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芬角膜科副主任医师
李晓明眼底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严格说,假性近视并不是一种病。
目前国内外对近视的分类还没有完全统一,其中部分学者依据眼睛内屈光系统(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关系,分为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屈光学组制定的近视眼分类法中,将近视分为假性近视,即用药后近视消失;
真性近视,即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和半真性近视:用药后近视屈光度降低 0.5 D 或更多,但仍为近视。
由此可见,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在定义上是指:当看近物体时间持续较长时,眼睛睫状肌过度收缩,晶状体突度增加,曲折力增强,看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视力逐渐下降,引起这一改变的主要为睫状肌痉挛,所以如果用药或休息一段时间,视力可以恢复正常。而视力波动的这种现象,则称为假性近视。
在 2015 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显示,我国 5 岁以上近视人数在 4.5 亿左右,而另一项研究表明,近视眼中,真性与半真性近视较多见,真性、半真性、假性近三者的比例约为:4 :5 :1。
但假性近视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证明:近视的病程越短,屈光度越低,年龄越小,假性近视所占比例越高。
近视包括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只是因为调节痉挛造成的眼睛看不清的一个假象,是可逆的。
通俗易懂的说就是通过治疗或减轻近距离用眼,让睫状体充分放松,视力是可以不需要戴眼镜就能恢复正常的。
而真性近视则是眼轴变长导致物体成像落到了视网膜前面引起的眼睛看不清。这种看不清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只能依赖戴眼镜才能看清楚。
应用散瞳药充分散瞳后,做视力检查和验光检查。
一般直接就可给出结果:
散瞳后睫状肌会被麻痹,不再收缩。
从而可以明确知道引起视力波动的因素是否与睫状肌过度疲劳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不散瞳的验光结果里面有真性近视,也可能有假性近视干扰。
按照不散瞳的结果配眼镜,导致眼镜度数配高了,长此以往会加快近视发展。散瞳之后,能把假性近视去掉,散瞳之后剩下的度数才是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不需要配眼镜,真性近视的部分才需要配眼镜。
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引起调节紧张或痉挛,睫状肌不能充分松弛,长久以往造成睫状肌肥厚、弹性下降,晶状体长时间被睫状肌牵拉,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恢复原状,造成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远方物体模糊,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挑食偏食的青少年儿童,长时间用眼及长时间处于室内。
持续进展会演变为真性近视,严重的真性近视可能出现高度近视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比如视网膜变性、眼轴拉长、视网膜脱离等。
如果没有得到正规医院医生的诊治,错误得被误诊为近视眼,佩戴近视眼镜,就会促进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大家认为的「戴上眼镜再也去不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