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e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由第三腰椎周围肌肉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第三腰椎横突位置有压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疼痛症状可以通过按摩、热敷、服药和痛点注射等方法来缓解,极少数严重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通过手术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常见。长期久坐、久站、弯腰工作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腰肌损伤,引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一些患者发生急性腰部扭伤后,也会引起第三腰椎横突附着点的肌肉损伤,进而引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痛或腰臀部疼痛,单侧发病较常见,也可两侧同时出现。
腰部负重时出现疼痛,在弯腰、扭腰时也可能会诱发疼痛。
轻度患者常常在久坐、久站、弯腰以及长时间体力劳动后,出现腰部疼痛,疼痛症状在休息后缓解,不影响睡眠。
中度患者弯腰、扭腰时即出现疼痛,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重度患者难以起卧,平躺后难以翻身,有大腿后侧至膝关节以上部位会出现放射性疼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展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 [1]:
第三腰椎横突的解剖结构。第三腰椎横突是腰椎横突中最长的一个,所受的作用力最大,横突尖部附着的肌肉、韧带等所受的拉力、摩擦力也最大。当人们长期久站、久坐以及从事体力劳动时,横突尖部附着点的作用力会变大,进而损伤横突尖部附着的肌肉等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是长期的慢性劳损或者急性的腰部损伤处理不当,损伤部位容易形成瘢痕,引起肌肉痉挛,产生腰痛症状。
常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长期久站或久坐的白领、瘦高体型的人。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多能明确诊断。
可做 X 线检查。 X 线检查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或向后倾斜,没有骨质方面的改变。
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
临床上,通过往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注射利多卡因这一诊断性实验来区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射利多卡因后,如果腰痛症状立即消失,则说明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2]。
建议患者去疼痛科、康复科、骨科等科室就诊。骨科对于轻症患者一般给予抗炎镇痛活血等治疗;疼痛科有注射技术,会在横突尖端注射一些镇痛抗炎药物;康复科会进行一些康复力量训练,促进患者肌肉的康复。
一般不能。
造成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病因(如久站、久坐等)若持续存在,患者的腰痛症状可能会继续加重;
如果解除病因或诱因,可能会好转。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2]。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射频手术:射频针尖穿刺至第三腰椎横突根部、尖部周围的瘢痕挛缩组织并进行低温热凝治疗,可以解除瘢痕挛缩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
切除手术:经过以上的各种治疗后,若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发作,且症状很重,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过长的横突部分。
一般不需要住院。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住院进行综合治疗以尽快控制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非手术治疗。
能。在消除诱因或病因的前提下,进行以上的治疗方式,一般可以治愈。
患者要避免久站久坐、弯腰负重,以休息为主,严重者需卧床,并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
治疗后,要按时继续服用药物。腰痛症状缓解,并不代表已经痊愈,后续仍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纠正不良姿势,如果疼痛加重,应及时就诊。
患者平时可以进行适量的腰背肌肉锻炼,比如仰卧起坐、小燕飞等,以促进康复。避免进行弯腰负重类训练,因为这类训练容易导致第三腰椎横突尖端附着点的肌肉再次拉伤,造成恶性循环。
仰卧起坐:每组 20 个,三组,间隔 2 分钟;
小燕飞:每组 12 个,三组,间隔 2 分钟;
平板支撑:每组 30 秒,三组,间隔 1 分钟。
可以预防。根据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
避免长期久站久坐,纠正不良姿势。
避免弯腰负重,从事体力劳动时要量力而行,注意休息。
正确处理腰部扭伤:腰部发生急性扭伤时,要及时就医,规范处理,避免因不规范不及时的治疗,导致肌肉挛缩粘连,压迫血管神经,引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肌锻炼:通过仰卧起坐、小燕飞等腰背肌锻炼方法,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纠正不良姿势:避免久站久坐及弯腰负重等姿势。
束腰带护腰,使用硬板床休息,保暖,避免劳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