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
就诊科室:药剂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石浩强

石浩强西药房副主任药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7日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功效作用

概述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

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适应证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 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 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 炭疽。
  •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 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 钩端螺旋体病。
  • 回归热。
  • 白喉。
  •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鼠咬热、李斯特菌感染、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用药禁忌

禁用人群

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特殊人群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本品引起胎儿损害。但尚未在孕妇进行严格对照试验以除外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需遵医嘱。
  • 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尚不明确,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相互作用

  • 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干扰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与这些药物合用。
  •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
  • 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 本品不能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合用。
  • 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 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族等后将出现浑浊。
  •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
用法用量

概述

注射用青霉素钠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给药。

青霉素 V 钾片服用方式如下:

  • 成人:
    • 链球菌感染每次 0.118~0.236 g(1/2~1 片),每 6~8 小时 1 次,疗程 10 天;
    • 肺炎球菌感染每次 0.236~0.472 g(1~2 片),每 6 小时 1 次,疗程至退热后至少 2 天;
    • 葡萄球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奋森咽峡炎)每次 0.236~0.472 g(1~2 片),每 6~8 小时 1 次;
    • 预防风湿热复发每次 0.236 g(1 片),每日 2 次;
    • 预防心内膜炎时,在拔牙或上呼吸道手术前 1 小时口服本品 1.888 g(8 片),6 小时后再服 0.944 g(4 片)(27 kg 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 儿童:按体重, 一次 2.36~8.78 mg/kg, 一日 6 次;或一次 3.54~13.22 mg/kg,一日 4 次;或一次 4.72~17.65 mg/kg,一日 3 次。

药物漏用

应尽快补用药物。但如果已经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小于用药间隔的 1/2),则不用补用,按原来时间应用下一次剂量。

注意事项

  • 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
  • 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结果为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需要脱敏后应用,应随时作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约 1%~10%),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约 0.1%~1%),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 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 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导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是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 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 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对于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者,可向医师质询,权衡是否调整药物用量。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尽快就医,实施必要的抢救措施。
更多信息

存储方法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避光并不超过 20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