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普圣麻醉科医师
王飞宇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以急性血压升高、伴有靶器官损伤,或原有功能进行性受损加重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若不积极治疗,则很可能威胁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血压高低的程度与急性器官损害的程度并非成正比。一部分高血压并发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血压仅有中度升高,但对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却很重大,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多因原发性高血压控制不佳发展而来,也有首发就呈现恶性特征者;此外,对于年轻患者,高血压急症也常见于肾动脉狭窄、急性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
过去,高血压急症被称为「恶性高血压」,因为此病与许多恶性肿瘤有相同的结局,死亡风险很高。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如果能在高血压急症早期就进行快速安全的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现在已不再使用「恶性高血压」这一名称。
在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预测人数为 2.7 亿),其中 1%~2% 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导致迅速死亡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并发了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动脉夹层破裂等。
近年来,由于对高血压急症研究不断的深入、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药的应用,使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结局大为改观,疾病早期快速安全的降压治疗是关键。但若治疗延误,生存率将急速下降,有统计资料表明,高血压急症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达6.9%,发病后90天病死率和再住院率高达 11%;部分严重的高血压急症患者 12 个月内病死率可达 50%。
常见表现有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有胸痛或牵扯胸背部巨痛,则可能由心肌缺血或主动脉夹层所致;若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发生了高血压急症,则可能发生癫痫(子痫)并危害胎儿。
高血压急症可造成身体的各器官受损,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肾脏,常导致肾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若受损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甚至死亡。若损伤心脏、血管,则可造成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高血压急症以动脉血压快速而显著的升高为特点,有多种复杂的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因素参与其中。
在应激因素(严重精神创伤、情绪过于激动)、神经反射异常、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等诱因的作用下,交感神经张力亢进和缩血管活性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II)激活并释放增加,诱发短期内血压的急剧升高。
根据「2020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对亚裔人群,研究发现,血压对盐敏感并伴有轻度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较易发生高血压急症。
以下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在短期内突然升高:
高血压急症一旦发生,会迅速对各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如不能立即对血压进行控制,非常容易发生脑出血、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若生活中发现血压骤然升高,同时伴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眩晕、视物模糊、视力障碍、烦躁、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难等表现,应考虑到高血压急症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
就医后医生会根据症状在快速控制血压的同时,安排诸如心电图、头颅 CT、尿液分析、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眼底镜等检查。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核心是了解靶器官损伤程度,同时评估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特别是对于症状不典型但血压显著升高的急诊就诊患者,系统、详实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尽早明确高血压急症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血气分析和心电图,还可进一步完善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NT-proBNP) 等项目。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头颅CT/MRI、胸部/腹部 CT、血管造影术等。
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发作时十分凶险,急诊过程中鉴别诊断的重点在于靶器官损害的甄别,比如以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时,需要鉴别是高血压导致脑出血还是其它原因引起的脑梗表现;以心脏系统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时,鉴别是主动脉夹层还是诱发了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功能衰竭。
惊恐障碍也是一种急诊室常见的会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疾病,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目眩、身上发麻,发作时往往伴随一种濒死感,临床中较易混淆。其血压升高主要为应激因素所导致,血压升高与症状表现往往随着休息放松和注意力分散可逐步恢复,一般不会造成器质性损伤。
高血压患者若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应该马上安静下来,给自己测一个血压,若血压高达 180/120 mmHg 以上请及时拨打 120 呼救或立即去医院。
不建议公众在高血压急症时自行用药,因为高血压急症患者需要快速但平稳的降压,避免降压过快导致脏器灌注不足,自行用药难以把握降压的速度及幅度,反而不利。
所有出现高血压急症的患者都需要前往医院。如果患者日常的基线血压较高且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可以按先前医师的建议使用药物。
如果漏掉了任何剂量的药物,不应该在下次服药时加倍使用。因此下次服药时应使用标准剂量。
高血压急症属于危急重症,首诊科室一般是急诊科,最终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可能会由神经科或心血管科接管。
若高血压急症合并严重的靶器官损伤,如严重的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若及时就医,进行快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高血压急症抢救成功后除了针对不同靶器官损伤进行后续治疗以外,后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于预防高血压急症再发,应通过规律有效的服药将日常血压控制达标(一般在 140/90 mmHg 以下)。
如为继发性高血压,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改善肾血管狭窄和保护肾功能等。
若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且留下后遗症者(如偏瘫、失语、智能下降等),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
出院后继续口服降压药,日常监测血压波动情况,若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调整降压药。定期复查肾功能,若肾功能受损及时前往肾内科就诊。
低盐饮食:每天每人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
含钾饮食:膳食中增加钾离子含量,多吃含钾的水果蔬菜
低脂饮食:做饭少放油,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少吃油炸食品,少吃鸡皮、鸭皮等食物。
优质蛋白饮食:恶性高血压患者多伴有肾功能损害,在摄入蛋白质时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鸭鱼肉、鸡蛋、牛奶等。
营养均衡:各种食物合理搭配,营养均衡,适当吃粗粮,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暴饮暴食。
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药治疗,服药有规律性,定时定量,不能随意调整剂量或停止用药。当病情出现变化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予以调整。
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不宜过劳,保证睡眠充足。
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
适量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频率一般以每周 3~5 次,每次 20~60 分钟为宜。
控制体重,几乎所有体重超标的高血压患者均可通过减轻体重获益。
避免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以免刺激儿茶酚胺释放而引发血压骤然升高。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用药。不要自己随意停药、增减药量。
另外,还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