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蔡璐西

蔡璐西小儿呼吸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王秋华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3月06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小儿腹痛是什么?

腹部位于胸部和生殖区之间,发生疼痛时称为「腹痛」,具有表达能力的儿童也会说「肚子痛」。

婴幼儿可能表述不清,会表现为哭闹不止,屈腿,拒食等,小婴儿腹痛严重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

小儿腹痛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腹痛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是内脏出现膨胀、收缩、牵引、压迫及扭转等物理刺激引发,其二是在内脏出现发炎或缺血的时候释放了一些化学因子引起痛觉。这两种机制可以同时起作用。

小儿慢性腹痛是指什么?

至少已存在 2 个月的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称为慢性腹痛。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在临床上有时不能完全区分,慢性腹痛在腹痛发作时,也可认为是急性腹痛。每次腹痛可能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数分钟,到数小时均有可能。

小儿腹痛有哪些类型?

疼痛的类型可以有刀割样锐痛,钻顶样疼痛,放射样疼痛,但是低龄儿童一般难以区分和表达,年长儿童(大于 5 岁的孩子)仅能表达哪里痛,大概痛了多久,疼痛是逐渐加重或是减轻,疼痛发作是持续的还是间断出现。

宝宝为什么会肚子疼?

腹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宝宝常会诉说不清,宝宝年龄越小,越不能准确表达腹痛的性质和部位,医生也不易准确判断。

尽管对于大多数儿童,腹痛是由较轻的自限性疾病引起,如胃肠炎、便秘和其他病毒性疾病,但不是所有腹痛都是可以找得到原因的,或者很难找到特别的原因,加之不同宝宝对腹痛的感觉和耐受力存在差别,这也就容易导致腹痛可能会难以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以下这几种情况都不会很严重,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可以在家先观察宝宝状态。

1. 肠胀气

肠胀气的宝宝除了肚子疼异常哭闹,妈妈可以观察到宝宝的肚子,在不哭闹的时候也比平时胀,甚至有时候像个小气球一样鼓鼓的,摸起来硬邦邦的。

这时可以让宝宝趴着睡,或轻轻按揉宝宝肚子,或竖抱起宝宝轻轻拍背,帮助宝宝把肚子里的气体排出,如果宝宝在排出气体或排便后不再哭闹,就不必太担心,继续观察就可以了。

2. 肠痉挛

有些宝宝会经常性地肚子疼发作,比如数月或数周发作一次,可能原因包括饮食不当、过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等,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肠管、胆管、输尿管等肌肉痉挛导致的,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因肠痉挛发作而导致肚子疼的宝宝,大多都可以自行或在家长的安抚下得到缓解,每次肚子疼的持续时间一般在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缓解后宝宝能说能笑、能吃能喝,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这种情况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可以暂时在家观察。

但是,应注意的是,破伤风的腹肌痉挛也可导致剧烈的腹痛。如果宝宝肚子疼的持续时间明显比之前时间长,或反复发作的频率较之前有明显增加,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3. 肠绞痛 (婴儿绞痛,也叫腹绞痛)

肠绞痛(婴儿绞痛)指 1~4 月龄的宝宝出现的长期哭闹和难以安抚的一种行为综合征,也是小婴儿腹痛的一种常见情况,但这基本可以算是生理现象。

婴儿绞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参与婴儿绞痛的发生,但均无确切的证据;此外,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食物过敏、肠激素失调、睡眠问题、烟草暴露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

肠绞痛发作通常在夜间,往往是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的,长时间的反复的哭闹、烦躁或易激惹,表情痛苦、哭声的音调高,腿部蜷缩,往往难以阻止,也无法安抚。

但是宝宝除了哭闹以外,其他方面应该是完全正常的,比如饮食睡眠、体重增长速度、运动发育等。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宝宝在 3~4 月龄会逐渐缓解,在 5 月龄内完全恢复。

4. 便秘

便秘宝宝可能表现为腹绞痛,有时这种疼痛可为重度。

宝宝如果有以下至少 2 项特征,很可能为便秘:每周大便 <3 次、大便失禁(通常与功能神经性大便失禁有关)、直肠内或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大块粪便、憋便姿势(也称为便潴留姿势),或排便疼痛感。

排便困难的婴儿每次排便持续数分钟,伴尖叫、哭闹、因费力排便引起的面色发红或发青,这些症状通常持续 10~20分钟,而每天可有数次排便。

5. 胃肠道感染

急性胃肠炎的宝宝在开始腹泻前可能出现发热、重度腹部绞痛和弥漫性腹部压痛。

6. 病毒性疾病

除胃肠炎外的病毒性疾病(即病毒性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腹痛,往往会有其他「感冒」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咽痛和 / 或鼻涕、鼻塞、打喷嚏等。

