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6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2年10月19日

内容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内容

养胃是什么?

养胃,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胃肠道健康的养生方法。

民间往往认为,当出现腹痛或不适、腹胀、容易饥饿、大便干燥等等症状时,「胃」 就要开始 「养」,而这样的 「养」 在 「胃病」 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流传比较广的一句俗语是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实际上,医学里并没有定义为 「养胃」 的内容。传统医学中 「顾护胃气」 的意涵也与民间所谓 「养胃」 不同。生活习惯确实对消化道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与民间所谓 「养胃」 内容不同。

传统医学认为的 「胃病」 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上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反酸、烧心、嗳气、口臭、营养不良、食欲减退等等症状。

此外,由于传统医学认为舌苔由 「胃气」 所生,因此 「舌苔改变」 往往意味着 「胃病」。

民间认为如何 「养胃」?

各方表述不一。一般认为,应多吃软烂易消化、清淡、温暖的食物,拒绝生、冷、硬、辛辣、重油重盐的食物与酒精。

民间经典的养胃食物包括:粥、面条、南瓜、山药、姜茶、鱼汤。

养胃食物为什么会让胃舒服?

这些食物因为易于消化,减轻消化道负担。

养胃有必要吗?

1. 避免 「重盐」 有必要
摄入过量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日摄入的食盐需要控制在 6 克以内[6]。

2. 不过量饮酒、最好不喝酒有必要
过量饮酒会明确地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和全因死亡率;所谓 「适量饮酒」 只是暂时没有明确增加全因死亡率的证据,但无论多少均会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因此,做到不过量饮酒、最好不喝酒有必要。

3. 避免 「重油」 有必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人群摄入的食用油一天要控制在 25~30g [6],不多不少。

4. 避免生食肉类有必要
生食肉类有感染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风险。

5. 民间认为的其他 「养胃」 方法,对于健康人,在大多数时候没有必要

这是由于,我们的消化系统没有那么脆弱,正常的工作强度是完全可以耐受的,不会造成什么损害。由于前述传统医学对 「胃」 的定义模糊,这里不止包括了解剖意义上的胃,而是指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另外,「养胃食物」 往往意味着营养不均衡,蛋白质和脂肪类含量低。如粥和面条几乎都是糖类;鱼汤、肉汤中溶解的蛋白质不到肉的 1%。长期只吃 「养胃食物」,反而容易导致营养问题。

6. 在特定时候需要清淡饮食,如:

  • 需要做肠镜,那么就要遵医嘱在合适的时候开始低渣饮食,避免摄入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全谷物、蔬菜、水果)、过于油腻的食品(油炸食品、肥肉)或红色的液体(防止镜下误认为出血)。米饭、面条、瘦肉、鱼肉、鸡蛋、过滤后无渣的蔬菜汁和果汁都是低渣饮食 [7]。
  • 胃镜做完如果有取活检,就要在一定时间内遵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
  • 如果一段时间感觉有些消化不良,那么偶尔吃软烂的食物让胃 「休息」 是没有问题的。

想要养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避免 60℃ 以上的高温食物或饮料

60℃ 以上的高温食物或饮料是食管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8][9]。特别是一些人喜欢的热茶、热米糊、热豆浆、热汤、热芋泥,不应该在还很烫的时候就吞咽。

2. 控制钠摄入

摄入过量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日摄入的食盐需要控制在 6 克以内[6];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日摄入的钠应<2 克,换算为食盐即为 5 克;美国心脏协会的钠摄入量推荐上限是 1500mg/d[10],即约 3.7g 每天。同时强调,生活中的钠摄入不止来源于食盐。酱油、腌制食品以及一些罐头食品中也存在钠,需要对照商品上的营养成分表。

3. 不过量饮酒、最好不喝酒

过量饮酒会明确地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和全因死亡率[11,12]。

目前我国暂未对过量饮酒进行明确定义,美国酒精滥用和酗酒研究所 (NIAAA) 估算的范围是 65 岁以下男性平均每周 200 克纯酒精以上或任何一日超过 56 克纯酒精;女性和 ≥65 岁成人平均每周 100g 纯酒精以上或任何一日超过 42 克纯酒精 [13]。纯酒精与酒需要通过酒精度进行换算。

