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注意不集中,又称为「注意涣散」,是指个人难以长时间持续集中于某一个目标或活动,容易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分心[1]。
注意不集中的发作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对于注意不集中的患儿,主要表现为上课走神、经常东张西望、粗心大意、经常犯同一类错误、做事拖拉、违反课堂纪律、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做事虎头蛇尾等。但注意不集中并非儿童所特有,在很多成年人中也会出现,如工作无法集中精神、对于别人说的话一时难以反应、脾气暴躁、不能安静、越想集中注意越无法集中、记忆力差、昏昏欲睡、头痛等。
男孩和女孩的注意不集中症状表现通常是不一样的:
这种性别差异可以从生物学上解释,即女孩的大脑额叶比男孩发育早,听力和记忆能力强于男孩,对声音、文字敏感;而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人脑中用于调节情绪的一种物质,一种传递兴奋及开心信息的物质,分泌的越多,人越容易亢奋)含量高于女孩,更易冲动、冒险。
注意不集中症状是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这与引发注意不集中的原因有关:
一般来说,儿童注意力的发展遵循从「无意注意」(由外界刺激激发、无目的的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自觉的、有目的性的注意),再最终演变为可使用「有意注意」观察、认识世界的规律。儿童注意力发展特征见下表:
「注意不集中」与「注意缺陷」二者不能等同。
「注意不集中」可能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反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学龄儿童(> 6 岁)对上学厌倦,所以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但他们喜欢踢球,故能集中精力;也可能与心理发展规律有关,比如儿童注意力尚未发展完善,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现象会日益减少。
「注意缺陷」具有注意不集中的表现,但这种注意不集中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通常会持续存在,对于任何事物,患者都无法集中注意,不仅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还往往会并发多动症、抽动症及反社会等危险行为。这种缺陷多与颅脑病变有关,如额叶发育异常等[1]。
1、加强运动:如射箭、打乒乓球等,可帮助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继而促进注意力的集中。
2、改善环境:
(1)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避免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平时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等;
(2)成年人在工作时,应将手机调成静音,工作桌上的资料、书籍、笔等摆放整齐,座椅上可以放置腰垫,弱化外界干扰的同时以最舒适的状态来面对工作。
3、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3~6 岁的孩子需 11~12 小时,7~9 岁的孩子需 10~11 小时,12 岁以上的孩子至少需 9 小时,成人需 7~8 小时),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但也不能睡得太多。
4、制定计划:提前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可让学习、工作更具条理、目的性,做到张弛有度,避免杂乱无章、思维分散、注意涣散。
5、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闲暇之余可多出门走走,看看大自然的风景,或者经常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一起看看喜剧电影、听听欢快的音乐,将烦恼、压力统统抛到脑后,保持欢快的心境。
6、加强营养: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 2%,但每天却要消耗 20% 的能量,加强脑部营养,可帮助提升注意力。
(1)可选择大豆、蘑菇、木耳、山药、蛋黄等富含卵磷脂(一种黄褐色油脂,在脑神经细胞中占比 17%~20%)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脑细胞活化程度,改善注意力;
(2)还可选择花生、核桃、瓜子、扁桃仁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分)的坚果,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提升注意力;
(3)补充葡萄糖、维生素、蛋白质也有助于大脑发育、运转及提高注意力,可选择的食物包括苹果、葡萄、菠萝、猕猴桃、生菜、西兰花、黄花菜、胡萝卜、鸡蛋、牛奶、鱼虾等;
(4)此外,方便面、薯片等食物富含添加剂,可影响脑部的正常运转,若想提升注意力,最好远离垃圾食品。
7、无法集中注意、头痛不止时,可口服非处方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但需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来使用。若同时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患有其他疾病时,应向医生咨询,遵医嘱用药,勿随意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注意不集中,或者注意不集中症状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部分注意不集中患儿存在睡眠异常状况,如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不良的睡眠又可反过来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善:
1、缩短白天的睡眠时间,适当加大白天的运动量:如以往白天睡3小时,可适当缩短为1小时;以往白天经常坐在家里,之后可安排白天去球馆打球、小区楼下跑圈、草坪上跳绳等。
2、注意饮食:
(1)避免让孩子摄入咖啡因,如咖啡,红茶、可乐等饮料中包含咖啡因,若饮用,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2)睡前也不宜让孩子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入睡;
(3)此外,睡前吃香蕉、西瓜等易导致胀气且具有利尿作用的水果,可使孩子因腹胀或频繁上厕所而影响睡眠。
3、避免提升身体及精神兴奋性:睡前不宜让孩子剧烈运动或兴奋玩耍,如快速奔跑、挠痒、抛举,如此可导致孩子的情绪兴奋,长时间无法平静,拉长入睡的准备时间。
4、帮助孩子树立固定的睡前习惯:如洗完澡后喝奶,接着刷牙,然后看绘本,看完绘本就得睡觉,家长可以进行耐心地引导。
5、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准备入眠时,将门窗关闭、窗帘拉上、光线调暗、手机调成静音,避免大声说话。
注意不集中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精神心理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
注意不集中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生理原因:注意不集中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可能单纯是由熬夜、睡不好、睡不着、挑食、过度疲劳等因素造成。另外,对于儿童,因为他们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大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出现注意不集中的现象。
病理原因:注意不集中也可能是由疾病因素所导致的。比如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7岁)中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它的核心症状特征之一就是注意不集中[3]。成人也可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出现注意不集中,其他可能的疾病原因还有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颅内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变应性鼻炎、癫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贫血、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1,4,5]。
环境原因: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新鲜、好玩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当周围干扰因素较多,比如有电视机声音、游戏画面、玩具等,可能导致孩子注意不集中。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受虐待、自小与父母分离、经济困难,或父母性格不良、父母情绪不稳、父母或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也都可能造成个体出现注意不集中的现象[1]。
是否遗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由非病理因素引起的注意不集中不具备遗传性,由病理因素引起的则可能具备遗传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