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头面部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
狭义的头痛是指发生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广义上颅骨、面部和颅内发生的疼痛统称为头面部疼痛 [1,2]。
第三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将头面部疼痛分为三类: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痛性颅神经病变和原发性面痛及其他类型头痛。其中,原发性头痛常见有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继发性疼痛包括外伤、头颅或颈部血管疾病、肿瘤导致的头面部疼痛 [3,4]。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疼痛科
头面部神经分布密集,其中头皮、面部、口腔和咽喉等组织中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纤维,当这些敏感组织发生病变或者受到刺激时,就会引起头面部疼痛。
目前,原发性头痛、痛性颅神经病变和其他面痛及其他类型头痛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继发性头痛的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外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脑外伤、感染、五官科疾病、全身炎症反应(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 [1,2]。
头面部疼痛的常见人群因疾病类型不同而不同,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常见于青年女性,丛集性头痛常见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在中老年人群多发,外伤、肿瘤等导致的继发性头痛又因其原发疾病不同而在各个人群有不同的发病率。
但总的来说,头面部疼痛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发生率都很高,我国有接近 90% 的男性和 95% 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有过头面部疼痛经历 [1,2]。
疼痛是头面部疼痛的共同主要表现,但不同类型的头面部疼痛有着不同的疼痛特点,其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范围、加重缓解因素及伴随的症状均可能不同。除疼痛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发力等症状 [1,2,3]。
常见头面部疼痛的临床表现如下:
偏头痛:头痛大多为一侧性,也有两侧头痛同时出现,疼痛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及枕部,也可放射至颈部、肩部;疼痛多为中至重度;疼痛开始时多为钝痛,严重发展为多呈搏动性剧烈疼痛,然后可转为持续性钝痛;头痛为发作性,间歇期无症状,发作一般持续 4~72 小时;可伴恶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休息则可缓解头痛;在头痛出现前可有先兆症状,如视野缺损、闪烁暗点、躯体感觉减退、乏力、眼肌麻痹、面瘫、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
紧张性头痛:双侧头部非搏动性疼痛,常有压迫或者头部紧箍的感觉;部位在顶、颞、额及枕部,有时几个部位都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轻至中度,不会因体力活动加重,有头顶重压发紧感或头部紧箍感;有的患者常伴有紧张、抑郁和焦虑不安。
颈源性头痛:单侧头痛为主,疼痛首先发生于颈项部,随后扩散至病变侧的额、颞及眶部,以颞部为多见;为钝性胀痛或牵拉样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颈部活动或劳累及处于不良姿势时可加重头痛;常伴有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痛;大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头晕、耳鸣等。
三叉神经痛:一侧面部阵发性的刀割、针刺、撕裂、电击样剧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有的患者可有持续性疼痛;发作频率不定,随病情发展而增多;洗脸刷牙、说话、吃饭均可诱发疼痛;上唇、鼻翼牙龈可存在扳机点,轻触或牵拉扳机点可引起疼痛发作。
国际头痛学会于 2018 年颁布了第三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该分类和诊断标准对主要的头痛疾病类型给出了描述性的定义和操作性强的诊断标准,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临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诊断识别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面部疼痛,最终完成头面部疼痛的诊断 [3,4]。
配合医生完成详细的病史询问能为诊断提供充分的依据,常见问题包括:
另外,医生还会全面了解患者睡眠和职业状况、既往病史和伴随疾病、外伤史、服药史、中毒史和家族史等情况对头面痛的影响。
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头痛的病变所在。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多用于继发性头痛病因的筛查,具体的检查部位会根据临床情况而定。头颅 CT、磁共振或脑脊液检查等手段,可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符合原发性头痛典型特征的患者,如果发病年龄小于 45 岁,既往有类似头痛病史,此次头痛和之前无明显变化,且没有其他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异常表现,通常无需影像学检查。
头面部疼痛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1,2]。
对于病因明确者应尽早去除病因,如对颅内感染者应抗感染治疗,颅内高压者应脱水降颅压,颅内肿瘤应尽快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任何急性发作的头痛应在得到及时对症处理的同时,积极寻找潜在的病因。
对于病因不能立即去除的继发性头痛及各种原发性头痛急性发作,应予止痛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例如口服药物布洛芬、氨酚曲马多、盐酸曲马多,严重疼痛患者静脉注射止痛药强痛定、地佐辛等;对于口服药物不能控制的疼痛,可以行神经阻滞或银质针等治疗。同时,对头面痛的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也需进行对症治疗。
对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功能损害,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例如,偏头痛患者口服曲普坦类药物就可达到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
头面部疼痛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疼痛、失眠、坏情绪,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头面部疼痛只是暂时的生理现象,不重视、不治疗,忍受着疼痛带来的躯体折磨和精神痛苦,实际上,及时就诊可以很大程度上免除这些痛苦。
可从以下几点预防:
注意自我保护和预防头颈部外伤,如有急性损伤,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脑力劳动或精神紧张;
注意合理膳食、科学锻炼,保持心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