7.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疾病,可因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炎症性肠病和淋巴瘤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还是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痛。

因为肠系膜淋巴结通常位于右下腹,所以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疼痛有时类似阑尾炎和肠套叠。

8. 泌尿道感染

腹痛和发热是 2~5 岁宝宝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以下原因引起的肚子疼一般比较严重,建议带宝宝尽快就医。

1.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自身肠管腔内,造成肠梗阻,最常发生在 3 个月到 5 岁(尤其是 6~36 个月龄)的宝宝,其中 4~10 月龄多见。

75% 的肠套叠是特发性的,也就是找不到明确原因的。如果宝宝有规律地阵发性地哭闹/腹痛,哭闹 / 腹痛通常每隔 15~20 分钟发作一次(也可能 20~30 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 10~20 分钟,或者是持续 10~20 分钟,然后有 5~10 分钟的暂时安静,可正常玩耍,如此反复发作,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

随着病程的推移,肠套叠的发作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哭闹 / 腹痛程度越来越严重。也可能伴有呕吐,有的时候甚至便血或排果酱样大便,此时要高度警惕有没有肠套叠的可能。

2. 疝气(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脐疝)

存在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宝宝通常表现为易激惹和哭闹,可能出现呕吐和腹部膨隆,这取决于嵌顿持续时间和是否已发生肠梗阻。

因此,在宝宝自己表达有肚子疼或异常哭闹无法安抚的时候,妈妈要检查宝宝的大腿根或肚子上有没有异常出现的小鼓包(坚实、孤立的包块),这些小鼓包可能是腹股沟疝或脐疝等,需要尽快就医,以免出现肠子坏死的情况。

3. 急性阑尾炎

典型急性阑尾炎起病时常先有恶心与呕吐,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6~12 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多为持续性钝痛,并间以较剧烈的阵痛,可有便秘或腹泻。

小儿阑尾炎多不典型,病程发展快,有时直至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才被诊断出来。

对阑尾炎预测性最好的 3 个临床特征为:右下腹疼痛、肌卫(即肌肉收缩痉挛)及脐周疼痛向右下腹转移。不过这些表现中常至少有一项并不出现,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

因此,有腹痛和呕吐病史的宝宝,无论有无发热或局部腹部压痛,均应考虑或警惕阑尾炎的可能。

4. 创伤

如果是在外伤后(包括机动车辆碰撞、行人被机动车撞到、跌倒、运动相关损伤和儿童虐待等)出现腹痛,必须警惕是否存在腹内损伤。

严重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瘀斑(如「安全带征」)、腹部膨隆、腹壁紧张,或者膈肌刺激引起的牵涉性肩痛。

5. 蛔虫病

一般为间歇性肚脐周围阵发性绞痛,不痛时宝宝的腹部柔软,不抗拒按压;如果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总管括约肌痉挛,宝宝会出现上腹阵发性绞痛,剧痛时宝宝会坐卧不安,甚至在床上翻滚,多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

6. 肠梗阻

宝宝除了腹痛外,还伴呕吐、不排便及腹胀,家长要注意肠梗阻,及时去医院小儿外科面诊,必要时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情况是需要尽快就医的常见情形。宝宝肚子疼的原因复杂而多样,有时候不能光凭其中一条症状判断。所以宝妈在怀疑宝宝肚子疼的时候,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缓解方式

小儿腹痛怎么缓解?

小儿腹痛的病因较多,不同的病因,缓解腹痛的方法不一样,以下列举一些最常见的腹痛病因的缓解腹痛的方法:

  1. 一般排便,或是呕吐后孩子的腹痛会有缓解,也可以尝试按摩肚子这样的方式安抚孩子。
  2. 如果是长期反复说有腹痛,但是没有痛苦表情的,而且没有体重减轻的孩子,可以尝试让孩子说腹痛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如果孩子腹痛是与食物有相关性的,比如进食牛奶,小麦,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后会有腹痛的,需要规避食物;如果孩子是吃一些产气类食物(如豆类、洋葱、芹菜、胡萝卜、葡萄干、香蕉、杏、西梅、甘蓝)后容易腹胀腹痛的,那么也要注意避开。
  4. 如果孩子进食后有腹痛加重或是有呕吐,那么暂时禁食 2~4 小时,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期间可以少量多次的饮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腹痛,或者腹痛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小儿腹痛可以推拿么?

优先级不高,不建议随意尝试。

因为小儿腹痛的原因非常多,所以,在不知道为什么引起腹痛的时候,盲目进行推拿可能延误治疗。

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更为重要,也对孩子更好。

小儿腹痛可以贴肚脐贴吗?

