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集中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注意不集中是什么?

注意不集中,又称为「注意涣散」,是指个人难以长时间持续集中于某一个目标或活动,容易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分心[1]

注意不集中的发作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从神经心理学来看,注意不集中与脑损伤有关,脑损伤破坏到与注意力相关的神经网络结构,就会影响到个体的注意调控能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从神经生物化学角度来看,注意不集中还可能与大脑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有关。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 5-羟色胺分泌失衡[1],导致大脑信息传递有误,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行为,从而产生注意不集中。

对于注意不集中的患儿,主要表现为上课走神、经常东张西望、粗心大意、经常犯同一类错误、做事拖拉、违反课堂纪律、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做事虎头蛇尾等。但注意不集中并非儿童所特有,在很多成年人中也会出现,如工作无法集中精神、对于别人说的话一时难以反应、脾气暴躁、不能安静、越想集中注意越无法集中、记忆力差、昏昏欲睡、头痛等。

注意不集中在男孩和女孩中的症状表现一样吗?

男孩和女孩的注意不集中症状表现通常是不一样的:

  • 男孩常表现为好动、活跃、坐不住,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 女孩则常表现为安静、内向、对所有事情的反应都慢半拍。

这种性别差异可以从生物学上解释,即女孩的大脑额叶比男孩发育早,听力和记忆能力强于男孩,对声音、文字敏感;而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人脑中用于调节情绪的一种物质,一种传递兴奋及开心信息的物质,分泌的越多,人越容易亢奋)含量高于女孩,更易冲动、冒险。

儿童注意不集中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吗?

注意不集中症状是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这与引发注意不集中的原因有关:

  • 如果注意不集中是由于幼时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导致,那么随着机体的成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日渐成熟,注意不集中的症状会有改善。
  • 如果注意不集中是由于一些病理性因素所导致,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颅内肿瘤、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情况则较为复杂。一般难以随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必须通过治疗原发病来改善注意力。

一般来说,儿童注意力的发展遵循从「无意注意」(由外界刺激激发、无目的的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自觉的、有目的性的注意),再最终演变为可使用「有意注意」观察、认识世界的规律。儿童注意力发展特征见下表:

image.png

注意不集中与注意缺陷是一回事吗?

「注意不集中」与「注意缺陷」二者不能等同。

「注意不集中」可能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反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学龄儿童(> 6 岁)对上学厌倦,所以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但他们喜欢踢球,故能集中精力;也可能与心理发展规律有关,比如儿童注意力尚未发展完善,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现象会日益减少。

「注意缺陷」具有注意不集中的表现,但这种注意不集中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通常会持续存在,对于任何事物,患者都无法集中注意,不仅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还往往会并发多动症、抽动症及反社会等危险行为。这种缺陷多与颅脑病变有关,如额叶发育异常等[1]

缓解方式

注意不集中如何缓解?

1、加强运动:如射箭、打乒乓球等,可帮助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继而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2、改善环境:
(1)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避免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平时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等;
(2)成年人在工作时,应将手机调成静音,工作桌上的资料、书籍、笔等摆放整齐,座椅上可以放置腰垫,弱化外界干扰的同时以最舒适的状态来面对工作。
3、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3~6 岁的孩子需 11~12 小时,7~9 岁的孩子需 10~11 小时,12 岁以上的孩子至少需 9 小时,成人需 7~8 小时),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但也不能睡得太多。
4、制定计划:提前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可让学习、工作更具条理、目的性,做到张弛有度,避免杂乱无章、思维分散、注意涣散。
5、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闲暇之余可多出门走走,看看大自然的风景,或者经常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一起看看喜剧电影、听听欢快的音乐,将烦恼、压力统统抛到脑后,保持欢快的心境。
6、加强营养: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 2%,但每天却要消耗 20% 的能量,加强脑部营养,可帮助提升注意力。
(1)可选择大豆、蘑菇、木耳、山药、蛋黄等富含卵磷脂(一种黄褐色油脂,在脑神经细胞中占比 17%~20%)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脑细胞活化程度,改善注意力;
(2)还可选择花生、核桃、瓜子、扁桃仁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分)的坚果,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提升注意力;
(3)补充葡萄糖、维生素、蛋白质也有助于大脑发育、运转及提高注意力,可选择的食物包括苹果、葡萄、菠萝、猕猴桃、生菜、西兰花、黄花菜、胡萝卜、鸡蛋、牛奶、鱼虾等;
(4)此外,方便面、薯片等食物富含添加剂,可影响脑部的正常运转,若想提升注意力,最好远离垃圾食品。
7、无法集中注意、头痛不止时,可口服非处方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但需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来使用。若同时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患有其他疾病时,应向医生咨询,遵医嘱用药,勿随意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注意不集中,或者注意不集中症状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怎样改善注意不集中儿童的睡眠状况?

