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症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什么病?

严格来说,肠道菌群失调症暂时不认为是一个临床疾病,因为其怎么衡量、是否存在等仍有争议,目前相关检查也仅限于实验研究。

如果你仅仅被诊断为肠道菌群失调,通常背后还有其他原因,无需过分纠结于这个病名。

正常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的细菌,其细胞总数高达 1014 个,种类超过 1000 种。肠道菌群维持着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一旦长期受到影响(如高脂饮食、药物代谢、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比例发生改变,可能引发多种胃肠道及肠外疾病,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相应临床症状被称作肠道菌群失调症[1]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应用微生态制剂、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基础疾病等。

肠道菌群失调症在我国常见吗?

发病率暂时未知。

肠道菌群失调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目前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严格意义上,符合肠道菌群失调症这个疾病的情况并不常见,只是我们常常会把一些肠道不适症状错误归结为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应该看哪个科?

消化内科、感染科。

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症有哪些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主要症状为:

  • 腹泻(带有脓血的稀水便、黏液便)
  • 腹痛(间断性腹部隐痛)
  • 腹胀
  • 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

肠道菌群失调症可能会引起哪些严重并发症?

一般少见,极端情况如下:

  • 多器官功能衰竭: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致病菌过量繁殖,引发感染,这类感染会引起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若没有及时治疗,致使炎症反应失控,炎症反应可从保护机体自身,变成损伤机体,甚至可能引起细胞死亡和器官衰竭[2]
病因

肠道菌群失调症有哪些常见病因?

  •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导致耐药菌过度繁殖,从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1]
  • 饮食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食用油炸、生冷食品,饮用咖啡、浓茶等),可能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
  • 年龄因素:肠道菌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肠道内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致病菌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同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1]
  • 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动力减弱时,细菌滞留肠道时间过长,以致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本病。
  • 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各种病因导致的肠道免疫功能受损都会诱发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 其他:创伤、感染、肿瘤等均有可能导致本病。

肠道菌群失调症常见于哪些人群?

  • 饮食习惯不当的人群: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食用油炸、生冷食品,饮用咖啡、浓茶等),可能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
  • 滥用抗生素的人群: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过度繁殖;
  • 老年人:年龄越大,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越少,导致有害细菌增加,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 肠道动力异常的人群:肠道动力减弱会导致细菌滞留肠道,且大量繁殖;
  • 外伤感染者、肿瘤患者:感染、肿瘤都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病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症会遗传吗?

一般不会遗传。

诊断

怎么确定得了肠道菌群失调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性检查一般并不是临床就医时会做的,通常科学研究才会做。

以下检查仅供参考:

  • 粪便检查:用于辅助诊断,包括大便菌群分析、大便细菌培养、大便常规等, 判断粪便中菌种的类别、数量和比例。
  • 血液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用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腹泻是否为感染所致。
  • 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情况,用于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同时可用内镜取活检并吸收肠液进行检验和培养,明确菌群类型及分布。

肠道菌群失调症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常见的如食物中毒。由于两种疾病发作时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故容易混淆,但食物中毒者常有致病源(过期食物、化学药物等)接触史,故可对食物中毒者进行粪便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症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

  • 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 对营养不良者应积极补充营养,保证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药物治疗

  • 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活菌制剂,以及乳果糖、玉米低聚糖等益生元(一种营养物质),能够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1]
  • 止泻药:主要用于保护胃肠黏膜,适用于腹泻严重的患者。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否则会引起便秘,有发热症状的患者禁用。
  • 治疗原发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肝脏疾病(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及时纠正菌群的微生态环境失调。

此外医生还会考虑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菌群分析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确定合理治疗方案,以减少或杜绝因滥用抗生素药物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症及耐药菌株的扩散和传播[2]

肠道菌群失调症能治愈吗?容易复发吗?

可以治愈,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且无后遗症[2]。若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一些诱因(饮食不当、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没有去除,容易导致复发。

image

生活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患者日常如何检测病情?

注意观察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有加重迹象,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患者还需注意每日排便次数、粪便量、便中是否带血以及成形情况。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宜适量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芹菜、麦片、豆类、火龙果、香蕉、猕猴桃等,且适量喝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的生长。
  • 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及咖啡、浓茶,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 及时补充水分,保证盐分(电解质)摄入。
  • 细嚼慢咽,规律饮食,按时定量吃饭,切忌暴饮暴食,养成好习惯。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被,尤其是冬季,避免全身特别是胃部受凉;
  •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 用药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得擅自改变用药频率或剂量。
  • 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 保持心情愉悦,平时可以多听音乐、多参加社交活动。

肠道菌群失调症需要复查吗?如何复查?

需要复查,具体复诊时间遵循医嘱,复查项目主要为粪便检查。

预防

肠道菌群失调症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可以预防。

  • 合理膳食,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注意合理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肠道动力异常的人应注意补充益生菌,并酌情使用促动力药物。
  • 老年人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适当补充益生菌。
  • 如为手术创伤、外伤感染、肿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护胃肠道黏膜的药物。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