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声音嘶哑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范运柱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王秋华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小儿声音嘶哑是什么?

小儿声音嘶哑,即是我们常说的喉咙嘶哑、沙哑、声沙等。

一般是指「声音嘶哑」或「发音障碍」,简称「声嘶」。凡是发出的声音不够清脆、洪亮、圆润,声音变低、变粗或至沙哑,都属于「声嘶」,主要是声音的音质发生了变化。

成人另见「声音嘶哑」、「失声」专题。

小儿声音嘶哑有什么表现?

声音可以表现为刺耳、带气息声、紧张、疲劳、粗糙、震颤或虚弱无力的样子;也可能出现音调改变、音域受限制、声音中断、吐音能力降低或声音共振异常。

小儿声音嘶哑常见吗?

据国外的研究,儿童声音嘶哑的患病率约 4%~23%。

任何影响喉部结构或功能的问题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最常见是由良性或自限性(即会自已痊愈)原因造成,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喉炎)或声带滥用和误用(持续哭闹、大喊大叫等)。

缓解方式

小儿声音嘶哑怎么办?

孩子早期出现的声音嘶哑,可通过先通过安抚、护理和声带休息等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随后的症状变化:

  1. 补充液体:可以频频喝一些液体,比如白开水、母乳、配方奶、米汤等,每次 1~2 口,每日次数不限,达到润喉效果;6 个月以上的宝宝还可以喝 25%~50% 苹果汁,或 1 岁以上可以喝蜂蜜水,甜的液体效果更好一些;
  2. 浴室蒸气:可以打开浴室的淋浴让热水流出,使浴室充满水蒸气,和宝宝呆在里面一段时间,每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次数不限;
  3. 雾化湿化:如果家里有雾化机或加湿器,用生理盐水 2~4 mL 雾化或纯净水加湿雾化,湿化咽喉气道可以缓解症状,每日 3~4 次,每次 5~15 分钟;
  4. 环境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帮助改善室内空气,可以用空调和蒸气加湿器 / 纯净水加湿器,使湿度保持在 40%~60% 左右,温度 20~26 ℃;
  5. 减少刺激:避免二手烟、香水、粉尘、毛屑等刺激性吸入物,减少辛辣燥热食物刺激;
  6. 声带休息:让大的孩子少说话或低声说话,多安抚小宝宝以减少哭闹,让声带休息;
  7. 安抚情绪:安抚孩子的情绪,减少孩子焦虑和不安;
  8. 勿乱用药:一般不需要口服或药物雾化,如果有声音嘶哑以外的症状,需要评估原因后再正确干预。

小儿声音嘶哑如何预防?

  1. 预防感染导致的声音嘶哑,建议:

    • 平时均衡饮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 注意卫生、勤洗手,生病的家庭成员注意戴口罩,少去人多密集的场合,预防交叉感染;
    •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二类肺炎、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可以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2. 预防声带滥用和误因素,建议:

    • 如果是因练习唱歌使用嗓音,应该由专门的声乐老师指导练习,正确使用和保护声带;
    • 若宝宝有持续大喊大叫或哭闹的行为,家长可以应该适当制止或帮助宝宝平稳情绪。
  3. 预防和减少胃食管反流,参考「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专题。

  4. 预防创伤、刺激原因,建议:

    • 家庭成员避免吸烟,同时也避免其它刺激性烟雾;
    • 进食时不要打闹、逗笑,避免食物导致咽喉损伤;
    • 四岁以下的宝宝注意不要进食细小的硬性食物,避免误吞或呛入;
    • 常常进行家庭安全意识教育,避免不必要的外伤。
  5. 其它原因导致的声音嘶哑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

image

就诊判断

小儿声音嘶哑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孩子出现声音嘶哑后,除了对症缓解护理,还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需要尽快就诊明确原因:

  • 不明原因的声嘶(比如声嘶的出现与感冒、持续哭闹、大喊大叫、呛奶刺激、青春期变声等无关);
  • 声嘶持续时间 > 2 周;
  • 进行性加重的声嘶;
  • 影响交流的声嘶;
  • 听到孩子有喘鸣音、喉鸣音、喉间痰音;
  • 剧烈咳嗽或空空声犬吠样咳嗽;
  • 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平静状态或睡眠时呼吸,2 月龄以下每分钟 ≥ 60 次,2~12 月龄每分钟 ≥ 50 次,1~5 岁每分钟 ≥ 40 次,5 岁以上每分钟 ≥ 30次);
  • 宝宝的胸骨上窝凹陷;
  • 面色苍白或口唇发紫(发绀);
  • 流口水增多或有吞咽困难;
  • 精神差、疲乏;
  • 发热(> 38.5 ℃);
  • 其它异常或严重的症状。
潜在疾病

小儿声音嘶哑常见的原因或疾病有哪些?