目前没有肚脐贴有效的权威临床依据,同时因为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少的过敏,皮肤发红的不良反应,所以并不推荐。

小儿腹痛可以运动吗?

运动不能缓解腹痛,对一些急腹症来说,甚至是危险的,建议休息为主,康复后再运动。

小儿腹痛可以吃止痛药吗?

常见的例如 654-2(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这样的解痉镇痛药物使用后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医生检查时候的判断和检查结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明确腹痛的原因,擅自使用这样的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肠梗阻时,上述的药物就是禁用的,另外对于慢性腹痛,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长期使用的,可能会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对于已经明确病因的腹痛,如果药物不影响病情,那么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止痛,比如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大量长期使用,可能会损害胃肠道粘膜,导致出血、糜烂等问题,所以使用这类药物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之下,不要擅自使用

image

怀疑宝宝出现了肚子疼,家长应该怎么办?

肚子疼是 3 岁以下宝宝常见的一种症状,当宝妈怀疑宝宝有肚子疼时,不用过分紧张,可以采取以下做法试试。

1. 持续安抚宝宝,按揉宝宝肚子

常用的安抚手段包括给宝宝安抚奶嘴,哼唱歌曲,轻轻抱着宝宝摇晃等。

家长可以将手掌的掌面轻轻放在宝宝的肚脐上,同一方向按揉宝宝的肚子,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哭闹减轻或进入睡眠状态,说明宝宝喜欢这种按摩肚子的方式,家长就可以继续按照顺时针 30 圈后逆时针 30 圈的按摩方式对宝宝的小肚子进行按摩,减轻宝宝的不适。

同时,也要注意宝宝腹部的保暖,注意给宝宝的小肚子盖上小毛毯或小毛巾。

2. 尝试用开塞露进行通便通气

宝宝腹痛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肚子胀气或大便堆积,宝妈可以尝试用开塞露给宝宝进行通便或排气,有的宝宝在开塞露排气排便后腹痛可以得到缓解。

3. 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

如果宝宝表情较为放松,还能被逗笑,有的宝宝肚子疼是暂时性的,比如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了,这些情况都可以继续在家观察观察,不必立刻马上去医院就诊。

4. 宝宝症状加重需就医

如果宝宝有便血、呕吐、体温升高、排果酱样大便、腹泻、大腿根或肚子上有异常的鼓包,宝宝精神反应差、不能被逗笑、不吃奶等情况,请立即前往专科医院门急诊就诊,听从医生建议。

就诊判断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肚子疼?

宝宝年龄小,还不会说话或者说不清楚。所以对于妈妈来说,要学会识别宝宝的身体语言,才能更好地判断宝宝是不是肚子疼。

1. 手指肚子,嘴里嚷嚷

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引起宝妈注意的,也是最直观的宝宝肚子疼的表现。

宝宝会小手指着自己的肚子,一般在肚脐眼周围,嘴里嘟嚷着:「肚肚痛,肚肚难受,肚肚哇哇」等词语。

2. 莫名哭闹,不能安抚

年龄更小一点的宝宝在肚子疼的时候,因为不能用语言表达,常常会表现为哭闹不止,当家长用平时哄宝宝的惯用方式都不能哄好宝宝时,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肚子疼了。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有无其他引起宝宝哭闹的原因。如尿布湿了需要更换、衣物过少宝宝感到寒冷等,去除这些可能的因素后观察宝宝是否仍哭闹。

3. 表情痛苦,不让碰肚子

当宝宝表情痛苦,哭闹不止时,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测试宝宝是否是肚子疼。

将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肚子上,或者慢慢、轻轻地往下按压宝宝的肚子, 此时宝宝如果出现身体反射性地躲避,或不让你碰、哭闹加剧,就说明宝宝可能是肚子疼。

