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高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范运柱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内容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内容

儿童身高如何测量?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 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 岁以上儿童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测量值比仰卧位少 1~2 cm[1]

儿童身高增长有什么规律?

身高的增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的生长。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一般有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1]。儿童的生长速度并非固定,不同年龄速度不同:

  •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 50 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 25 cm,即一岁时身长约 75 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 10~12 cm,即两岁时身长约 87 cm;两岁以后身高每年约增长 6~7 cm。若两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 5 cm,为生长速度下降,需要随访评估原因[1]
  •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第二个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两年,且每年身高的增长值大于女孩,因此最终的身高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高[1]
  • 不论男女孩,在青春期前的 1~2 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女孩在乳房发育后(约 9~11 岁),男孩在睾丸增大后(约 11~13 岁)身高开始加速生长,经 1~2 年生长达第二个高峰,此时女孩身高平均年增加 8~9 cm,男孩 9~10 cm。第二个生长高峰提前的孩子身高的停止增长较早[1]。但个体差异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

儿童身高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中国儿童的体格生长标准评价方法,主要有「均值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临床一般会按以上两种方法的结果绘制成生长曲线图,目前应用广泛[1]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体格生长的评价都应该注意,儿童的体格生长存在个体差异,评价的标准比较宽泛,不应该将中间值(如均值、百分五十位或者中位数等)作为评价个体生长是否正常的标准值,即不要追求所谓的「达标」[1]

不采用单次或短时间的几次身高、体重来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则需要动态监测记录孩子的生长水平位置[1]

儿童身高增长迟缓如何判断?

身高-年龄曲线向下偏离:如在生长曲线上从 25 偏离低于 10;

儿童身高生长速度(HV)下降:2~4 岁儿童 HV <5.5 cm/年; 4~6 岁儿童 HV < 5 cm/年;>6 岁至青春期:男 HV <4 cm/年,女 HV <4.5 cm/年[2]

儿童身高增长迟缓可前往哪些科室就诊?

儿童保健科、儿科、内分泌科。

image

如何促进儿童身高增长?

  • 儿童从小进行定期体检,以动态观察儿童身高的生长趋势或生长速度,早期发现身高偏离,排除疾病因素。家长需妥善保存儿童的所有健康资料[2]
  • 婴儿 6 个月开始即可添加辅食,1 岁以后即可断母乳,持续的母乳喂养不能保证营养的多样性,可能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3]
  • 家长需保证儿童有足够睡眠时间,给儿童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儿童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2]
  • 家长要督促儿童多进行户外运动、体格锻炼,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婴幼儿可以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2]
  • 家长要告诉儿童关于正常生长知识,如人与人之间有高矮差别等,避免与其他儿童比较,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2]
  • 家长怀疑儿童身高增长迟缓时,应去医院查明微量元素、生长激素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儿童应该拍骨龄片,以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 禁止滥用市面上生长激素,一定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应用。
  • 良好的营养,正确的心态很重要。
  • 不要盲目相信电脑预测的身高。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