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是什么疾病?
心脏瓣膜:由于风湿、老化、先天畸形、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瓣膜无法正常关闭,出现血液反流。
最常出现病变的的瓣膜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轻度关闭不全时大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心腔逐渐扩张变形,出现心功能衰竭等情况。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病因有哪些?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常见病因有:
-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
- 老年人的退行性变导致的瓣膜老化也逐年增多;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炎等,因感染及炎症反应损伤瓣膜;
- 先天瓣膜发育畸形,或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室重构导致瓣膜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
- 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各种心肌病等,因缺血或心肌病变等引起瓣膜损伤或其结构功能改变。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常见人群有哪些?
常见于老年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患有其他可累及瓣膜的疾病患者:如风湿病、梅毒、冠心病、各种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动脉炎等。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主要表现有什么?
- 二尖瓣关闭不全:
-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长期没有症状;
- 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
- 急性(如乳头肌断裂)及重度反流,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轻度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可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或猝死。
- 三尖瓣关闭不全:
- 轻度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可出现腹胀、腹水、身体低垂部位甚至全身水肿;
- 部分患者可并发房颤和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心慌、胸闷等。
-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 早期表现常被原发病掩盖,随着病情进展造成右心超负荷时表现为右心衰的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下肢水肿等。
临床中具体的症状表现与发生病变的瓣膜及反流的严重程度有关:
- 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衰,造成肺循环淤血,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重度反流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 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衰,造成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纳差、腹胀及下肢水肿等。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应该去哪个科就诊?
就诊科室:心内科、心外科。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何诊断?
- 心脏听诊:可在相应的瓣膜听诊区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有助于诊断;
- 胸部正位 X 线片:可见特征性的心脏扩大或大动脉扩张影,有助于诊断;
- 心脏超声:为确诊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段,可评估瓣膜及瓣周组织病变,测量瓣口面积及反流严重程度等。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何治疗?
手术是根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根本方法,包括瓣膜成形术、瓣膜修补术及瓣膜置换术。
具体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因治疗及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措施,或为暂不手术的患者缓解症状、维持生命。主要包括纠正心衰、抗感染、抗凝等。
- 急性瓣膜关闭不全的死亡风险较高,应尽快手术处理;
- 慢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者,轻度的瓣膜关闭不全无需特殊治疗;
- 中度瓣膜关闭不全,若无症状且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腔结构及功能正常,以积极纠正病因治疗为主,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 中-重度瓣膜关闭不全,出现症状、心腔扩大及心功能受损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 已经出现较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后再评估手术时机。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预后如何?
急性重度瓣膜关闭不全,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可迅速引起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死亡风险高。
慢性瓣膜关闭不全,轻度者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心功能不全,劳动耐力下降。
若不及时治疗,大约有 20%~50% 的重度瓣膜关闭不全者可在 5~10 年间死于心功能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等。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何预防?
-
患有某些易累及心脏瓣膜的基础病者,如风湿性炎症、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
已接受手术治疗的瓣膜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注意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感染等,以免诱发心衰加重或急性发作。
-
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务必遵医嘱长期口服抗凝药,并定期复查、监测凝血指标,避免血栓形成、脱落,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