儿童声音嘶哑的患病率约 4%~23%。任何影响喉部结构或功能的问题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最常见是由良性或自限性(即会自已痊愈)原因造成,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喉炎)或声带滥用和误用(比如持续哭闹、大喊大叫等)。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即感冒症状为主,不同程度的打喷嚏、鼻充血(鼻黏膜发红)和流鼻涕、咽喉痛、咳嗽、低热、头痛以及不适,声音嘶哑症状较轻,一般也不进展加重。可以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在家护理和观察。

2. 喉炎

  • 急性喉炎

    • 以声音嘶哑表现为主,除了声嘶等喉咙发音的异常外,还会有病毒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全身不适、肌肉疼痛、鼻塞、鼻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 声嘶按上面的缓解建议护理,感冒症状参考普通感冒的护理即可;基本为病毒感染,罕见细菌感染,不应该常规服用抗生素,除非病原学确诊细菌感染或症状高度怀疑细菌感染。
  • 急性喉气管炎

    • 为急性喉炎的加重版,在急性喉炎的基础上出现空空样咳嗽(犬吠样咳嗽),或喘息、喉喘鸣、哮鸣、呼吸困难等异常的表现,及时至医院就诊治疗,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口服、雾化或静脉用药。
  • 慢性喉炎

    • 声音嘶哑持续 3 个月以上属于慢性喉炎,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建议儿童声嘶超过 2 周时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原因和处理。

3. 声带滥用和误用

即宝宝过度用嗓子导致的声音嘶哑,比如持续哭闹、大喊大叫、唱歌练嗓等。有明显的声带滥用和误用病史,此情况主要是声带休息等护理为主,参考第 2 点中的缓解建议。

4. 胃食管反流

即由奶和食物反流至咽喉,刺激声带导致的声音嘶哑,在婴幼儿也比较常见。除了声嘶外,宝宝还可能有喂养困难、拒食、反复咳嗽、反复呕吐或吐奶、清嗓子习惯、喉部异物感等不适。根据反流的严重程度,需要由医生指导治疗,可参考「小儿胃食管反流」。

5. 声带麻痹

声带麻痹是较为常见的喉部异常之一,它会导致新生儿及婴儿出现喉喘鸣和声嘶。常常因为手术、感染、分娩损伤、免疫和神经性疾病等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多在出生时或小婴儿期(6 个月内)就出现,需要由儿科及相关专科评估和干预。

6. 声带良性病变

前面 5 点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原因或疾病。到了学龄儿童,声音嘶哑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声带良性病变,比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这种情况多表现为慢性声音嘶哑。一般建议儿童声嘶超过 2 周时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和随访。

7. 声带肉芽肿

即声带上长了一些肉芽组织(类似于伤口嫩嫩的疤痕),常继发于气管插管相关创伤,也可发生于食物反流(喉咽反流病)、喉部创伤、习惯性清嗓和声带误用等导致的声带损伤。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也是需要小儿耳鼻喉科评估后再干预。

8. 创伤

有明显的外伤 / 异物史,比如腐蚀性物质摄入、吸入或有毒烟雾的吸入,或者筷子、硬物、鱼刺等异物梗阻或损伤,或者其它碰撞外伤、打架、摔伤等。此类情况需要及时至医院急诊就诊。

9. 内分泌疾病

比如甲状腺减退症导致的声带水肿,也会出现声嘶的表现,同时伴有一些代谢减慢的症状,比如乏力、行动和言语缓慢、寒冷耐受不良、便秘、体重增加,等等,需要小儿内分泌物治疗,详见「小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0. 其它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情况,比如声带先天发育异常、心理因素发音障碍、喉部肿瘤等,会导致一些慢性声音嘶哑。一般建议儿童声嘶超过 2 周时至耳鼻喉科就诊评估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