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罗贯虹

罗贯虹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6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反酸是什么?

反酸(sour regurgitation),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达口咽部,使喉部或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的一种症状。也有些方言中叫「倒酸水」「冒酸水」等 [1]

典型的反酸症状是口内能感觉到酸性反流物,也有部分人同时伴有胸口烧灼不适(烧心)、恶心、嗝气(嗳气)甚至发生呕吐。有些人可能还会伴有胸口疼痛感,可以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多属于轻到中度的烧灼痛。少部分人可能伴有吞咽困难。还有些人引起了哮喘、慢性咳嗽、咽喉炎等 [1]

反酸好发于哪些情况?

反酸多发生于长时间空腹、饱餐后、饭后平卧或弯腰用力时 [1]

缓解方式

反酸怎么缓解?

  1. 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 避免负重弯腰用力;
    • 避免过酸过甜饮食,如蛋糕、奶茶等甜食,山楂等酸食;
    • 避免高脂肪饮食(如炸鸡、肥肉等)、巧克力、浓茶、浓咖啡、碳酸饮料的摄入;
    • 不抽烟不饮酒;
    • 规律用餐,避免长时间饥饿;
    • 食勿过饱,餐后适当活动,如餐后半小时可进行散步、慢跑等,强度较大活动的在餐后一至两小时后进行;
    • 餐后不宜立即卧床,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餐;
    • 避免穿紧身衣裤和塑身服等 [1]
  2. 积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
    • 肥胖症:控制体重,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饮食及运动;
    • 其他疾病:规范治疗糖尿病、腹水(又称腹腔积液)等,避免病情进展 [1]
  3. 当反酸症状明显时,可以服药帮助缓解症状:
    • 铝碳酸镁咀嚼片:就是比较常见的甲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购买。能够迅速中和胃酸和胆汁等对食管造成腐蚀的物质,帮助改善症状。它的优点是起效快,缺点是维持时间短。
    • 奥美拉唑:也是比较常见的甲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购买。能够较好地抑制胃酸水平,虽然起效慢一点(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但可以比较持久地改善反酸症状,效果更强有力 [2]

特别提醒:孕妇、老年人、儿童需要咨询医生后才可以酌情服用。如果存在下方「就诊判断」所提到的情况,就不能自己服药,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image

就诊判断

反酸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就诊?

  1. 以下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急诊科就诊:
    • 反酸伴随剧烈呕吐;
    • 甚至呕吐出鲜血、血块、咖啡渣样物质;
    • 或持续感受到压榨般的胸口疼痛。
  2. 以下情况应尽早去消化内科就诊:
    • 服药一周左右反酸没有缓解,或症状反复出现;
    • 反酸伴有吞咽困难;
    • 反酸的同时存在持续的上腹部疼痛;
    • 出现沥青样发黑发亮的腥臭、黏稠大便,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
潜在疾病

反酸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发生下列情况,都可能出现或伴有反酸症状:

  1.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2. 胃或食管切除术后;
  3. 其他食管和胃的良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损伤、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等;
  4. 食管或胃的肿瘤;
  5. 其他系统的疾病影响:如肥胖、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等,可导致腹内压增高,容易发生反酸的现象;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胃轻瘫,也说是胃蠕动功能减弱了,胃内容物在胃内的时间延长了,也容易发生反酸;
  6.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压力大时可以影响食管敏感性,即便只有微量的正常胃酸进入食管,也会带来明显的「反酸」感觉;
  7. 不良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高脂肪饮食、巧克力、浓茶、浓咖啡、大量抽烟、饮酒等容易损伤食管、胃黏膜;穿紧身或塑身衣裤会增加腹内压,也容易发生反酸;
  8.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新斯的明)等,也可能会增加反酸的发生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