。

有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人会自杀么?

有可能。

研究发现存在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是自杀的独立风险因素。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么?

有。虽然患者进行自我伤害的目的不是自杀,但是由于自我伤害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感染、伤口过深等问题,所以还是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

生活中有进行自我伤害的朋友要怎么帮助他?

如果生活中发现有自我伤害的朋友,我们可以做以下措施进行帮助:

  • 和朋友谈谈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与他们一定的社会支持;
  • 鼓励朋友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也可以和朋友一起进行运动;
  • 建议朋友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 在征得朋友同意后,通知其家人关注他们的情况,并建议家人给与他们更多的支持。研究发现,家庭氛围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人控制不住地想进行自我伤害,该怎么寻求帮助?

当一个人控制不住想要进行自我伤害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以下的措施来帮助自己:

  • 去精神专科医院或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 如果暂时无法前往医院或者咨询中心,可以拨打心理求助热线来寻求帮助;
  • 联系家人朋友寻求帮助,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来缓解情绪,转移注意力;
  • 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或者进行一些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预防

暂无。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