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就诊科室:疼痛科 麻醉科
词条作者
张学广

张学广疼痛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病?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身体某一局部区域遭受创伤后发生的一种少见临床综合征,属于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遭受创伤后的患者,女性群体和吸烟群体,以遭受创伤的区域内出现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组织肿胀、皮肤改变、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可通过康复疗法、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微创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法,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疼痛,但难以治愈。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一般会更好 [1,2]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是否有周围神经损伤分为 CRPS-I 型和 CRPS-II 型。

  • CRPS-I 型:又称为反射性交感营养不良,没有相关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预后相对较好。
  • CRPS-II 型:又称为灼性神经痛,此型存在相关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相对少见,预后较差。
症状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有哪些常见表现?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根据进展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期,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1 期:一般在受伤后的 3 个月内出现。

    • 损伤部位出现持续的、剧烈的疼痛感,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刀割样、搏动样,且疼痛的区域一般并非神经所支配的区域。
    • 疼痛区域内的皮肤颜色或者温度异于正常人,对触摸或者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 局部可出现水肿、肌肉痉挛、关节僵硬。
    • 疼痛区域的毛发和指甲生长比较快。
  • 2 期:一般在受伤 3 个月之后出现。

    • 疼痛进一步加重。
    • 皮肤发白、水肿、干燥,摸起来比较硬。
    • 关节以及皮下出现组织增厚、肌肉萎缩。
    • 疼痛区域的毛发生长变慢,指甲容易破裂变形。
  • 3 期:病情比较严重,是不可逆时期。

    • 疼痛剧烈,难以控制。
    • 肌肉萎缩,手指或者足趾挛缩,关节痉挛不能自由伸展,肢体活动受到限制。
    • 指甲容易折断。

如果损伤区域内皮肤温度比较高,预示着治疗效果比较好;如果温度降低,说明疾病已经慢性化了,治疗效果比较差 [1,2]

病因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有哪些常见病因?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患者曾遭受过创伤,如骨折、烧伤、枪伤、截肢、软组织损伤、心肌梗死、脑卒中、手术操作等。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常见于哪些人群?

  • 遭受过骨折、心脑血管意外、手术等创伤的群体。
  •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以 36~46 岁更为多见。
  • 好发于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3 倍。
  • 吸烟人群 [3]
诊断

怎么确定得了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红外热像图检查、诊断性治疗、神经电生理检查辅助诊断。

如果符合以下必要条件和其中三个非必要条件,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1]

  • 必要条件

    • 损伤区域存在持续性疼痛,并且疼痛能被某些刺激诱发出来。
  • 非必要条件

    • 皮肤对痛觉敏感,存在痛觉过敏或者痛觉超敏。
    • 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皮肤的体温升高或者降低,皮肤颜色发生改变,局部皮肤不均一对称。
    • 组织水肿:皮肤或皮下存在水肿。
    • 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僵硬,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存在运动障碍。

怀疑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

    • 运动障碍: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力量减退、僵硬、震颤等情况,关节和肢体的活动度减小。
    • 出汗异常:疾病早期可能出汗过多,随着皮下组织萎缩,出汗将逐渐减少甚至停止。
    • 皮肤异常:皮肤萎缩、发亮、出现水肿,皱纹消失,指甲变脆,头发脱落。
    • 血管舒张收缩异常:血管舒张时,皮肤会变的得温暖,干燥,肤色呈潮红色;血管收缩时,皮肤湿冷,肤色苍白。
  • 影像学检查

    • 急性创伤的患者在伤后 2 周进行 X 线检查,可能发现患者存在局部骨质疏松。
    • 骨扫描可以发现受伤肢体骨血流减少,关节周围放射性核素聚集。
  • 神经电生理检查

    用于检查是否有周围神经损伤,结果可帮助鉴别 CRPS I 型和 II 型。

  • 诊断性治疗

    损伤区域交感神经被阻滞后,症状可以有所缓解,基于此,可通过诊断性治疗辅助诊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一般使用局麻药阻滞同侧的星状神经节或者腰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当损伤区域同侧的指尖皮肤温度> 35 ℃,提示阻滞是成功的。

  • 红外热像图

    用于早期发现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主要的表现是周围神经反应异常和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异常,需要和其他类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血管源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痛,神经卡压综合征,雷诺病,手足发绀症等相互鉴别。

治疗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要去看哪个科室?

  • 需要康复治疗者,可以到康复医学科就诊;
  • 想缓解疼痛症状者,可以到疼痛科就诊。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预后怎么样?能治愈吗?

预后不佳,尤其是伴有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的 CRPS-II 型,大约 20% 的患者会出现数年甚至伴随终生的疼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目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很难用目前的治疗手段将其治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减缓疾病的进展。

区域性复杂疼痛综合征可以吃哪些药?

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只是能对症治疗 [1,2,3]

  • 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可减轻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在发病早期有一定效果。
  •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比较强,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疾病早期可能有一定治疗作用。
  • 抗癫痫类、抗抑郁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
  • 肌肉松弛药:可松弛外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如巴氯芬。
  • 阿片类镇痛药: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如曲马多、可待因。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加重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 二磷酸盐:早期检查显示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区域性复杂疼痛综合征康复治疗有效吗?

有一定效果。康复治疗是一项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大肢体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应该尽早使用。

常见的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运动想象、镜像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其中镜像疗法是指在患者面前放一个镜面,这样一来,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可以看到健侧肢体及其在镜子中的影像,从而产生了患侧肢体也在正常运动的幻觉,最终达到激活神经系统、缓解症状的目的。

区域性复杂疼痛综合征可以做微创介入治疗吗?

当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治疗。

  • 神经阻滞:如交感神经阻滞,可以快速起效,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血管、减轻疼痛。如果效果比较好,还可以考虑神经脉冲射频调节和神经毁损。
  • 神经调控治疗:近些年,脊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已成为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有力手段,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如脊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
  • 手术治疗:如交感神经节切除,神经毁损术,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image

生活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在生活中有那哪些注意事项?

  • 维持正常的饮食结构:长期疼痛会干扰食欲,进而引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维持正常的饮食结构,补充营养(营养补充因人而异,建议前往医院营养科,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 稳定情绪: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会使人变得焦虑、抑郁、焦躁,而长期的经济花费也会使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建议家属可以多给患者做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以转移对疼痛的过度关注。
  • 及时复查:如果疼痛控制不好,影响晚上睡眠,建议及时到医院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 保持有氧锻炼:日常保持慢速有氧锻炼,如跑步、拉伸、太极、跳绳等,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心情愉悦,另一方面也能适当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
预防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可以预防吗?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避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的预防措施。

但是,在身体遭受创伤后,尽早接受清创、抗感染、镇痛治疗、精神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此外,受伤早期的疼痛治疗得当,可以阻止疼痛向慢性化发展。

参考资料
监制:张欣雨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 郭政,王国年. 疼痛诊疗学第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 张晓倓,贾蕾,肖红雨,等.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 41(10):1033-1035.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