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部膨隆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刘云龙

刘云龙小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范运柱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1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小儿腹部膨隆是什么?

小儿腹部膨隆,一般是指在小儿腹部体格检查中,视诊腹部外形的判断结果,即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肚子经常看起来「气鼓鼓」的,妈妈们常常会觉得宝宝「肚子大」、「肚子胀」,等等。

因为腹腔内有小肠、大肠、胃等空腔脏器,也有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因此,腹腔内积液积气以及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或是腹内有巨大肿物,都会造成腹部膨隆,表现为腹胀。

引起腹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很多因素可以引起腹胀,表现出腹部膨隆的现象。

小儿腹部膨隆影响发育吗?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腹部膨隆,但是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良好,没有恶心呕吐腹痛。也没有排气、排便障碍,空腹、安静状态下,轻轻按压肚子没有很大的张力,也没有异常的包块,生长速率在正常范围内的,那么对于生长发育一般不会产生影响。

缓解方式

小儿腹部膨隆会自己好转吗?

一般生理性的因素导致的腹部膨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我好转。病理性因素,需积极对症治疗。

小儿腹部膨隆怎么办?

对于生理性腹部膨隆,家长可以做以下措施缓解症状:

  • 可以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双手掌心相对摩擦,使手部温度增加,然后让温热的手掌以顺时针方向在宝宝腹部画圆,这么做可以帮助增强宝宝的肠胃蠕动,助于排气。
  • 喂奶后,竖抱起宝宝,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来帮助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
  • 改变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对于因腹胀、肠鸣和哭闹明显的宝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添加乳糖酶帮助乳糖的分解代谢,减少产气。
  •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宝宝,父母应该用轻柔的声音给予安慰,用玩具、音乐逗引、转移注意力,或是抚摸、拥抱宝宝,通过调整他的情绪来避免过度哭闹咽下空气。
  • 如果没有其他病理性因素存在,特殊胀气不适的情况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塞肛,帮助排便排气。
  • 其它方法参考「宝宝胀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腹胀,或者腹胀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小儿腹部膨隆需要压绑吗?

小儿腹部膨隆不需要压绑,也不建议这样做。

小儿腹部膨隆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或哺乳妈妈饮食上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产气的食物,合理荤素搭配,优化饮食结构。

如果怀疑为进食较多产气较多的食物所致。可以尝试注意减少或者回避以下饮食:高纤维食物、水果;产气蔬菜有西蓝花、 洋葱、大蒜、卷心菜、紫甘蓝、蓟菜和芦笋;淀粉类如像土豆、番薯、玉米、面条和小麦等;奶及奶制品,诸如奶酪、酸奶、冰激凌之类;汽水、碳酸饮料和甜味剂等等。

image

就诊判断

小儿腹部膨隆应该看什么科?

如果宝宝病情严重,看小儿急诊科,病情较轻可以看儿科或者小儿消化内科。

小儿腹部膨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小儿腹部膨隆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如果宝宝没有食欲,不能排气排便,肚子胀得很大,张力很高,伴有哭闹不安,还有一些发生在腹部的肿瘤也可以引起「大肚子」。
  • 如果宝宝经常说肚子痛,腹胀明显加重,也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轻者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禁食、胃十二指肠减压以缓解梗阻引起的腹胀,严重者需要手术解除梗阻。

小儿腹部膨隆需要做什么检查?为什么做这些检查?

并不是所有的小儿腹部膨隆都要做检查,如需要可行以下检查:B 超、钡灌肠、X 线立位腹平片等检查,这些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可帮助医生了解有无肠道梗阻、梗阻位置以及腹部情况、腹腔积液积气等情况,以辅助医生诊断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当考虑腹部肿物或肠道畸形时,还会进一步做腹部 CT 平扫或增强以及核磁检查。必要时还可行肠道内镜检查,并取病理活检,排除肠道病变等可能,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潜在疾病

小儿腹部膨隆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

小儿腹部膨隆以胀气最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的饮食结构和消化功能不成熟导致。不是所有看起来「腹胀」的情况都是有问题的,比如新生儿婴幼儿的肚子经常看起来「气鼓鼓」的,但多数都是生理性的。
一、生理性因素