部分注意不集中患儿存在睡眠异常状况,如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不良的睡眠又可反过来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善:
1、缩短白天的睡眠时间,适当加大白天的运动量:如以往白天睡3小时,可适当缩短为1小时;以往白天经常坐在家里,之后可安排白天去球馆打球、小区楼下跑圈、草坪上跳绳等。
2、注意饮食:
(1)避免让孩子摄入咖啡因,如咖啡,红茶、可乐等饮料中包含咖啡因,若饮用,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2)睡前也不宜让孩子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入睡;
(3)此外,睡前吃香蕉、西瓜等易导致胀气且具有利尿作用的水果,可使孩子因腹胀或频繁上厕所而影响睡眠。
3、避免提升身体及精神兴奋性:睡前不宜让孩子剧烈运动或兴奋玩耍,如快速奔跑、挠痒、抛举,如此可导致孩子的情绪兴奋,长时间无法平静,拉长入睡的准备时间。
4、帮助孩子树立固定的睡前习惯:如洗完澡后喝奶,接着刷牙,然后看绘本,看完绘本就得睡觉,家长可以进行耐心地引导。
5、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准备入眠时,将门窗关闭、窗帘拉上、光线调暗、手机调成静音,避免大声说话。

image

就诊判断

注意不集中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注意不集中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注意持续无法集中,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 无法快速识别、规避危险,可能威胁人身安全,如过马路时看到红灯却依然前进;
  • 自我缓解放松措施无效;
  • 伴有多动症,如小动作多、经常打斗、无法安静;
  • 伴有抽动症,如不自觉清嗓、眨眼、耸肩;
  • 伴有抑郁、焦虑症,如情绪持续低落、过度担忧、烦躁甚至具有自杀倾向;
  • 具有反社会行为,如危险驾驶、偷盗、持刀杀人;
  • 儿童伴智力缺陷,如说话迟、运动能力差、无法回答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诸如一年有几个月等)、不能正常与人交流。

注意不集中患者去医院一般先挂什么科?

精神心理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

注意不集中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 一般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等,以便了解身体的基本情况。
  • 量表:如 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以了解是否存在行为缺陷、智力缺陷、抑郁障碍等状况。
  • 影像学检查:如颅脑 CT、核磁共振检查,以了解颅脑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潜在疾病

注意不集中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注意不集中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 生理原因:注意不集中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可能单纯是由熬夜、睡不好、睡不着、挑食、过度疲劳等因素造成。另外,对于儿童,因为他们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大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出现注意不集中的现象。

  • 病理原因:注意不集中也可能是由疾病因素所导致的。比如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7岁)中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它的核心症状特征之一就是注意不集中[3]。成人也可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出现注意不集中,其他可能的疾病原因还有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颅内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变应性鼻炎、癫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1,4,5]

  • 环境原因: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新鲜、好玩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当周围干扰因素较多,比如有电视机声音、游戏画面、玩具等,可能导致孩子注意不集中。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受虐待、自小与父母分离、经济困难,或父母性格不良、父母情绪不稳、父母或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也都可能造成个体出现注意不集中的现象[1]

注意不集中会遗传吗?

是否遗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由非病理因素引起的注意不集中不具备遗传性,由病理因素引起的则可能具备遗传性,如:

  • 多动症:主要症状是注意不集中,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患者的父母患病率为 20%,其他一级亲属患病率约 11%;
  • 精神分裂症:常引发注意不集中,与遗传关系密切,患者子女的患病率高达 13%;
  • 智力障碍:部分患者伴有注意不集中,可由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源于第 21 对染色体异常)引起,具有遗传性;
  • 抑郁症:也常表现出注意不集中,具有遗传性,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一般人群的 2~10 倍;
  • 焦虑症:也具备注意不集中现象,有明显家族聚集性,遗传度为 35% 左右(说明此病的发生,35% 左右由遗传决定,65% 由其他因素决定);
  • 自闭症:多有注意不集中症状,与遗传相关,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 96%,患者的同胞(即亲兄弟姐妹)患病率为 50% [1]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蒋燕,刘安诺,刘鸿雁,等. 脑损伤患者注意障碍评定方法及治疗进展[J]. 山东医药,2018,58(27): 90-93.
[3] 江晓东,李珂,李斐,等. 过敏性疾病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及机制[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 954-956.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朱琳,马建南,周平,等. 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样症状起病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J].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6): 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