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是指不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目的,故意对身体表面做出伤害的行为。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则是在一年中出现五天或者更多天数这种行为的心理障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常见的类型包括用刀或者尖锐物品割伤自己、用碰撞的方式伤害自己、撞墙、阻止身上的伤口愈合、抽自己的血、抓伤自己、咬伤自己、或者烫伤等等。
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两者存在相关关系。
抑郁症状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同时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患者也容易患有抑郁障碍。
是的。
青少年时期是自伤想法以及自伤行为产生的高风险时期,一般自伤行为的首发年龄在 12~15 岁之间。研究发现,自伤想法和行为会在青春期显著增加,成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会,但是他们感觉到的疼痛强度会比正常人低。
研究发现,经常进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人,他们忍受疼痛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强,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疼痛。
暂无。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属于自残中的一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目的不是自杀,但是有些自残行为的目的可能是结束生命。
比较常见。
研究发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在青春期晚期的发生率为 13~45%,在成年早期的发生率为 4%~28%,这个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发生率为 15.1%。
没有。
研究发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是相近的,没有显著差异。
有可能。
研究发现存在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非自杀性自我伤害是自杀的独立风险因素。
有。虽然患者进行自我伤害的目的不是自杀,但是由于自我伤害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感染、伤口过深等问题,所以还是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
如果生活中发现有自我伤害的朋友,我们可以做以下措施进行帮助:
当一个人控制不住想要进行自我伤害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以下的措施来帮助自己: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