4. 蜷曲体位,不敢乱动

当肚子疼严重的时候,宝宝可能呈现出蜷曲或蜷腿的表现,同时不让宝妈动他的身体,一动就会哭闹加剧,这种情况说明宝宝的肚子疼很严重。

5. 有合并症状,更需要警惕

当宝宝有上述表现,同时出现便血、呕吐、腹泻、腹胀或长期无大便等症状时,更要优先考虑宝宝是不是肚子疼了。

小儿腹痛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疼痛剧烈,或有不能安抚的哭闹,孩子下肢向腹部屈曲。
  2. 出现肉眼血便、果酱状大便,或黑便(黑色的柏油便)。
  3. 伴有呕吐,呕吐物呈现黄色胆汁样、红色血液 / 咖啡渣样物,或大便样物。
  4. 有右下腹疼痛、或是疼痛从脐周向右下腹转移。
  5. 在大腿根部、阴囊或大阴唇发现肿大的包块。
  6. 发现孩子摄入异物,如磁铁、电池、可疑有毒物质、过量服用药品等。
  7. 孩子近 5 年内有做过 1 次或多次手术,孩子拒绝触碰肚子。
  8. 孩子腹痛前有受过外伤,比如车祸、跌倒、虐打、运动时受伤等;同时孩子腹部皮肤有瘀斑、腹胀明显,孩子拒绝触碰肚子。
  9. 新生儿如有已知器官畸形或异位(先天性膈疝、心脏异位、腹壁缺损、胆道闭锁、食管闭锁等等)情况时,出现呕吐症状。
  10. 新生儿有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嗜睡、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对孩子的腹痛比较担心,建议有时间就带孩子就诊:

  1. 慢性便秘(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两至三次)。
  2. 食欲不振,少量进食后就饱了,体重减轻。

小儿腹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1. 体格检查方面
  • 医生会先查看孩子的外观,看孩子的精神状态、疼痛情况和有没有脱水的情况;
  • 测量孩子的生命征,看看是否有发热、呼吸急促,必要时会检测血压;
  • 随后会详细查看孩子腹部的情况,通过观察、触摸、听诊、扣诊全面了解腹部情况;然后会常规检查心肺、鼻咽部、生殖系统和肛门情况。根据情况再判断是否进行其他系统的检查。
  1. 辅助检查方面

如果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判断,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选择完善一些检验和检查,根据孩子不同的病史的临床表现,可能会安排不同的检查:

  • 可以选择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有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病毒检测、尿常规检测、血液常规检测、C 反应蛋白、血生化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有咽炎表现的还可以选择快速 A 组化脓性链球菌检测,月经初潮后的女孩可能还会选择尿液妊娠检验。
  • 可以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有:腹部彩超、腹部平片、腹部磁共振、腹部 CT、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等等,必要时可以选择胃肠镜或结肠镜检查。

宝宝肚子疼,需要做 B 超吗?

宝宝肚子疼,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做 B 超检查一下。

因为小宝宝大多不会表达或者表达不准确,所以安全起见,最好通过 B 超排除一下紧急情况。

特别是 3 岁前的小宝宝,更容易出现急性肠套叠等危险情况,所以如果宝宝有频繁的哭闹、呕吐,或者有血便的时候,医生都会建议做 B 超排除。

3 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表达自己肚子疼,医生通过问询后,考虑可能有腹部脏器的疾病的时候,也会建议做 B 超。

小儿腹痛会有后遗症吗?

大多数腹痛不会有后遗症,因为多数腹痛的病因通常是自限性、轻度疾病,例如便秘、胃肠炎或病毒性综合征,而可能会危及生命的那一小部分疾病,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潜在疾病

小儿腹痛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小儿腹痛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

  1. 急性腹痛:胃肠道感染、便秘、食物过敏、肠套叠、肠梗阻、其它系统感染(咽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性疾病)、腹部创伤、腹部手术后并发症、异物摄入、中毒等等。

  2. 慢性腹痛: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 器质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便秘、胃食管返流、消化道溃疡、乳糖不耐受、寄生虫感染、痛经、食物过敏等等。
  • 功能性疾病:肠易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等。

小儿腹痛常见的几种情况有什么特点?

① 胃肠道感染:排便次数增多(例如 24 小时内 ≥ 3 次稀便或水样便,或者多次稀便或水样便,超过儿童每日常规排便次数 2 次或以上),伴或不伴呕吐、发热或腹痛。

② 食物过敏:膳食蛋白过敏可引起孩子易激惹,父母可能认为孩子有腹痛。婴儿通常会排出微带血的大便和黏液,但不会出现腹泻。

③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自身肠管腔内,造成肠梗阻,会出现疼痛突然发作,呈间歇性、重度,且通常伴有不能安抚的哭闹及下肢向腹部屈曲的体位。随着肠梗阻进展,可能出现胆汁性呕吐。在腹痛发作间歇期,患儿可表现正常。嗜睡或意识改变可为肠套叠的主要症状,特别是在婴儿中。有少数患儿会出现肉眼血便或果酱状大便。

④ 便秘;表现为孩子排便减少(每周不超过 2 次)、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孩子排便时特别用力才能排出大便。有时候会有肛裂出血的情况出现。

⑤ 胃食管返流:可发生于健康婴儿,儿童及成人中的生理过程。多数情况较短暂,不引起症状,当反流引起引起食管炎或体重增加不良等的并发症时为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就医治疗。

⑥ 功能性腹痛:长期腹痛( ≥ 2 个月),无警示征象,比如体重减轻、发热、血便、呕吐、喂养困难等,体格检查正常且大便隐血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