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戴军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感觉麻木主要指人体对某部位皮肤的疼痛、温度、触碰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或消失,是感觉障碍的一种,又称为肢体发麻、肢体麻痹。
麻木常常由脑内病变或四肢局部血供不足、神经损伤所致。大多数麻木不会致命,但常伴随脑卒中或肿瘤发生 [1,2]。
感觉麻木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手、足、手指、足趾等肢体部位 [1]。
麻木发生时或发生前一般有引起痛苦的针刺样或烧灼样感觉异常,有时还可伴随焦虑、尿频、瘙痒、皮疹、意识模糊或短暂性意识丧失(如昏迷)、呼吸困难、行走困难、肢体乏力或瘫痪等症状 [1]。
根据不同病因,感觉麻木的持续时间可各不相同,数秒、数分、数小时、数天或持续存在不等。明显器质性疾病所致感觉麻木多为持续性存在,但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所致的感觉麻木症状持续时间短暂并可自我恢复,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需要结合整体病史综合分析 [1]。因此,在感觉麻木首次出现时,就建议就医。
出现感觉麻木时,需要找到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使麻木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1]。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自觉麻木持续或加重,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麻木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神经内科或骨科,其他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肢体麻木需就诊于相关科室,如糖尿病就诊于内分泌科、动脉粥样硬化就诊于心血管内科等。
感觉麻木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2]:
感觉麻木大致可分为伴感觉传导通路障碍与不伴感觉传导通路障碍两类 [2]:
人体感觉通路十分复杂,简单来说,自皮肤感受器接受并发出感觉刺激信号开始(如疼痛感觉)经周围感觉神经、脊神经节传入脊髓后角,换元后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向上传递至丘脑腹后外侧核,再次换元成丘脑皮质束而终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 2/3 区及顶叶。以上任何环节的传导异常均可导致感觉障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