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冷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任威瑞

任威瑞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丁海峰

丁海峰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脚冷是什么?

脚冷,即足部冰凉,是由于血液循环无法达到肢体末梢而导致足部皮温降低的一种症状。

我们皮肤下存在冷、热感受器,它们可以感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当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寒冷的时候,为保证血液优先流向心、脑等重要脏器,人体就会自发关闭末梢肢体的毛细血管,导致皮温下降,从而造成了人在受到冷刺激时候出现的脚冷现象。

导致脚冷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脚冷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症状,虽然大多数和冷刺激有关,但少数情况下也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1. 女性在经期或生育期,激素的变化可以增加皮肤血管对于冷刺激的敏感性,造成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流量减少,出现脚冷的症状;
  2. 心理压力过大,过于敏感,经常心神不宁等自主神经紊乱,可导致下肢循环舒缩功能异常,从而出现脚冷的表现;
  3. 贫血、营养不良、心脏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全身或下肢末梢等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下肢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脚冷;
  4.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产热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可出现脚冷表现;
  5. 某些血管疾病,如多见于女性的雷诺综合征和常见于男性的血栓闭塞性脉管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造成末梢血供减少从而出现脚冷等症状;
  6. 糖尿病足是一种因糖尿病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下肢血管发生动脉硬化而引发的疾病,脚冷就是糖尿病足一个早期信号,是足部血供不好的表现。

脚冷为什么更容易发生于女性?

  • 女性表层温度要比男性低,女生体表温度平均值是 30 ℃左右,而男生的是 32 ℃左右;
  • 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脂肪多而肌肉少,新陈代谢慢,所以产热少。同时女性皮肤面积大、体重小,其散热能力会强于男性,导致体温流失会加快;
  • 女性性激素会增加皮肤血管对于冷刺激的敏感性,血管收缩得更明显,导致女性更容易脚冷。
缓解方式

脚冷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低脂蛋白质如鱼肉、鸡肉等;多吃富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动物肝脏等。
    这些食物能扩张末梢血管,缓解脚冷;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此外,烹调食物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如葱、姜、蒜、辣椒、咖喱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香料。
  • 适当增添衣物,要穿戴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可以适当多活动活动,增强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长时间久坐,腿上可以盖一条保暖的小毯子。
  • 每晚睡觉前泡脚,在较深的脚盆中加入 40 度左右的热水,让热水漫过脚踝浸泡 5~10 分钟左右。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糖尿病足病人由于温度感受功能异常,不建议热水泡脚)。
  • 由于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脚冷,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紧张刺激。要避免长期紧张而繁重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可减轻学习或工作量 。
  •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脚冷,或出现上述需要尽快就诊的情况,需要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

image

就诊判断

脚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当脚冷伴随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时,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1. 基本生活能力受限,活动受限。
  2. 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指步行中出现下肢血管阻塞后出现的下肢沉重,乏力,胀痛及麻木感而导致的止步,休息后可缓解,但会反复发生的症状。
  3. 下肢感觉异常,如下肢麻木,蚁行感、虫咬感、电麻感等;痛觉、触觉减退,感觉皮肤变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觉出来;冷、热、痛、痒均不知,像不是自己的身体一样。
  4. 下肢形态或色泽改变:如出现足趾变细、肿胀、毛发脱落;皮色呈苍白色或发绀;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出现肢体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瘙痒、发黑、破溃等表现。
  5. 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疼、胸闷、气短、心慌、大汗淋漓等。

脚冷需要看什么科?

可以看普通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

潜在疾病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