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波兰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畸形,主要表现为胸大肌缺失、乳房发育不良,可合并肋骨缺陷以及短指、并指、缺指等手部畸形[1]。
波兰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
大约每 3 万名新生儿中有 1 例发病[2],多为散发病例。患儿中男性数量是女性的 1.7 倍[2]。
不一定。
合并严重肋骨缺陷和胸壁畸形的波兰氏综合征,可能影响患儿呼吸功能,比较危险。但其它类型的波兰氏综合征一般不会危及生命,而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外观、运动和生活。
波兰氏综合征主要影响胸部和手部[1]:
胸部
常表现为单侧(占 93%[3] )胸大肌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肋骨(第 2~4 肋或第 3~5 肋)发育不良或畸形,从而导致胸壁畸形。还可表现为乳房、乳头的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女性患者明显)。在单侧患者中以右侧发病多见[2],偶有双侧发病。
手部
一般累及同侧上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并指(相邻手指融合连为一体)、短指、缺指等畸形,可伴有指蹼过长(两指间的连接处,如同鸭蹼)、肌腱发育不良或缺失,甚至是一侧手掌、前臂的发育不全。
目前医学界对波兰氏综合征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目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胸大肌缺陷、上肢和肋骨异常这些最常见症状的有无,将其分为三型[2]:
波兰氏综合征的胸壁发育畸形主要影响外观,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有肋骨缺失的患者局部可出现 ⌈反常呼吸⌋ [4](吸气时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胸壁向外突出)的表现。
胸大肌的缺失会影响患侧上肢的运动,如俯卧撑、卧推等动作。
并指、短指、缺指、前臂发育畸形等则会给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生活不便。
具体病因不明,主要由于胚胎发育早期(第 3 周)上肢胚芽发育异常引起[1]。
目前的研究认为波兰综合征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也没有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
新生儿的体格检查往往能帮助发现波兰综合征。
有时还需要影像学检查如 X 线片、CT 等来评估肋骨和手掌、手指的骨性结构发育情况,必要时可以做彩超来了解病变手指旁的血管走形情况。
体格检查属于无创检查,一般不会产生疼痛。但在做 CT 等耗时较长的检查时,如婴幼儿无法保持静止,难以配合,可以提前诱导患儿入眠,或由儿科医师开具一定剂量的镇静催眠药物来辅助检查。
新生儿怀疑波兰氏综合征时建议儿科就诊。
明确病情后准备手术治疗矫正畸形的,建议整形外科(成形外科)就诊。合并严重肋骨缺陷的视情况需要胸外科就诊。
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治疗方法不相同:
波兰氏综合征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需要手术矫正畸形的患儿均须住院治疗,根据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分期多次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
对于胸大肌缺陷、乳房发育不良的患者,如采用皮下埋置扩张器,之后行脂肪移植或假体隆乳来重建胸部形态的,需要注意:
对于接受胸壁畸形矫正手术的患者,术后建议饮食上加强营养,补充钙质,早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
对于接受手指手术的患者,术后应定时观察手指远端皮肤感觉和温度,避免缺血,早期应遵嘱制动固定,适时开始功能锻炼。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
波兰氏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无法精准预防。但健康的生育环境对新生儿是有益的,具体建议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