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洁癖是由于遗传、自身心理不健全、家庭教育等原因引发的一种过分讲究清洁的癖好,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范畴,主要表现为怕脏、干净的东西需要反复清洗,房间必须收拾的一尘不染,患者自身难以控制自己的一种行为。
洁癖主要通过药物和心理疗法进行治疗,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厌恶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必要时需予以药物治疗。轻症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患病期间不需要隔离,但严重的洁癖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洁癖可分成三类:分别是肉体洁癖、行为洁癖、精神洁癖。
肉体洁癖:患者在头脑中觉得对方的生殖器官或者肉体是肮脏的,这也称为性洁癖。
行为洁癖:指的是在行为上过分地追求干净,反复进行没有必要的洗手、洗澡等行为。
精神洁癖:指的是患者要求自己的心理世界及其交往的人要保持思想上的干净。
洁癖常见。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1],但无具体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反复洗手、清洗物品:表现为在短时间内未曾接触脏的东西但反复、经常洗手,洗手后仍认为手不干净或者别人碰过的物品,例如沙发套、椅子垫、床单等也是不干净的,随即拿去清洗。
拒绝接触他人:表现在拒绝碰触别人的物品,别人碰触自己的身体或者物品都会表现得很生气。
拒绝和爱人发生性关系:性洁癖认为自己或者别人的生殖器是脏的。
不能容忍有肮脏的想法:精神洁癖患者要求自己的感情世界或者内心需要保持积极正面的想法,一旦有这种肮脏的想法出现,自己想要立刻赶跑这种思想,不允许在脑袋中停留。
抑郁症:患者在一遍遍的洗手中,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并被他人误解或排斥,容易在这样的怀疑中产生抑郁症。
焦虑症:患者做完什么事或者触碰到什么东西就一定要洗手,不洗手可能就会产生焦虑,长此以往可能会产生焦虑症。
会遗传,但目前没有明确的遗传方式[2]。
医生在诊断洁癖时,主要参考的是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量表测试以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洁癖。
当患者表现出未接触脏的物品而反复洗手、不能忍受触碰他人、身体干净的情况下每天数次的洗澡等行为时即可初步诊断为洁癖。
洁癖症状较为典型,一般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精神心理科
洁癖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疗法;
轻症的洁癖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重症的洁癖患者,达到强迫症程度较难治愈。
饮食上注意一日三餐,均衡饮食,荤素搭配,补充蛋白质和蔬菜。
患者可以尽可能自己准备饮食,防止自己心理上认为不干净而拒绝饮食。
用药护理: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律用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心情护理: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需要复查,根据医生的医嘱制定复查的时间,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表现做量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