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燕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3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黏液便就是宝宝粪便中混有鼻涕、果冻一样的黏液,称为黏液便。
便便中的黏液是肠道里的黏液随粪便排出引起,肠道中的黏液是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有一种长得像水杯样的细胞(杯状细胞)分泌的,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黏液层,作用是保护肠道黏膜免受各种损伤并润滑肠道,所以是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的基础。
如果没有黏液,便便就不能顺滑地排出体外,所以正常的大便本身就混有黏液,有些还会附在大便表面,显得「明显」些。
当然,如果肠道上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各种感染、非感染因素),就会保护性地增加黏液分泌,此时除大便黏液外,还会有其它的异常的症状表现。
如果宝宝出现黏液便先不要着急,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炎症反应,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不一定就是腹泻哦。可以先观察原因,或者咨询医生协助判断。
如果宝宝只是单纯大便粘液增多,无腹泻等大便性状、颜色的异常,一般状态良好,饮食正常,不需特殊处理,注意腹部保暖,吃易消化食物,观察大便情况,如合并下面就诊建议中精神反应、体温等异常,及时就诊。
如果是由肠道食物过敏等引起的粘液便,或可见少许血丝便,一般回避过敏原数天后即可缓解。
如果是因肠道感染引起,黏液便多伴有腹泻、呕吐、发热之类的症状,此时预防脱水是关键,需要口服补液治疗。大部分急性感染性肠炎都不需要抗感染治疗,所以宝宝出现粘液便不要着急盲目用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口服补液,必要时可以进行大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情,再针性用药干预。
宝宝如果只是单纯的粘液便,并不影响接种疫苗。
但是如果合并其它异常,即宝宝黏液便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建议暂缓疫苗接种,待明确原因不影响接种疫苗时或原发病治愈后方可进行疫苗接种。
当宝宝出现黏液便时,注意观察有无以下的情况:
如果有上述任何异常之一,建议咨询医生或及时去医院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宝宝粘液便原因很多,常见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感染性粘液便的常见病因为各种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肠炎,如痢疾、轮状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感染等,一般黏液较多,且伴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症状。
非感染性粘液便的常见病因为腹部受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饮食不当等刺激导致肠蠕动增快或肠分泌增多,大便的黏液一般较少,偶伴血丝便。