  • 正常新生儿的小肠均成充气状态,无积气反而是病态的,因此,新生儿肚子看起来比较大,特别是饱食后全腹膨胀,空腹时则腹部空瘪。
  • 婴幼儿肠管肌层和腹壁肌肉薄,胸廓成桶状,肚子也会显得比较大,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良好,没有恶心呕吐,也没有排气、排便障碍,空腹、安静状态下,轻轻按压肚子没有很大的张力,也没有异常的包块,生长速率在正常范围内。
    1. 小婴儿易哭吵,尿了饿了,或者其他不适了,都会以哭吵的方式表现,哭吵时咽下大量空气,出现腹胀。
    2. 在吸吮奶嘴时,宝宝嘴巴未完全包裹奶头,会咽下大量空气,造成腹胀。
    3. 小儿以母乳或牛奶为主食,奶里面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乳糖,过度
      喂养时,大量的乳糖超过了由肠道分泌的乳糖酶的分解代谢能力,未能被分解的乳糖就会被肠道内的细菌分解,产酸、产气,造成腹胀。
    4. 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消化酶的分泌量和活性不足,消化能力有限,也容易导致腹胀。

二、病理性因素

  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新生儿腹胀第 1 位病因, 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尚不成熟,肠道局部免疫力低下,所以感染、缺氧等诸多因素易致肠道粘膜损伤,从而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 阑尾炎:小儿阑尾本身结构发育具有特异性,在小婴儿时期为漏斗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为管状,粪石易堵塞,造成感染,随着炎症加重,出现腹胀腹痛、反跳痛等体征。
  3. 肠穿孔:一般为肠道疾病的急性结局,当肠道炎症加重、肿瘤侵袭、外伤等因素下,易导致肠道壁破裂,肠道穿孔,腹腔积液积气,出现腹部膨隆,腹胀明显。
  4. 肠梗阻:急性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患者,儿童以肠道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
    • 小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膨隆或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
    • 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结肠癌、肠套叠和肠扭转,常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5. 先天性肠道畸形:如肠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等,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出现炎症表现时,未得到及时救治,导致炎症加重,出现腹腔积液肠穿孔,腹部膨隆,腹胀明显。
  6.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
    • 心理和精神上的不良应激、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食用刺激性食物、环境温度的影响等,都能影响胃肠道功能,产生消化不良症状。
    • 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黏膜保护药、心理和精神调节药物等。
  7. 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常发生嵌顿或绞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由于造成脏器嵌顿缺血坏死,易出现生命危险,小儿可表现为易激惹和哭闹,可能出现腹部膨隆和腹股沟区包块。腹股沟斜疝一般均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8.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 肠,以至于肠管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 国内统计其占消化道畸形第 2 位,患者约 90% 为男孩,首次就诊多在新生儿期。由于病变肠段的长度和年龄的不同,症状和体征有很大差异,一般病变肠段越长,出现便秘的症状越早越重。
    • 检查多选择钡剂灌肠 X 线检查,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唯一手段。
  9. 腹部肿瘤:儿童常见的腹部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等。
    • 很多腹部肿瘤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如神经母细胞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腹部肿块,95%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尿中儿茶酚胺升高。
    •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恶性实体瘤,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居发病第 2 位;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是最常见体征,肿块较小时无明显症状,不影响患儿营养和健康,易被忽视,肿瘤较大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可有气促、食欲不振、消瘦、烦躁不安等表现。
    • 超声和 CT 可明确诊断。儿童腹部肿瘤多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治疗。
  1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性缺陷或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前者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者称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如果孩子在出生后 3~6 个月出现喂奶困难、便秘、哭声嘶哑、瞌睡、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出现腹胀或腹部膨隆、皮肤干燥、头发及指甲生长迟缓,则应警惕是否患了呆小病,并建议患儿家长带患儿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
    • 本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小对脑发育的损害,一旦诊断确立,应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不能中断,否则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