但根据现有证据,当饮酒量低于每周 100 克时,全因死亡率才最低 [14]。大量证据一致表明,对于女性,与不饮酒相比,无论何种饮酒量,乳腺癌风险均更高 [15];每日酒精摄入量每增加 10g,乳腺癌风险就增加 10%[16]。

4. 不生食肉类

生食肉类有感染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风险。这里的肉类包括了所有的动物肉。同时,处理食物要注意生熟分开。

5. 洗净果蔬,方便的话去皮吃

主要是出于农药残留的考虑,但对于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的也不必过于担心。对于瓜果,尽量去皮吃。绿叶菜无法去皮,必须洗净。

特别提醒,槟榔不是水果,而会增加包括口腔癌、食管癌、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风险,请勿食用 [17~19]。

6. 吃新鲜食物少食腌制食品

尽量吃新鲜的。腌制食品、加工食品会增加胃癌风险 [20]。需要保存食物时,封好放冰箱里。拒绝霉变食物。

7. 分餐吃饭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尚未有充分证据,但分餐吃、用公筷依然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口~口传播。

8. 尽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安排饮食 [6]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应该吃谷薯类食物 250~400 克;蔬菜 300~500 克、水果 200~350 克、水产类 40~75 克,畜禽肉 40~75 克,蛋类 40~50 克;奶及奶制品 300 克,大豆及坚果类 25~35 克;食盐<6 克,油 25~30 克;水 1500~1700 毫升。

9. 饮用洁净水

我国有着严格的自来水标准,但安全起见依然需要烧开饮用或饮用瓶装水。请勿直接饮用塘水、湖水、溪水、河水等水源。此外,用非水源地的塘水、湖水作为取水的来源,即使烧开了,也可能由于摄入藻毒素增加肝癌风险[21,22]。

10. 不长期自行服用非处方药物

一些非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给消化道黏膜带来损伤 [23], 请勿长期自行服用。

11. 对中老年或胃排空障碍患者的特别提醒

枣、柿子、山楂等水果中鞣酸含量高,在胃内与可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会很快进入肠道,但对于胃排空不好的人群,可能导致无法排空,经年累月胶冻样物质包裹其他食物残渣可累积成 「胃石」, 有导致并发症的风险 [24]。

想要「养胃」需要做哪些检查?

1. 幽门螺杆菌检查 [25]

成年人有必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呼气试验,如果有做胃镜也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若成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尽早治疗。

不推荐儿童主动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在这里没有采纳其他国家的指南。

2. 胃镜筛查

若 40 岁以上从未做过胃镜,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那么应该前往消化内科咨询是否进行内镜检查。

  • 胃癌 / 食管癌高发地区居住;
  • 有上消化道症状;
  • 存在幽门螺杄菌感染;
  • 既往患有食管或胃疾病;
  • 胃癌 / 食管癌患者一级亲属;
  • 存在胃癌 / 食管癌其他风险因素 (如经常摄入腌制食品、吸烟、过量饮酒等)

医生可能会先要求检查 PG 和胃泌素~17 两项,明确风险,再进行胃镜检查 [26] 。胃镜检查后,根据结果遵医嘱进行后续的筛查。

3. 结直肠癌筛查 [27]

推荐一般人群 40 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其中,推荐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 50~75 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推荐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 40~75 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果有 1 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为 40 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 10 岁。

胃不舒服,养胃能好吗?

如果消化系统确实存在器质性病变或者生化改变,那么不去医院、靠 「养胃」,不能养好。

事实上,许多觉得自己 「胃不好」 的人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或者生化改变。感觉自己 「胃不好」、「胃病」,应该去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

一些症状,如慢性上腹痛、胃胀、反酸、烧心、腹泻、便秘、排便改变,可能确实与胃肠道问题密切相关;一些症状,如嗳气,往往并非 「问题」,仅在造成明显困扰时才成为问题。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